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雪枫浴血江淮付少武

2020-08-14苏克勤

铁军 2020年8期
关键词:彭雪枫红叶

苏克勤

第三章 战地黄花分外香

战火纷飞,戎马倥偬,慷慨赴国难,无暇儿女情,彭雪枫直到34岁还是孑然一身。1941年5月,彭雪枫作为新四军四师师长,奉命率领部队到津浦路东段的淮北地区休整待命,经苏皖区行署主任刘瑞龙和苏皖区党委书记刘子久牵线搭桥,与淮宝县妇女干部林颖谈起了恋爱。

其实彭雪枫两年前就认识林颖。她原名周裕群,学名周楠,1920年3月生于湖北樊城一个富裕人家。受革命洪流的影响,她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1月到达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受到时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的热情接待。初次相见,林颖就被这位英俊年轻、文武双全的豫皖苏边区最高首长所吸引。

彭雪枫内心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对经过一番革命锻炼的林颖特别欣赏。每次他在台上作报告,总能注意到林颖那张充满阳光的少女脸庞,那双清澈专注的眼睛。

韶华易过,佳偶难觅。转眼已是初秋时节,稻田里绿浪滚滚,枝头上硕果累累。在刘瑞龙的鼓励下,彭雪枫铺纸展笔,主动给林颖写了他们之间的第一封情书:

林颖同志:

事情或者过于突然,但敌后两年我们是在相互了解着的,所以又不见得如何突然。由于子久、瑞龙两同志的美意,使我们得有通信的机会。我想,你对我也许比我对你了解的更多一些,因为那是党的生活使然,然也许双方了解的一样,那也是党的生活使然。

既然是“终身大事”,必然要格外慎重,正因为如此,我已经慎重了10年了。我心中的同志,她的党性、品格和才能,应当是纯洁,忠诚,坚定而又豪爽,军人究竟还是军人,我的军衣已经穿了18年了。

我是一个十分平凡的共产党员,有许多缺点,很需要一位超过同志关系的同志,更多的了解我,才能更多的帮助我,也才能更多的相互帮助。

有时间,我们需要长谈,但为了先使我了解得更多一些,盼望你能抽暇写信给我。

要写的话很多,会晤时详谈吧。

此致

敬礼!

顺祝健康!

彭雪枫

1941年9月4日

给林颖的第一封信写完后,彭雪枫又打开书箱,从藏书中夹着的火红的枫叶取出一片夹于信中。信送走后,他心中就多了一份向往,有了一份等待,他期盼着,期盼着林颖的回信……

看到彭雪枫的来信,林颖喜不自禁,将信看了几遍,然后展颜一笑说:“呵,你别不是专门为了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跟我处关系吧!”

仅隔一天,彭雪枫就收到了林颖的回书。他迫不及待地展开回信,从秀丽的字里行间,仿佛强烈地感受到她那少女的情怀。

林颖在信中以自己独有的大方,向彭雪枫交出了少女的芳心,并郑重提出“相处一段时间再说”。尤其是在信的末尾,林颖以一个少女的羞涩,对两人的爱情“抱着坚定的胜利的信心”。

当日午后,彭雪枫逮住一点空闲时间,怀着激动的心情,情深意切地给林颖洋洋洒洒地回了一封信,述说自己得到一位来自革命阵营中的女子的真心,是如何异乎寻常的感奋:

……9月,这月份对于我有特别意义,是我生平过程中的转折点,阴历的八月初二(往往是在阳历的9月)是我的生日(不必为外人道),1926年的9月2日是我由当时的青年团转入党的日子,1930年的9月我们从长沙入江西开始建立苏维埃,而1941年的9月呢……

我想,我俩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革命的伟大的爱!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安慰,使我们的事业更前进些更收获大些,这些当是我们的神圣的目标,有了你,我足以自豪了!……

彭雪枫无私无畏、意志如钢的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林颖这位青春少女,她觉得今生今世,能将自己的情感托付给这样一个正直无私的人是完全值得的。所以,林颖再一次给彭雪枫回信时,心中就有了一种感情上的依托感,仿佛他就是一颗耀眼的启明星,散发着卓尔不凡的智慧之光。

