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
——以“学习动机”为例

2020-08-14李晓晨

晋中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心理学思政

李晓晨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人文与财经学院,山西太原030027)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一、课程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与专业课相辅相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2]课程思政以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为主,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道德展开,旨在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标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举措,为我国高等教育开启了育人的新篇章。

二、教育心理学课程现状分析

教育心理学是高校师范专业及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以及认知领域、运动技能领域、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具体心理学规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建立起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知识框架和体系;掌握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要从宏观层面掌握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更加注重实践运用,唯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一门学科、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因此,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来分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及行为,以此来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工作,同时,在把握这门课程发展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教育心理学研究。总体来说,教育心理学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

然而,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是,课堂教学尚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也不尽如人意。抛除就业方向与专业方向不一致这一因素,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教师对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学设计重心往往在知识目标上,能力目标培养不够精确,对素质目标的关注亦有限度。对于学生而言,所学多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对于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则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的教学效果与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理念还有一定的差距。课程思政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和理念,以课程思政为价值引领来进行教育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不但能够使教师从根本上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继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使我国高等教育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从整体上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教育心理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

(一)挖掘教育心理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已经相对固定,按照教学和学习心理共分为四个部分——学生和教师的心理、一般学习心理、分类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每一部分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例如“教师心理”这部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职责,需要具备的素养和品质,以及如何教学,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等理论性知识,还要从更深层面培养学生做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爱岗敬业、与时俱进等内在的优秀品质,自觉建立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门学科和课程都不应将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应以课程思政为价值引领,重实践重品德,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和目标。

(二)教育心理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原则

首先,专业课融合思政教育元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本土,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背景下,把握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大方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思想的根源上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文化建设日益重要的今天,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思政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传统文化的点滴渗透也不容忽视。

其次,融合思政教育要找准切入点,切忌生搬硬套,出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要使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知识点中自然生发,紧密结合,浑然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讲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时,可以传授给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个体就是要不断满足自身需要,不断追求变化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认识到个体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明确个体对民族和国家的意义。[3]

最后,课程思政的融入要把握适度原则,切勿喧宾夺主。以教育心理学专业教学为主渠道,引入思政教育灌溉课堂,二者要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时间分配上分清主次,不应抛开专业课的主要任务大谈思政教育,冲击了专业课教学。

四、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教育心理学和课程思政融合原则的指导下,以《学习动机》这一部分的三个章节为例进行教学设计(见表 1)。

(一)“学习动机概论”教学设计

本章节教师可以采用直接引导法,首先要明确需要是内部原因,诱因则是外界刺激,诱因通过需要来激发个体行为。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度一致,任何事物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讨论——你的学习动机是什么?每个人的学习动机都不尽相同,有人是为了顺利毕业,有人是因为对知识的渴望,有人想通过学习来赢得成功的人生,有人则是为了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同学们各抒己见,并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启示。教师倡导大家向那些用知识武装自己并立志报效祖国和奉献社会的同学学习,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牢固且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并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

(二)“学习动机理论”教学设计

学习动机理论的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首先,教师主导完成强化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的学习,为学生打开学习思路。在讲授成就动机理论时,可采用案例分析法来感染学生。例如“天眼之父”南仁东,20多年如一日,无数难以攻克的困难,都在这位智者的坚韧跋涉下迎刃而解,终于铸就了“国之重器”——举世无双的射电望远镜。因此当代大学生应提升自尊感和自信感,坚定理想信念。

表1 “学习动机”教学设计

接下来进行课堂活动“优点大轰炸”,引导学生课后自学归因理论。同学们轮流上台发言,台下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台上这名同学的若干优点,最后这名同学要列举出自己的三个缺点。让学生在肯定自我的前提下,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儒家经典思想,也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的优秀品质之一。通过这次课堂活动让学生接受并学会内归因,正视自己的问题,为课后自学归因理论打好基础。

最后,布置课后自学任务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功时,人们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则倾向于外归因,这不利于个体的发展。“优点大轰炸”课堂活动在宽容的情境下让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归因。另外,通过成就动机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提升自尊和自信,可在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学习中再一次加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教学设计

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知识点,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难免会感到生涩,可采用影视教学法,让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中得到启发。《竞雄女侠——秋瑾》讲述了民主革命家秋瑾的传奇人生。秋瑾虽生于官宦世家,衣食无忧,但从小忧国忧民,抱负远大。因百姓受难,家国飘摇,她忍痛舍家远赴日本留学。她在仅仅32年的短暂人生中始终在为伸张女权和革命救国而努力学习和奋斗。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用自身的能量来充实自己,为社会做贡献。教师要提醒学生,大学阶段是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习得工作和生活技能是每位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还需明确,学习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一项应该长期坚持的良好习惯,应该树立终身学习观。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应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每位大学生都是国家建设的一份子。正如周恩来同志所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等教育应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培养家国情怀,树立为国家兴旺而努力奋斗的学习动机和理念。

为使学生掌握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本章节教学设计加入了实践操作环节,使同学们围绕自己的学习兴趣完成为期一周的学习项目。在实践中体会学习动机的有无和强弱变化,同时加深社会担当和终身学习的信念。一周后要形成学习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学习项目、学习动机及其变化、学习计划、学习过程记录、学习收获和感想等。

五、结语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对教育心理学和课程思政融合的探讨有助于为其他各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提供借鉴,对课程思政建设大有裨益。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创新举措和有效途径,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这项工作需要国家、高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国家意识层面给予高等教育明确的思想路线和方向指导;在高校层面要严格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指示,为教师做好具体落实工作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与平台,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意识和建设水平;在教师层面,作为具体落实工作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切实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触动他们的心灵并回应他们所遭遇的问题和困惑,只有从认知深处种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种子,才能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导向作用,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心理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