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战“疫”中微媒介报道策略研究

2020-08-14李真奇

声屏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

李真奇

摘要:央视频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综合性视听新媒体5G平台,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发挥了主流媒体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的作用。央视频在做好疫情防控宣教和舆情引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端优势,实现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报道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关键词:新冠肺炎 微媒介 央视频 报道策略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广大媒体主动承担起抗“疫”使命,冲在战“疫”第一线。微媒介时代,官方媒体的社媒平台和移动客户端所传播的内容往往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和再传播。上线于2019年11月20日的总台“央视频”APP在此次疫情报道中担当“头雁”,推出“疫情24小时”武汉直播专板,又陆续推出“云守望”“云充电”“春暖花开 国聘行动”等多个新媒体板块,实现了刚性信息报道与受众情感陪伴的结合。

技术赋权下的“慢直播”

在武汉地区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央视频积极回应大众关切,第一个开创了24小时“慢直播”内容——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在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前提下,形成了新的网络文化语境,如评论区域内“某某监工报到”成为观看者之间打招呼的新方式,又如网民给建设工地的工程车辆及相关物品起了各种各样的昵称,如“小蓝”“小红”“叉酱”等。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月20日,共不间断直播时长576小时,吸引约1.27亿人次在线观看,被BBC、FOX等众多国际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大量转播转载。?譹?訛

从沉浸式技术体验到互动性的话题参与,技术特征衍生出的传播原动力进一步得到了社交媒体的文化影响力赋能,传播力得到了拓展和强化。?譺?訛新技术为微媒介视域下内容报道的传播效果实现起到了激励作用。首先,新技术是以受众微媒介平台接受习惯为参照,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报道,且技术应用激发了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并建立起了和用户间良好的交互关系;其次,实时、互动、多渠道的报道新技术回应了广大受众对信息和环境的求知欲。当然,节奏较为舒缓的“慢直播”在一定程度上疏解了受众的焦虑心态。

在大多数主流媒体越来越追求戏剧性、碎片化、冲突性内容的时代,“慢直播”技术却迎难而上。現代媒介技术的发展总是遵循着“时间杀死空间”的逻辑,通过时间压缩、消灭传播迟滞,以实现传播的“同时性”。?譻?訛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基于技术的观点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信息技术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此次媒介融合报道中得到了全面的展示,央视频APP基于新技术形成新的叙述样式,改变了以往新闻报道线性的叙事方式,“5G+4K/8K+AI”的新技术传播特性展现了直播实时、真实、场景化的优势,营造出一个特殊的“场域”,让受众对疫情状况有切身之感。数十场直播通过多信道进行同步传输,在为受众提供多样选择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新技术数字信息资源。

诚然,央视“慢直播”技术早在2013年便开始了试验,但本次成为网络直播“爆款”,其成功的核心要素在于此次内容报道贴合时下的社会热点,技术上构建了沉浸式叙事氛围,这或许也为今后“慢直播”的创新模式提供了新的蓝本。

情感关照下的“云”陪伴

疫情和每位国人休戚与共,因此在内容报道上应该从“人”这一角度出发,展现人文关怀。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在《乌合之众》中认为:“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譼?訛受众的理性意识很容易被集体的情绪所替代,进而形成“群体极化”现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多向互动的传播场域中,利用“去中心化”的央视频APP微媒体平台,借助5G移动通信技术原力,联动电视端、移动端,打通大小屏边界,做到大小屏长时段直播,实时陪伴、调适公众情绪。

“云守望”是央视频APP继“云监工”之后推出的另一个疫情类“慢直播”。从2月12日开始直至3月底,“云守望”共推出80余期,其继续使用沉浸式叙事方式,采用无剪辑、无主播、无解说的“监视器”式镜头,囊括了包括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武汉大学、方舱医院在内的多处地标景观。更值得一提的是,“云守望”中也涵盖了两场VR“慢直播”:武汉东湖樱花园和武汉东湖梅园VR。

疫情期间特殊的防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广大受众(网民)将关注焦点从现实场域转移到网络场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通常是情感信息的聚集地,身处在“后真相时代”,受众或悲伤或敬佩或恐惧的情感认知和心理认同远超往日,亟待一个能让他们释放负面情绪,并为他们提供精神寄托的场域。“云守望”的视觉感受、良性互动和陪伴功效在缓解网民因长期处于密闭空间而产生的急躁心理的同时,为受众提供了与他者“在场”交流的平台。事实上,“云守望”延续了其在疫情初期为受众提供内心情感寄托的渠道,使用下沉交互式心理安抚机制,不断强化对疫情时态发展的参与程度。这一平台成为了全国人民同频共振、同舟共济的情感聚集地,交付的是关于抗击疫情的共同记忆。?譽?訛

