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辨治思考

2020-08-14宋欠红李琴叶勇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辨证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宋欠红 李琴 叶勇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湿毒疫”范畴。因其传染性强,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而成为临床急性疑难病症。其发病条件与运气学说对天时的认识有关,也与水系众多的地理环境有关。主要病性为湿毒,病位在肺脾,主要病机为湿犯上焦,湿困中焦。治法以分消化湿,宣畅气机为主。围绕早期、中期及时截断,是减少危重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笔者团队力求精准辨证论治,优选中医古方加减应用,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初步表明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有独特优势,安全有效。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湿毒疫;辨证论治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及周边城市陆续发现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2019)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笔者作为国家第一批医疗队队员于1月27日赴湖北省咸宁市参加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截止2020年3月3日,共诊治确诊患者176例(轻型35例、普通型109例、重症21例、危重症11例)。在诊治过程中,笔者发现新冠肺炎可作为中医温病学的一个新病种,属中医“湿毒疫”范畴,有其独特的发病规律,值得深入研究。通过临床实践,笔者团队初步总结出诊治经验,以飨读者。

1 发病条件

2019年是中国己亥年,《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论述亥年“凡此厥阴司天之政……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黄帝内经》对疫病的产生有“天、人、邪”三虚致病的理论,天虚指五运六气的乖戾失常,乙亥年末的运气条件易产生疫情,湿、寒、风,燥,火,淫邪杂陈,错综复杂[1]。五运六气理论提示己亥岁终之气产生“温厉”的运气因子主要是在泉之气的少阳相火[2],见图1。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江河纵横,湖港交织。2019年12月以来,时至冬至,三九之时,应寒而未寒,反而热,继之阴霾冷雨缠绵,湿温之邪交织,阴雨连绵多时,少有晴日,疫邪难散,不时之气经久留连。在泉之气的少阳相火和正值年终岁末,人员流动大,导致疫情发生和扩散。

2 主要病因病机、病理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Covid-2019))传染性强,发病迅速,病情进展快,极易发展为喘证、暴喘、甚至肺衰(呼吸衰竭)、心衰[3]。人群普遍易感,常聚集性发病,属中医“温疫”范畴。《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吴又可《温疫论·原病》所说:“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冬应寒而反大热,得非时之气,长幼之病相似以为疫。”《瘟疫论》云:“疫者感天行之厉气也”[4]。

患者发病后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不畅或呼吸困难、乏力、全身酸痛。舌质暗或偏红,苔白腻或浊腻[5]。笔者医疗团队诊治的176例患者中发热93例,占52.84%;咳嗽103例,占58.52%;气喘59例,占33.52%;乏力106例,占60.22%;全身酸痛64例,占36.36%;舌质暗29例,占16.47%;苔白腻85例,占48.29%;苔浊腻51例,占28.97%;苔黄腻34例,占19.31%;咳痰96例,占54.55%;鼻塞48例,占27.27%;厌食69例,占39.2%;腹泻31例,占17.61%;腹胀54例,占30.68%。

患者早期多为低热(低于38.5℃),身热不扬,多数患者不恶寒,也有部分病例不发热。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咽喉不利、胸闷、呼吸不畅或呼吸困难。患者感受“湿毒疫”,由于体质等因素,湿邪可寒化或热化,故可表现为寒湿或湿热,因湿邪黏滞,故身热不扬,湿邪直犯上焦,阻遏气道,肺气失宣,故咳嗽,胸闷,呼吸困难;湿邪困阻中焦,脾为湿阻,脾气不舒,则纳呆、便溏、乏力,见舌苔白腻或浊腻。综观本病属“湿毒疫”,湿毒是新冠肺炎的核心,病位在肺,累及脾胃。轻症患者经恰当处理可好转病愈,若湿毒热化,传入阳明,或成阳明腑实,或湿毒瘀热内闭,内陷厥阴少阴而成危重症。