接到林颖那小鸟依人般的情书后,彭雪枫的心情灿烂得一如秋天飘荡的白云,舒展自由。怀着这份美好而又珍贵的情感,他再次给林颖写信,也就是从第3封信开始,书信的开头就将称呼由“林颖同志”而亲昵地改称为“楠(林颖学名)”了,并把她视为革命征途上的知己,而愿在工作上、事业上、学习上给林颖以具体的指导:

“我希望你的(虽然你已经在做着)是:……工作,越下层越好锻炼,越深入越能具体了解,也就越能正确解决问题,越能建立信仰。女子生下来长大了是革命的,是工作的,是为大众谋利益的,而不是为的什么单纯性的问题,女子应有其独立的人格,更应有其培养独立人格的场合和环境,即便结婚了之后,我还是主张你应有你的独立的工作环境,我无权干涉你,也不会干涉你。”

彭雪枫主张男女平等,期盼中国妇女能从传统的“三从四德”的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正是出于彭雪枫极为出色的政治品格,林颖才毫无保留地向彭雪枫敞开自己的心扉,而准备全心全意与其相爱。

就这样通过鸿雁传书,彭雪枫与林颖迅速培植起崇高的革命意趣和情谊,诚如彭雪枫当时赠给林颖的《斯大林传》的扉页上所写:“我们忠诚坦白之于爱,一如我们忠诚坦白之于黨。”并在信中向林颖坚定地表白:“我俩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革命的伟大的爱!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安慰,使我们的事业更前进些,更收获大些,这应当是我们的神圣的目标,有了你,我足以自豪了!”

在与彭雪枫的关系基本上确定后,林颖接到通知去洪泽湖畔参加师部干部工作会议。此时,她心中既有些微的羞涩,又多了几分期盼。羞涩的是,这是一个少女正处于热恋中所固有的情怀;期盼的是,能在开会的闲暇里,向心中的恋人一吐内心的衷情。

洪泽湖畔,微风习习,凉爽宜人,徐徐而来的轻风,送来了荡漾着的洪泽湖水的气息,天上的繁星也在闪烁着,使湖畔的柏林显得分外静谧。此时此刻,淮北大地虽然依然是战火纷飞,但眼前的这一切却因爱情而变得极其美妙。

在湖边的柏林里,两人走得很慢很慢。彭雪枫抑制不住内心的快乐,刚毅的脸上微微地含着笑意。林颖尽管表面上落落大方,但在内心里却难抑少女的羞涩。每当她将目光倾泻在彭雪枫身上,并一刹那间与其对接时,就会倏然将头扭转,或是低下头去,好在夜色像一副面纱遮掩了少女的窘态。

“彭师长,我好喜欢你给我的枫叶。”林颖忽然抬起头,看了一眼身旁的彭雪枫:“看到枫叶,我就像是触摸到了你的心灵……”

“枫傲雪霜,霜重愈红。说到红叶,它还能会做媒呢?”彭雪枫说。

“红叶也会做媒?”初听之下,林颖觉得好奇。

“是啊。古时就有两个青年男女因红叶而成就了亲事,你说这红叶可不就成了大媒?”说着,彭雪枫吟出一首诗来: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吟完,彭雪枫就将这首诗的来历告诉了林颖——

唐僖宗年间,有一个名叫于佑的书生,有一天在宫墙外的沟里拾到了一片红叶,红叶上面题了这样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读到这首美丽的小诗,于佑有所触动,就在另一片红叶上题写了一首小诗,之后又跑到宫墙外河水的上游,将红叶放入水中,让它顺流而去。这片红叶被宫中的韩氏拾去了。后来,书生于佑投到韩泳的门下,不久,皇帝放还宫女3000人,其中就有韩氏。韩氏是韩泳的女儿。韩泳见于佑博学多才,遂将女儿韩氏嫁给了于佑。成礼之后,韩氏偶然打开家中的一口箱子,在箱子里看到自己题的红叶诗,万分惊讶,问于佑怎么会有她的红叶诗。于佑如实相告。韩氏说:“我也拾到一片题了诗的红叶。”说罢,她就从自己陪嫁的箱子里取出那片所拾得的红叶。原来,那片红叶正是于佑所写的那片。事情居然巧到这种程度,韩泳感叹地说:“此乃红叶做媒,你俩是天作之合,前世注定的婚姻。”韩氏感慨万端,将她与于佑的结合又作了一首,以歌颂自己的爱情。

