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毅三“和”紫石老国钧坚定抗日心

2020-08-14刘顺发

铁军 2020年8期
关键词:姜堰苏北陈毅

刘顺发

陈毅在黄桥决战前后的统战工作,受到中共中央、毛泽东等领导的高度赞扬,并将其经验及时在全军宣传推广。历史经过了80年的积淀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研究与认识陈毅统战工作中展示出的艺术造诣,笔者发现,陈毅对党的统战政策的贯彻运作,就像一首流动的诗,起伏跌宕,出神入化。其高超的政策水平与灵活的表达方式的巧妙结合,既是一件优秀的政治作品,又是一件精彩绝伦的艺术佳作。这里笔者仅以陈毅对爱国老人韩国钧的诗词唱和为统战实例简叙之。

韩紫石其人

陈毅在进驻黄桥前后,就开始了对韩国钧、朱履先两位老先生的团结争取工作。1940年4月,陈毅第三次进泰州拜访李明扬时,李在乔家花园设宴接待陈毅,并邀请泰州地方知名人士作陪,移居泰州的陆小波也受邀入席。

韩国钧,字紫石,晚年自号止叟。清咸丰年间出生于江苏海安镇商人兼地主家庭,光绪年间中举,曾任知县及吉林民政司、奉天交涉使,江苏省民政长、安徽省巡按使、江苏省省长并一度兼督军。大革命前夕,退居故里,以求实业救国,兴办泰源盐垦公司等 。他与黄炎培、江问渔等过从甚密,和江浙沪各地绅商教育各界也有密切关系,在地方人士中颇有威信。抗战期间,他对韩德勤拥兵10万而不抵抗日军,惟虐待民众,表示不满。黄桥决战前,陈毅把争取韩国钧作为在苏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一环。

陆小波是镇江商会会长,是一位爱国人士,陈毅早有耳闻,亦待团结争取,共同抗日救国。陆小波对陈毅更有结交之意。两人首次见面,都十分高兴。陈毅团结抗日救国的道理,儒雅、风趣的谈吐,使陆小波顿生相见恨晚之感,认定新四军乃真正抗日的军队,当即把苏北各位名流介绍给陈毅,并重点介绍了韩国钧,说此老愿以衰朽之躯为抗战效绵薄之力。陈毅当即郑重表示:新四军愿与一切爱国志士携手合作以拯救危局,希望陆小波从中介绍,让他与韩国钧能够通信。陆小波是个很实在的人,当即表态:“你写封信,我专程去拜望他。当面说,比较容易促成。”

陆小波拜谒紫石 陈毅一和韩国钧

几天后,陆小波风尘仆仆到了韩府。“老三(陆小波排行第三)啊,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就说吧。”

陆小波也不客套,便从李明扬席上遇陈毅说起,直奔主题,“陈毅将军久仰紫老大名,对紫老坚持民族节操,80高龄仍为抗战出力的高义极为钦佩 。”

“好嘛,能和抗日名将交个朋友,是老朽的光荣啊!” 韩国钧面带微笑道:“这位陈将军指挥有方,捷报连连,而且他的学识造诣,他的儒将风度,我虽身在乡里,却不绝于耳,老夫慕名已久。”

“陈将军很想移樽就教。”

“言重了!如果陈将军来,我韩府定开大门恭候!”

“陈将军很想和先生互通信文,加强联系。我带来了陈将军给紫老的亲笔信,请过目!”

韩国钧接过信笺,一目十行,看完之后,一边欣赏一边自语:“好!这笔字!”“抗战有人!抗战有望!”

韩国钧连夜给陈毅写回信,次日早餐后,将信交给陆小波。陆小波一边接回函一边说:“陈将军是位儒将,紫老何不写幅字送他?” 韩随即展开宣纸,略思片刻,挥毫赠联一副:“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表达了对陈毅和以陈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新四军将士的敬慕。

陈毅接此联后,眼前一亮,老人不仅正直德高,而且才高之雅,顿觉与老人之间又近了一层。灵感即出,遂书联一副:“杖国抗敌,古之遗直;乡居问政,华夏有人。”回赠紫石,热情赞扬老人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与民族精神。自此之后,陈毅执弟子礼,与韩紫石书信往返,求教苏北和平、抗日大计。

此后,紫老不仅对“二李”、对韩德勤等呼吁和平与抗战,甚至直接给国民政府,给蒋介石上书,力争苏北和平、合作抗战之大局。老人应陈毅之请,向韩德勤转达新四军的和平愿望,并致书陈毅“务恳本一致抗日之宗旨,合力对外,不使内部摩擦”。是时,韩国钧“未隶国民党亦未入共产党,自问超然,所以力主调停者,以省军实力不足,敌锋遍地,必先化除党见,一致逐敌出境,还我河山不可”。然而,韩德勤一意孤行,竟调集大军于海安、姜堰一线,同时对新四军实施粮食禁运。

虽竭力却难当调人 陈将军再和紫石老

陈毅为揭露韩德勤封锁粮食,挑起事端,在给韩国钧的信中,再次表述力求和平的意愿,“夫大敌当前,义无小我,抗敌苦力不足,而私斗精妙至此,感叹难言”,“若能展开抗日战局,纾解内部纠纷,则万民感载厚德,毅部虽无衣无食,亦乐死疆场,甘之如饴也”。韩国钧“闻之泪下”,致函赞许陈毅“惟有本台端力求合作,奔走和平”,亦表明了对韩德勤挑起反共摩擦的不满。