3 辨证论治

3.1 初期

3.1.1 寒湿阻肺 症见:恶寒发热、头身困重、咳嗽、咳痰色白或黏稠,舌质淡苔白腻,脉浮紧。治法:散寒除湿,宣肺化痰。方剂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藿香平胃散加减,药物组成:麻黄10 g,细辛6 g,川附片15 g(先煎),干姜10 g,苍术15 g,藿香10 g,厚朴15 g,草果10 g,薏苡仁10 g,陈皮15 g,荆芥10 g,防风10 g,羌活10 g。

3.1.2 湿热郁肺 症见:发热,身热不扬或微恶寒,困倦乏力,纳差,胸闷,呼吸困难,咽痛,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或濡数。治法:清热化湿,宣肺透邪。方剂选三仁汤加减,药物组成:杏仁10 g,薏苡仁15 g,白蔻仁10 g,厚朴10 g,竹叶10 g,藿香10 g,法半夏10 g,茯苓15 g,泽泻10 g,淡豆豉10 g,佩兰10 g,桑白皮15 g,前胡15 g。

3.2 中期

3.2.1 湿阻膜原 症见:寒热往来,或午后身热,周身困重,呼吸困难,喘憋,呕逆胀满,舌质暗,苔白浊腻,脉缓。治法:疏利化湿,透达膜原。方剂选达原饮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5 g,青蒿15 g,黄芩15 g,槟榔15 g,草果10 g,厚朴10 g,法半夏10 g,藿香15 g,茵陳15 g,滑石15 g,白薇15 g,甘草10 g。寒战热炽,加用柴胡、青蒿、白薇各30 g。燥热口渴加生石膏30 g-60 g;便秘腑实或热结旁流加生大黄15 g。

3.2.2 热毒壅肺 症见:发热,咽痛,咳嗽,咳痰,痰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平喘。方剂选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药物组成:麻黄6 g,杏仁10 g,石膏30 g,甘草6 g,银花15 g,连翘15 g,竹叶10 g,荆芥10 g,牛蒡子10 g,黄芩15 g,桑白皮15 g,鱼腥草15 g,金荞麦15 g,桔梗10 g,浙贝母10 g,芦根20 g。

3.2.3痰热互结 症见:发热,胸满喘憋,甚者胸痛,咳唾脓痰,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宣泄肺郁,散结化痰。方选小陷胸汤加味,药物组成:瓜蒌壳、瓜蒌仁各15 g,黄连10 g,法半夏10 g,葶苈子15 g,生石膏30~50 g,桑白皮15 g,麻黄10 g,银花20 g,连翘20 g,枳实15 g,金荞麦15 g,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5 g,若口唇夹青,加桃仁10 g,赤芍20 g。

3.3 重症、危重症期

3.3.1 气营两燔 症见:大热烦渴,喘憋气促,谵语神昏,身热夜甚,斑疹隐现,或吐血衄血,或四肢抽搐,舌绛而干,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浮大而数。治法,清气凉营,透热养阴。方选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味,药物组成:水牛角30 g,生地30 g,玄参15 g,竹叶10 g,麦冬15 g,丹参15 g,黄连10 g,银花15 g,连翘15 g,赤芍15 g,石膏30~60 g,知母15~30 g,甘草10 g,米汤送服。

3.3.2 内闭外脱 症见:神识昏聩,气短喘促,身体灼热,虚烦躁扰或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治法:益气敛阴,回阳固脱。方用生脉散合参附汤加味,药物组成:西洋参20 g,生晒参20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制附片30~60 g(先煎),山茱萸15~30 g,干姜15~20 g。

3.4 恢复期

3.4.1 肺脾两虚 症见:微咳或不咳,不发热,精神倦怠,纳食差,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治法:益气补肺,健脾化湿。方剂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党参15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山药15 g,桔梗15 g,薏苡仁15 g,莲子10 g,白扁豆15 g,砂仁15 g,陈皮15 g,沙参15 g。

3.4.2 气阴两虚 症见:乏力,口干,心悸汗多,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少苔,脉细或虚细乏力。治法:益气扶正,养阴清热。方剂选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物组成:沙参15 g,麦冬15 g,西洋参15 g,五味子6 g,桑叶15 g,菊花15 g,丹参15 g,杏仁10 g,芦根15 g,桔梗10 g,甘草5 g。

