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培养核心素养的建议对策
2020-08-14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在迅速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完善,我国的国民整体素质较之前相比已有大幅度提升,具有高学历的人才数量也越来越多。但处于开展素质教育的整体阶段里,依旧具有较大的不足,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思考。应试教育迅速发展,使得国民教育的着重点大多倚靠在成绩上,但这并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要在未来进行教学时加强文化学习和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学科与核心素养的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均有普遍的联系。但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手段单一,无法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具有较强核心素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现行社会需要。高校体育教育要采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的方式,通过多途径、多元化确保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切实的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培养终生锻炼的习惯,加快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升,满足现代化社会需要。
2、高校体育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含义与价值
图1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核心素养逐渐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教学改革中的理论支柱,目前,国内以有意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大、中、小的各学段与学科中。核心素养的理念是满足素质教育不断提升而存在的,尽量降低应试教育给学生所造成的负面作用。宏观的核心素养贯穿整个教育体系,要进行深入改革,一定会戳到现有体系的“痛处”,但我们不能停滞不前,要处于既有的教育框架中,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
我国的整体实力的逐渐增强,加速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事业的交融,在这里体育事业提升的速度最为迅猛,现处于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中。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同样也深受建设全民体育,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影响。大学教育的影响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大学校园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生在大学阶段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终身体育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大学体育课堂普遍将体育核心能力(关键能力)作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心,使其在学科内部相互进行转化,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体育课堂中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是学生综合的提升自己,健康的身体以及心理是重要的基础。在不远的以后,我国会将会有更多的大学生重视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能够以更为强健的体魄以及饱满的精神,为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国家而努力奋斗。
3、高校体育课程中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途径
3.1、体育教育中应重视核心素养的基础搭建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把核心素养直接堆砌到教学中,应把二者进行深入的结合。
第一,重视相关的教职工作者把教育的整体视角进行调整。在课改中应重视对于相关体育教师所进行的培训,让体育教师能够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的考量,教师也要有着更为广阔的视野,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来开展体育工作;
第二,注重学生核心素养整体框架的打造,处于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意识提升当做基础,把学习活动当做引领。给学生开展技能训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文化、科学及教育等不同视角感受体育学习的实质。让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的开展体育的学习与练习,切实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第三,要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所存在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初始情况是不同的,不能按照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想法,给学生开展正确的引领而并不是强迫,进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给高校体育课堂打造更为和谐的环境。
3.2、充分考量高校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定位
与其他的课程比较来讲,体育教学在学生方面所提出的标准更全面,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其一生都有用处。因此处于所开展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征结合与其特点来切实的选取出满足学生自身需要的教学内容,增强生活化、跨学科交叉等内容。处于教学阶段要把学生的发展当做核心目的,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来打造相应的教学安排,切实的提高所进行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终生受益养成长久锻炼的良好习惯。
3.3、应用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方法
处于教育框架的彼此影响下,学生取得进步的空间同样也在逐渐扩大。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尝试的进行创新,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对于学生开展一定的引领。部分学者的观点认为上体育课仅仅是学会如何锻炼身体,这样的考量是较为单薄的,因为并没有考虑到体育理论、体育文化学习和所具有的重要性。应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取相关的体育趣事,了解体育的发展进程,感受体育的魅力。
把培养核心素养当作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加上多方面的教学方法能够切实地吸引学生开展体育学习,令学生能够爱上体育课。同样,智能化、整合式的教学方法能更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3.4、构建培育核心素养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把评价穿插进教学过程中,达到实时反馈的效果。如一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评价,时间较长,评价就不能达到实时反馈的作用。教师应依托诊断性评价的基础,加强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将学生的成绩分成多个模块,建立好相应的权重,最终确定总成绩。要根据不同个体、不同方面(体育态度、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能、参与程度,竞赛活动),组织专家学者根据教学大纲和目标建立相应的标准评价体系,为每一位学生建立量化表。从上课初始进行诊断性评价(包括身体素质、体能、专项技能等方面),记录好学生的初始状态,存档记录,并给学生建立下一个小阶段的目标。加强形成性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指出现阶段的不足,以及建立阶段目标,实施相应的相对评价,充分运用其评价结果来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综合考试可放在学期末或者穿插在学期中,与教学内容统一规划,杜绝“所测非所学”,根据评价量化表,给予学生最终的成绩,并予以情况说明,达到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3.5、加强教师其核心素养
由于教师的观念、技能、教学内容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传统观念等因素,高校体育课堂的交流过程往往呈现交往单边化、形式简单化等不良现状。作为体育教师的一方,在没有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切合实际得进行多项的准备。获取学生的大学生活的实际情况、学习的实际情况开展因地制宜的情境教学。角色要从“控制他人”转化为“注重他人”。结合其所制定的教学安排、具体的教学目标,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借此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运动技能。
4、结语
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中一定要让体育教学工作者切实的重视起核心素养培养给学生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引领学生将体育学习逐渐的内化。这样能够形成长久运动、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切实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给我国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能够令我国的广大大学生具备强壮的身体素质以及完善的核心素养,在其毕业之后能够迅速的融入社会、建设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