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创客教育研究
2020-08-13臧兢书
臧兢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阶段的学习目标也与以往存在很大不同,为了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开设信息技术创客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而通过亲手实践找到自身知识的漏洞,同时又可以对信息技术的操作有一定了解,这样可以促使小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要领,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客;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创客教育是新课改倡导的有效教育方式之一,它在充分体现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又有效调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质量,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设教学情境
创客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创客教育是利用互联网的支撑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本身并没有对学生传授知识,但会促进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对创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以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比如,在教授“大猪吃小猪”时,有一名学生的大猪吃不掉小猪,看到别的同学都顺利制作好了这个程序,学生心里更加焦急。教师走过去安慰学生不要害怕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反而是有利于学习的,应该在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样会加深记忆,从而可以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师的帮助下将程序重新进行整理,将大猪小猪的脚本进行了重新分析,并且找到了其中的问题,将碰到小猪的颜色这个条件变成碰到小猪的角色后,终于大猪在瞬间就吃掉了小猪。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其创新的愿望,最后将程序设计成一只大猪可以同时吃掉两只小猪。
优化教学设计
目前,有许多小学教育研究专家都在不断探索如何将相对枯燥的信息技术与形象动感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创客思维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这也可以加快学科教学发展脚步,也将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做到无缝对接,直至科学合理的将二者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爵士舞女孩》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小猪佩奇》的动画片,并且利用优化教学内容设计的方式对学生自主创新意识进行激发,使学生用自身掌握的编程理论知识将爵士舞女孩和小猪佩奇进行有机结合,也就是说让小猪佩奇学会跳爵士舞,这个程序设计出来的效果一定特别棒。经过教师的充分引导学生都投入到程序的制作中,仅仅利用两个课时,就有一部分学生设计出了这个方案,让活泼可爱的小猪佩奇学会了跳动感十足的爵士舞。
教学与游戏结合
创客教育应从学生的主体兴趣出发,在一定的技术手段以及理论知识的支持下将学生的思想创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转变为现实,这是一种借助专门领域系统的理论知识对教学活动的一种创新实践。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教学与游戏进行紧密结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爱玩才是其天性,将游戏导入课堂教学才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游戏特征,这样可以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探索式主题活动
探索式主题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对特定主題内容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利用Scratch编程平台进行创客编程,从而完成小学生信息技术创客教育活动,这种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宽泛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活动。由于采取组内学习这种模式,因此可以使学生随时对Scratch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分享,这种全新的分组式信息技术创客教学充分唤醒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小组合作意识,同时这可以使学生乐于主动分享,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作品的修改以及再次创新的兴趣。
以《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为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将每个小组的成员确定在6人为宜,并在每组中选出1名小组长,辅助监管整个小组的学习过程。教师引导每组学生对熊出没这部动画片进行改良,将熊大熊二变成会飞行的飞行熊。由于这个程序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具体编程过程则需要学生一起协同作战,发挥集体的力量最终将这一程序编辑完成。同时,评选出完成速度最快、完成质量最高的小组,让这一小组的组长对完成过程进行总结,并对成功的经验进行分享,这样可以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
以创客教育为背景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必要的学习素材和实践空间方面对学生提供全力支持,力争将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在创客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水平,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实现学生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昌全.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
[2]徐新中.创客教育视角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9(18).
[3]王如华.创客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华夏教师,2019(20).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贤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