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实践
2020-08-13吴雪红
吴雪红
聂幼犁教授提出:历史课堂教学要有教学立意,预计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能统摄、貫通该课,而且能与其之前和以后的学习相通。他还强调“一堂课一个中心。”这些概念可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开展主题式教学,历史主题式教学,是指立足于教材,围绕一定的主题重构教学内容,通过问题与史料,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以《元朝的统治》一课为例,谈谈主题式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实践。
依据课标,提炼主题
一堂课要有一个主题,一条主线,有了主题教师才能整合教材,设计教学环节,给学生呈现整体的知识,使整节课的知识系统化。当然主题的提炼,首先要在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前提下进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必须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第二,要挖掘历史教材中,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主题。如本课教学中,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提炼主题为“元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并以这个为主线,将教学分解为四个环节“疆域方面的贡献”“多民族国家发展方面的贡献”“行政制度创建方面的贡献”“边疆管辖方面的贡献”。这样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元朝的统治”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能引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元朝各方面的贡献,认识多民族的发展,加深民族认同感。
围绕主题,设置问题
以问题引领学生在史料与教材之间进行对话,引发学生的思考,能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识。在主题式教学中,围绕主题,以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有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素养。在《元朝的统治》一课的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和主题,设置如下的课堂问题:与唐朝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概括元朝民族交融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概括元朝统治全国的政治制度;概括元朝对边疆地区进行管辖的措施;分析元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这些问题的设置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设置的角度仅仅围绕着“元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这个主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完成这些问题要求的任务。基本上了解了本课的基础知识,明白了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强化对边疆的管辖,初步了解元朝在这些方面的成就,为后面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合理选材,创设情境
“学生若没有感受到具体、形象的历史,不能形成历史的表象,就很难形成历史概念和认识历史的本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相关史料等教学资源,创设探究性、研究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历史。让学生懂得用史料来佐证历史的真实性,丰富对史实的认识,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第一环节出示《唐朝的疆域图》和《元朝的疆域图(1330年)》,通过直观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元朝在疆域方面的贡献。第二环节出示回族形成的相关材料并设置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归纳出元朝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社会现象,并分析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元朝的统一和各族的交往,是这个时期出现民族交融的原因,认识元朝在多民族发展方面的贡献。第三环节出示行省制度的结构示意图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行省制度,认识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的成就。第四环节通过出示表格,展现元朝在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采用不同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元朝对边疆进行有效的管辖。这样通过合理的选择教学资源与情境的创设,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曾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多元一体、和谐交融的发展历程铸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
整合知识,优化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辅助手段,能有效传递教学信息,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能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结构化,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相关内容,也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对于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而言,板书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主题,对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优化板书,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能将课堂中碎片化的知识整体化。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如下板书:
元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疆域方面: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海南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多民族国家发展方面:回族的形成、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行政制度创建方面:建立行省制度。
边疆管辖方面:对边疆进行有效的管辖;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
通过这样的板书,学生能将整节课的知识,统领到“元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体系中,将知识系统化。
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开展,能有效培养学生历史学科各种能力与素养,正如李惠军老师所说:“好的历史课一定要有灵魂。灵魂是历史课堂智慧的精髓,只有在这个灵魂的驱使下,历史才有深度的力量,才有神韵风采。”
(作者单位:福建省柘荣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