3.5 随证加减 少数患者初期兼有温邪犯肺的表现,可用桑菊饮、银翘散宣肺透邪;若有风邪犯肺,肺气闭郁者,可用止嗽散、杏苏散,宣肺止咳;若有胸闷、咳吐黄浊痰者可用小陷胸汤化痰,宣畅肺气;若有腹胀,便秘,舌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者为阳明腑实,可用宣白承气汤。部分住隔离病房患者情志不遂,表现为焦虑、紧张、孤独、恐惧等情绪,医务人员应及时加强与患者沟通,深切关怀患者,帮助患者调节情志,适当配合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之方剂,可促进患者心情舒畅,主动配合治疗。

4 辨治体会

笔者参照国家诊疗方案(第四至七版)[6-8],结合湖北省咸宁地区患者实际情况,采用以上方法救治患者。共诊治确诊患者176例,治愈173例,治愈率98.29%;死亡3例(死亡病例中2例患者拒绝服用中药),死亡率1.71%。16例属家庭聚集性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无症状,经纯中医治疗服用对证方药10日后,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予以出院。

纵观本病,乃湿毒戾气为患之湿毒疫。此病以湿毒为核心。如《温热经纬》[9]中所说:“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根据中医温疫理论辨证论治是治疗新冠肺炎的关键,诊治时一定要注意三因制宜、“治未病”思想和整体观念。受患者就诊时期、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湿毒可以寒化或热化。初期多表现为寒湿郁肺,这时针对邪实的偏盛进行纠正,患者病情可以得到及时控制而逐渐好转。若患者病情发展到湿阻膜原或疫毒壅肺,这时必须强调疏利化湿,透达膜原,清肺解毒,这是控制疾病转归的关键。若病证未得到有效截断扭转,则可出现坏证如湿热郁蒸过极,酿成的痰浊逆传蒙蔽心包证。或因湿热燥化,深入营血灼伤脉络的耗血动血证。到危重阶段要非常重视顾护正气,此阶段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内环境紊乱较严重,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病情若进一步恶化,出现内闭外脱、阴竭阳脱的垂危征候,须及时抢救,予以开闭固脱、救阴回阳。

新冠肺炎多数患者早期辨证属寒湿,少数患者表现为湿热或风热犯肺,不论患者属何种证候,应遵循准确辨证,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用药时注意早期忌苦寒伤阳,以免冰伏外来之寒邪,宜散寒除湿,宣畅闭郁;或病属湿热者,宜清化湿热;或风热犯肺者,宜疏风清肺。中期主要病机为邪伏膜原,疫毒壅肺,治疗应以透达膜原,清肺解毒为主。恢复期主要表现为肺脾气虚或气阴两虚之证候,故分别予益气补肺,健脾化湿或益气扶正,养阴清热为法。注意中焦脾胃为气机运行的枢纽,调畅脾胃之气,合理使用开上、畅中、渗下的治法。(注:陈乔林教授、赵淳教授通过视频连线指导诊疗)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581-590.

[2]顾植山.五运六气看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J].世界中医药,2020,15(2):145-150.

[3]王玉光,齐文升,马家驹,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中医临床特征与辨证治疗初探[J].中医杂志,2020,61(4):1-6.

[4]谷晓红,冯全生.温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67,270.

[5]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EB/OL].(2020-01-27)[2020-02-05]http://www. gov. 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8/content_5472673.htm.

[6]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通知[EB/OL].(2020-02-02)[2020-02-17]http://www. gov. cn/zhengce/zhengceku/2020-02/05/content_5474791.htm.

[7]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EB/OL].(2020-02-18)[2020-02-19]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2/8334a8326dd94d 329df351d7da8aefc2.shtml.

[8]國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通知[EB/OL].(2020-03-03)[2020-03-04]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3/46c9294a7dfe4cef80dc7f5912eb1989.shtml.

[9](清)王孟英,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温热经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

(收稿日期:2020-03-23)

猜你喜欢

辨证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机之下更显生物安全建设之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普外科限期手术患者处理方式的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
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特点
曲靖地区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初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的特点分析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