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分析

2020-08-14天津市静海区医院天津3016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4期
关键词:检出率费用脑梗死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 (天津 3016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本院113例经过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包括152个病灶部位,将其分别开展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将检查诊断结果分别记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观察两组病灶检出率、检查时间以及检查费用。结果:试验组患者病灶总检出率为95.39%(145/15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42%(10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检查时间和检查费用分别为(18.14±4.17)min和(1023.41±127.67)元,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2±2.20)min和(315.43±34.4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核磁共振具有更高的病灶检出率,但是CT检查时间和检查费用更具优势,因此在临床检查中应该基于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腔隙性脑梗死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是由于脑内深穿支细小动脉在长期的压迫作用下血管壁结构发生变化引发腔管闭塞而导致的脑梗死[1]。通常情况下由于脑深部动脉的供血能力较弱,所以不会导致大范围的缺血性坏死,其病灶范围也往往较小[2]。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引发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的主要原因通常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具体表现为神经传导受阻。目前临床关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主要采用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检查[3,4]。为了进一步分析这两种技术在腔隙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本文以本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对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113例经过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包括152个病灶部位。113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67例和46例,年龄为42~71岁,平均(60.48±7.53)岁。在研究对象选取过程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不在选取范围内。

1.2 方法

对113例患者均开展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将检查诊断结果分别记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CT检查选择64排螺旋CT机,设置层厚和层距分别为10mm和10mm,在扫描过程中让患者取仰卧位,以OM为基线从颅顶至枕骨大孔开展连续扫描。设置重建间距以及层厚分别为0.5mm和0.625mm,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观察。CT检查诊断标准:CT扫描影像存在低密度病灶,并且其长、宽以及厚度均小于10mm,则可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5]。

核磁共振检查选择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设置间距和层厚分别为0.5mm和5mm,采用AX和SAG扫描序列对患者开展常规扫描,然后基于DWI和ADC重建和分析患者的病灶弥散情况。核磁共振诊断标准为:同一部位的平扫T1加权图像和T2加权图像分别存在低信号病灶和高信号病灶,并且其长、宽以及厚度均小于10mm,则可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6]。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结果的病灶检出率、检查时间以及检查费用。

2.结果

2.1 CT和核磁共振对152个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检出情况

试验组患者病灶总检出率为95.39%(145/152),包括基底节区病灶检出率95.35%(41/43)、脑干病灶检出率96.67%(29/30)、丘脑病灶检出率100.00%(25/25)、额叶病灶检出率95.45%(21/22)、顶叶病灶检出率93.75%(15/16)和内囊病灶检出率87.50%(14/16)。对照组患者病灶总检出率为68.42%(104/152),包括基底节区病灶检出率74.42%(32/43)、脑干病灶检出率73.33%(22/30)、丘脑病灶检出率64.00%(16/25)、额叶病灶检出率68.18%(15/22)、顶叶病灶检出率56.25%(9/16)和内囊病灶检出率62.50%(10/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CT和核磁共振对152个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检出情况

2.2 CT和核磁共振检查时间以及检查费用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检查时间和检查费用分别为(18.14±4.17)min和(1023.41±127.67)元,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2±2.20)min和(315.43±34.4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CT和核磁共振检查时间以及检查费用对比

3.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之后会导致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以及脑细胞代谢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主要体现在多种感觉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的丧失,并且难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的尽早诊断对于后续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临床主要采用CT和核磁共振对腔隙性脑梗死进行诊断[7]。腔隙性脑梗死在CT图像上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低密度病灶,同时CT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无创以及费用低等优点,因此CT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广泛应用。但是如果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未超过24h,那么其在CT图像上没有显著的医学影像学特征,在诊断中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情况。核磁共振相比CT具有更高的组织分辨能力,对于脑白质以及脑灰质显示更加清晰。同时核磁共振检查可以诊断出较小体积的梗死病灶,其对于1~5mm的小病灶检查率超过90%,而CT检查对于这种小病灶难以有效检出。本文对本院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CT和核磁共振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核磁共振病灶总检出率为95.39%(145/15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42%(104/152)(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检查时间和检查费用分别为(18.14±4.17)min和(1023.41±127.67)元,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2±2.20)min和(315.43±34.45)元。

综上所述,CT和核磁共振检查各具优势,因此在临床检查中应该基于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猜你喜欢

检出率费用脑梗死
DRG病例分组错误与费用结算申诉探讨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英国养老费用贵过伊顿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