说罢,彭雪枫即兴又吟道:

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

今日却成鸾凤侣,方知红叶是良媒。

“多动人的故事啊!”林颖听完动情地赞叹道。

“颖,除了瑞龙和子久外,我们不也是红叶做的媒嘛!”彭雪枫打趣地说。

“是啊,我们虽然认识很长时间,但真正相谈不多。在你每次给我的信中,都夹着片红叶,我觉得很有诗意的。而且我也很喜欢。”林颖说。

“那我以后写信时都会在里面夹上一片红叶,一直到我们白头到老,为你送一辈子的红叶!”后来,彭雪枫在给林颖写信时,也是常用“红叶”来署名的。

夜幕之下的湖畔柏林,凉风习习,虫鸣唧唧。彭雪枫与林颖之间的谈话一直到很晚很晚……

秋天的洪泽湖畔,艳阳高照,金风送爽,渔歌四起,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1941年9月24日,驻守在淮北半城镇大王庄的新四军四师广大指战员,无论是在后方休整的,还是在前线作战的,脸上无不荡漾着喜悦,争相传递着:“今天是个大喜日子,咱们的彭师长要结婚了!”

四师的司令部设在大王庄湖边的一座大庙里,庙后的一间小平房,就是彭雪枫的宿舍。这天上午,他的宿舍里显得异常的热闹。战士们有的忙着打扫卫生,有的忙着粉刷屋子,有的张罗着布置新房。几位女兵准备给彭雪枫更换一床新被子,他知道后马上退了回去,依然用他在太原做统战工作时一位民主人士送的那床旧被子。

今天就要和彭雪枫结婚了,幸福的甜蜜感在林颖的心中荡漾,喜悦的心情也布满在了她的脸颊。此时,她觉得这简直像是在做梦,有点不太真实。毕竟,才仅仅20天时间啊,上天居然就将万人仰慕的彭雪枫赐予了自己这么一个平凡的女子!

四师师部派来接林颖的马到了,将她从湖东接到了湖西的大王庄。新娘子林颖的到来,在师部里引起了一片欢腾。大家望着俊美俏丽的新娘子,个个笑逐颜开,真替彭师长高兴。

这天晚上,四师的“拂晓剧团”在大王庄进行精彩的演出,一来是慰问老乡,二来也算是庆祝师长与林颖的结婚大典。在节目演出即将结束时,师政委邓子恢走上了舞台,当众宣布师长彭雪枫与淮宝县妇女工作部部长林颖于今天喜结良缘!

邓子恢政委的话音刚落,台下立即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在一片鞭炮声、掌声和唢呐声中,林颖左手捧一束紫红色的葛藤花,右手挽着一身戎装的彭雪枫并排出现在舞台上,幸福地接受着苏皖边区根据地军民的真情祝福……

第3天早晨,旭日东升,彭雪枫和林颖这对新婚恋人就要分别了。林颖即将奔赴淮宝县的工作岗位,她与彭雪枫虽相距只有十几里路,但为了革命事业,只得过起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战争的烽火仍在弥漫,彭雪枫与林颖结婚3年,在一起生活也仅有半年的时间,鸿雁传书依旧是他们彼此相思相念的主要方式。1944年7月29日,彭雪楓在给林颖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今年之热为数年来所未有,我们正在会中,殊为煎熬,但近日来较好。暑中你身体如何?念念!”信中,他还交流了读书计划,说自己在“会中抽暇”读了《清史演义》《西汉演义》等书,询问林颖“前送你之《儿女英雄传》,未知读完否?”

1944年9月,彭雪枫不幸牺牲,林颖此时正怀有身孕。3个月后,他们唯一的儿子出生,他就是60年后的共和国上将彭小枫。这是后话。

林颖一直将彭雪枫生前写给自己的91封战地书信悉心保存着,直至结集出版《彭雪枫将军家书》,它们正是战争年代一对伟大的革命伴侣情深意笃、相濡以沫的生动写照。(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彭雪枫红叶
姚红叶
彭雪枫:毛泽东眼中“赵子龙式的虎胆英雄”
彭雪枫的浪漫婚事
几张飘落的红叶
秋日赏红叶
彭雪枫豫东春荒卖马赢人心
红叶
彭雪枫的家书
彭雪枫致林颖的第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