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治疗对贫困山区儿童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2020-08-14杨继云

知识文库 2020年16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贫困山区心理咨询

杨继云

目的:综合评价绘画治疗对贫困山区儿童心理干预的效果,并探索非心理专业教师开展此项干预活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分析技术对陕西安康三个县三所农村小学522名学生进行绘画治疗干预效果前后测。同时,走访了试点学校教师。结果:经过为期一年的绘画治疗干预,儿童厌学、自卑、不良行为模式等有了很大改善。结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参与教师掌握了此种干预方式,形成可复制模式。

陕西省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辖区内山地面积占比92.8%,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市10个县区8个为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人们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物质脱贫给贫困山区儿童带来很大的物质改变,但是原有的自卑、性格孤僻、学习习惯较差、人际关系紧张、情感脆弱等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山区学校缺乏心理辅导老师。这也是我國广大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现象。如何寻找出一种行之有效、具有可复制性且易于基层教室掌握的心理学干预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安康儿童成长心理健康项目”是由国家卫健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利用党费扶贫资金开展的针对我国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危机普查、干预项目,由安康市人民医院作为项目承接方。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陕西省安康市3个国家级贫困县各选出1所农村小学学校1-6年级共计522名学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生177人,占比34%;留守儿童360人,占比69%;单亲家庭68人,占比13%。

1.2 研究方法

绘画治疗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这种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中压抑的情感和冲突呈现出来的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心理治疗方法。本研究为期一年,为学生建立绘画档案,每半个月一次,每次各班级教师组织学生先利用20分钟进行绘画,绘画结束后利用25分钟由学生分享绘画内容。分享期间,教师不带任何负性评价,不批评画面、构图等,不批评表述中的不良情绪等,只是像讲故事一般让学生静静地诉说所绘画的内容。老师需要做好引导,当学生讲述中出现负性情绪、不良认知等内容时,老师应当在该学生讲述后有技巧的进行积极引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关注和鼓励不爱发言的学生表达绘画内容,严格避免总是少数人在绘画分享中比较活跃,反复分享。

1.3 对比材料

1.3.1 由于没有针对小学生合适使用的量表,加之量表统计分析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本研究中使用了更为直观便捷并能直接反映问题所在的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分析技术。在进行绘画治疗干预前后分别使用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分析技术对522名学生进行前后测。通过对测试中房子、树、人的关系、外形、笔画等分析,评定出绘画治疗干预的效果。

1.3.2 两种访谈方式。一是学生访谈:在第一次房树人心理评估中,遴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初次访谈,真实记录访谈中呈现的问题。干预结束后,再次组织这些学生进行访谈,对比第一次访谈中的问题,记录改变和未改变的情况。二是教师访谈;干预前与学校教师访谈,访谈内容为该校学生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情况、学习成绩、家庭教养方式等等。干预后再次组织访谈,访谈内容为上述内容的改变与未改变情况。

1.3.3 学习成绩记录。请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学生进行2学期4次考试的成绩记录(2次期中考试,2次期末考试),以便对比绘画治疗对儿童学习习惯及学习成绩的影响。

1.4 质量控制

本研究由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对三所学校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为如何使用绘画治疗技术进行干预,确保522名小学生在统一基准下进行统一标准的干预。由于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分析技术具有心理咨询师一定的主观判断性,因而,三所学校的前后测均为统一邀请的心理咨询师,确保在质量控制上客观、科学。

2 结果

本次研究第一次测试发放房树人绘画测试空白卷522张,收回有效绘图卷522张,干预后测试房树人绘画测试空白卷522张,收回有效绘图卷522张。

2.1 贫困山区儿童存在的普遍心理现象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方式落后,长期物质匮乏和精神上的贫瘠,严重影响着儿童心理健康,导致这些地区儿童存在诸如焦虑、自卑、嫉妒、缺乏自信心、学习习惯差、攻击性强等问题。也正由于区域限制,这些地方又严重缺乏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辅导老师。3所学校所在的乡镇均无心理咨询师,学校无接受过培训的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心理健康老师。面对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教师心有而力不足。

2.2 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结果比较

表1为绘画心理治疗干预前后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分析技术前后测中笔画、颜色等内容的对比结果。表2显示了干预前后问题人数的对比。

3 结论

3.1 绘画治疗对贫困山区儿童心理干预的效果

在绘画中,儿童将自己潜意识中压抑的各种负性情绪表达出来其实就是治疗的过程。绘画后进行内容讲述,也是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从而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每半月一次,不断把儿童内在的负性情绪释放,并由教师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对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维护较好的自信水平、改善人际关系、修正不良认知等均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但在学习习惯改进、成绩提升方面

效果明显但不显著。

3.2 教师掌握此项技术的效果

一直以来,心理学是一项较难掌握的专业技术,需要考取相关职业资质,或者教师需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心理辅导老师培训,然后持证上岗。对于贫困山区教师而言,种种条件的限制使他们不具备相关专业理论或者资质,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束手无策。本研究打破了教师对学生实施心理干预的壁垒,易于掌握和操作,并且具有可复制性。教师只要按照培训要求,每半月组织学生进行绘画一次,在讲述环节中注重做好正性引导,就能够对学生进行干预。

绘画治疗已经在临床上用于抑郁症患者、自闭症儿童、精神分裂患者等的治疗,在有的项目中,用于留守儿童心理干预。该项目经过对522名贫困山区学校学生的绘画心理治疗分析,得到的效果是积极可行的,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山区在缺乏心理咨询师或心理辅导老师的情况下,对儿童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有效干预。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贫困山区心理咨询
简谈贫困山区学生的“自主学习”
聪明药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南南的困惑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关于对贫困山区传统古村落保护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慷慨解囊
儿童心理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