9 月上旬,陈毅在营溪战斗击败韩德勤部的进攻。为疏通粮源,解救民困,14日陈部攻克姜堰。他致函韩国钧,希望紫老主持正义,召开苏北和平会议,信中说:“紫老为我省耆宿,德高望重,只要登高一呼,万民一定归从。”韩国钧屡见陈毅一片诚意,遂表示愿意。

9月中旬,韩国钧主持在海安召开苏北上层人士座谈会,通电各方军事长官,团结对外,以期扫荡敌氛,收复失地。并致电重庆各界人士,揭露韩德勤不思抗日,惟司虐民,是挑起摩擦的首恶,对韩已失信心。

此时,韩德勤竟提出新四军退出姜堰方可实现和平。韩国钧认为此条件太苛刻,而陈毅却在姜堰召集军民代表会议,表示只要政治上保证省方改变态度,以友党友军看待新四军,协商苏北抗敌问题,我们可以退出姜堰。9月30日,陈毅将姜堰交友军接防,为实现苏北和平作了最大让步,各界皆称新四军乃真正仁义之师。

當紫老看到新四军让出姜堰后,韩德勤仍无一丝团结之诚意,竟要赶新四军回江南之时,确实对韩德勤表示失望和气愤。韩紫老在绝望中,既不愿看到炎黄子孙再“自相残杀”,又无力再担当调停人,遂修书赠一联给陈毅:“天心已厌玄黄血,人事难评黑白棋”,表示痛恨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摩擦,更寄抗战希望于共产党、新四军。陈毅当然深知其意,打与不打,不由新四军说了算,完全由韩德勤决定,谁是真抗日,谁是假抗日,紫老一目了然。调和是调和不了的,陈毅也不便明说,遂回赠七绝一首,道出共产党、新四军坚持团结抗战的决心:“山河破碎思前事,抗日合作看精诚;丈夫一怒安天下,横刀跃马取东瀛。”

黄桥之战终于还是由韩德勤挑起了,紫老气愤之极,怒斥韩德勤:贼子无信,天必殛之!遂领衔苏北名流向蒋介石呼吁,要求罢免韩德勤。

紫老盛赞“砥柱中流” 仲弘敬书一联一诗

黄桥战后,陈毅终于得以分身,由管文蔚、陈丕显陪同, 登门拜访韩国钧。虽是初次见面,但是诗词唱和,书信往来,神交已久。紫老隆重迎接陈毅将军,并三赠楹联,联曰:“暴雨侵神州,哀鸿遍野;刚峰镇巨浪,砥柱中流。”紫老捻须笑曰:“此联才是老朽对仲弘(陈毅字)将军的敬意和期望。”老人的心,已经和共产党人陈毅紧紧地靠在了一起,他从陈毅身上看到了驱除倭奴、复兴中华的希望。

陈毅对紫老这次赠联,并没能及时唱和,因为他正筹划建立苏北临时参政会。经陈毅提议,会议选举韩国钧为名誉参议长。紫老不负众望,与参议长黄逸峰,副参议长朱履先、朱克靖,积极参加议政活动,团结各界人士为抗日出力。紫老认为:“今后领导中国革命成功者必是共产党,因为中共深得民心。”他还笑称:“过去袁世凯是私塾,国民党是学校;今天倒转过来了,国民党是私塾,共产党是学校。”妙语解颐,发人深省。

1941年2月,日军占领海安。紫老避居镇北10余里之徐家庄。陈毅深虑敌后不适宜老人静养,遂奉函请北迁盐城,但因日伪扫荡而未果。入秋,又与黄炎培先生商定,请紫老移家香港,又因国民党将此消息公布于报端,致使时机泄露。11月,日伪以重兵围困韩宅,企图逼降,遭紫老严词拒绝。由于日伪胁迫,紫老忧愤成疾,日益加重,在病中仍念念不忘共产党、新四军,谆谆开导亲友:“共产党是真正的革命党,人才济济,你们应该和他们合作”。并叮嘱家人、亲友,于其死后北向追随新四军。1942年1月23日晚8时,老人处于弥留之际,告家人曰:“抗日胜利之日,移家海安,始为余开吊。违此者不孝。”言毕,愤然辞世,享年85岁。

陈毅在紫老仙逝之后敬书挽联一副,其联曰:“贤哲之亡,念江淮危局,藐藐吾怀若有失;民心未死,忆商山故迹,悠悠君恨亦难平!”痛悼之心,如诉如泣。

5月5日,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和三师师长黄克诚及苏北地方政府,在阜宁县张庄举行韩紫石先生追悼大会,参加者数千人。陈毅主持祭仪,他赋七律诗《悼紫翁》一首:“忍看神州竟陆沉,几人酣醉几人醒?坚持晚节昭千古,誓挽狂澜励后生。御侮力排朋党论,同仇谋止阋墙争;海陵胜地多人杰,信国南归又见君。”高度赞扬紫老为国为民的精神,深表悼念之情。

陈毅与韩国钧三赠三和诗词联语雅兴之间,造就了一位辛亥元老耄耋之年转而完全信仰共產党的奇迹。而苏中绅商学各界上层人士,更是以紫老为榜样,无人事敌,而是诚心诚意跟着共产党,一直到全国解放,继续为新中国建设出力。

这是陈毅统战成果中最典型的一笔,是陈毅统战业绩留给后人的财富,也是陈毅统战艺术给人以审美愉悦的精华所在。

猜你喜欢

姜堰苏北陈毅
陈毅颂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共享“悦”读之美南京图书馆向姜堰赠送图书设施
Promoting Chinese Young Learners’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西芹”老太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爱你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