在“云守望”基础上,央视频APP也同时推出了以“陪伴”为主的央视主播直播系列节目——“云陪伴”。“云陪伴”以总台央视主持人、记者的生活感悟为主题,其话题涉及运动健身、美食制作、读书感悟等,从2月下旬开始,每期一位主持人分享一个话题,如“云陪伴·如何准备艺考 子可‘师姐有妙招”“云陪伴·尼格买提想给你做顿饭”等。通过节目,受众感受到了主持人不同于日常节目中的居家一面,不仅满足了自我的好奇心理,还从不同的主题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更为重要的是,主持人像朋友一样真诚互动的直播语态拉近了受众与央媒的距离。

虽然《长江日报》、澎湃新闻等媒体也先后推出类似的“慢直播”,但基于“先发者优势”和受众忠诚度,央视频的“云监工+云守望+云陪伴”依旧成为疫情期间微媒介最大的“爆款”产品,不断向受众传递阳光积极、温暖有价值的内容,陪伴受众尤其是疫区受众度过艰难时刻,引导大众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战胜疫情。这既是尊重和保障受众知情权的体现,同样更是对心理需求的陪伴与关照。

此外,央视平台还构建了24小时不间断直播《共同战“疫”》与大屏端《战疫情》特别节目互联互通模式,实现信息获取与服务的“长尾效应”。

内容聚合下的“云”服务

哈德罗·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提出传播具有三大社会功能: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譾?訛疫情信息报道过程中,微媒介充分发挥社会协调的功能,在努力担当上传下达的新媒体平台“喉舌”责任的同时,上线“云”服务辅助功能,满足“宅家”新需求。

疫情期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招考单位纷纷发出延期开学、延期招录考试的通知,教育相关单位关注的问题中,如何让近4000万学生顺利完成学习和就业成为重中之重。为落实学生“停课不停学”的需求,央视频自2月开始推出了免费线上直播课程专栏——“云充电”。央视频搭建起了信息高效的聚合平台,联合学而思、学霸君等众多优质教育机构提供多样化的慕课内容,让“宅”在家中的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学到应该学和感兴趣学的内容。

为了更好推动社会复工复产,央视频继续使用“云系列”概念,与国务院国资委、国投集团共同推出大型线上招聘活动——“春暖花开 国聘行动”。该行动聚合优质就业资源,在“央视频”平台进行宣讲直播,并联系相关指导专家直播分享毕业生就业规划指导,以“云投递”“云宣讲”等方式为人才供需双方提供了可视化、交互式的立体空间,也为疫情期间企业人才短缺和线下招聘困难的窘境开创了解决新路径。

结语

央视频APP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中,通过对技术和内容的合理设定,将先进的传播思想落在实处,将“接地气”的服务理念用在妙处。无论是在线“充电”还是在线“招聘”,都展现出央视微媒介平台面对广大受众的诉求关切,积极利用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主动作为,践行了服务百姓、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彰显了新时期国家主流媒体在党的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价值,也为后疫情时代媒体创新报道手段积累了丰富的现实经验。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注释:

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媒矩阵发力,凝聚强大正能量》,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470604200543481,2020/02/25。

②卜晨光:《新技術 新格式 新信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传播支点》,《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3)。

③卞冬磊:《线上社会世界的兴起——以“自我”概念探究“社交”媒体》,《新闻记者》,2019(10)。

④[法]勒庞著,波洛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版。

⑤卢丽华:《从“云监工”到“云守望”:央视频慢直播中的受众心理》,https://www.sohu.com/a/376557516_100092984,2020/02/28。

⑥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文献:

1.曾祥敏,周杉:《全媒体语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路径探析——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研究》,《当代电视》,2020(4)。

2.高晓虹,蔡雨:《畅通信息 增强信心 稳定人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报道分析》,《中国广播》,2020(3)。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
外行领导内行?
情报体系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与价值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情报机制及体系
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发布特征分析
公共危机中谣言真实度计算及其与正面信息的交锋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急信息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政府大数据能力建构的智库应急情报服务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