道德与法治课的“双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2020-08-14刘志强
刘志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也面临挑战,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必须关注更多的维度: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更多地关注知识,对创新能力几乎不关注,更谈不上效果。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其培养规律和体系,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养。但是传统课堂不能很好地兼顾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这一突出问题,我们进行了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双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能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双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
“双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常态下的两课时的教学内容,合并分解成为一节基础课和一节拓展课,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用基础课形式进行,而拓展部分的知识以拓展课形式进行。在这里,基础课是指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用传统讲授课的方式进行集中学习;拓展课是指在基础课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后,以探究方式进行拓展学习。两种课型的关系紧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展。
二、“双课型”教学模式的教案设计
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把常态下的两课时的双基内容设计成为一课时的基础课,两课时可拓展部分设计成一课时的拓展课。基础课教案内容包括:双基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训练;拓展课教案内容包括:拓展领域,探究的课题,探究任务的分配,学习形式,结论。教师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类,理清“双基”知识和可拓展课题。对拓展内容的把握要注意是有限拓展,要与教学目标有关、与基础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有关。
三、“双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
基础课教学的课堂结构是:展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教师辅助讲解→当堂训練→当堂作业→实现教学目标;拓展课教学的课堂结构是:确定课题→分配任务→课下探究→课堂展示→分析归纳→形成结论。
四、“双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作业
学生要准备两本作业,一本基础课作业,强调当堂训练,当堂做完,交给老师批改;一本是拓展课作业,强调自主探究,作业在课前要做好,在上课的时候展示。
五、“双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
两种课型教学效果的评价重点各有侧重。基础课评价要点是:双基目标的设置,课堂讲授质量,当堂训练效果,当堂作业设计,目标达成度;拓展课评价要点是:课题的确定,展示的程序,分析归纳的水平,结论的价值,能力的培养。双课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要体现综合性。评价一个老师的水平,要看基础课是不是精讲精练,双基目标是否实现,拓展课引导学生开展课题探究能力。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是基础课成绩,加上拓展课作业评价。
六、“双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础课以“双基”知识为主,有利于学生专门强化双基知识的学习,拓展课强调探究过程和创新意识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基础课的整合教案没有现成的,需要精心准备;拓展课要求教师研究课题,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注: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项目“初中道德法治课的双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的部分内容,课题编号:18-YY-37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