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与生物教学的融合应用
2020-08-13张玲玲
张玲玲
摘要:在初中教学阶段,生物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也是教师为学生打下坚实生物基础的重点时期。手工制作是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生物教学课堂增添趣味元素,因此,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融合手工制作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对抽象的生物概念产生更加具象化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手工制作;生物教学;融合应用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教师也开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合多元化的教学思路,旨在巩固学生的生物基础,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手工制作教学法应运而生。教师将生物教学结合手工制作,不仅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也满足了新时代初中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学习和领悟。笔者对手工制作在生物教学中的融合应用展开分析。
手工制作,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对生物课程的学习态度通常是兴趣使然的,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采取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因趣利导的教学目标。手工制作教学法形式新奇、富有趣味,深受初中生的喜爱,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融入手工制作教学,为学生创造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材《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课中,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制作实验材料:让学生选择一块玻璃板,再手工裁制一块和玻璃板面积相同的纸板,让蚯蚓分别在玻璃板和纸板上爬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发现蚯蚓在硬纸板上爬时发出沙沙的声音,在玻璃板上时只见身体在舒缩、变粗、变细,却不能前进,最终得出蚯蚓在硬纸板上爬得快的结论。学生通过简单的手工制作进行生物实验材料的准备,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手工制作中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生物学习效率。
结合教材,锻炼动手能力
手工制作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其主要教学意图是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在锻炼学生手工制作能力的同时也要体现教材重点。例如,在教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课中,教师首先应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同时结合语言讲解,使学生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并能了解这些结构的主要功能。然后引导学生手工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玻片标本的制作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强手工制作指导,促使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让学生对抽象的植物细胞概念产生更直观具体的理解,从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合作探究,拓展思维
合作探究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将合作探究教学法和手工制作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材《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先带领学生回顾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步骤以及实验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玻片的材料和用具,使学生了解两个实验用具的区别之处,完成温故知新的新课导学。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至5人为一单位的小组,引导组间成员合作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巡回指导进行适当的纠错和干预,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最终使学生通过显微镜对玻片标本的观察,得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的探究结论,了解人和动物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能够阐明组成生物体的细胞的各部分的功能,发挥合作探究与手工制作相结合教学形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实际作用。
手工制作,培养实践能力
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开展手工制作学习活动,立足于生物教材,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生物课堂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学习能力,为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实践意识,锻炼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手工制作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收获满意的教學成果。
结束语
手工制作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生物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开拓创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合更多的手工制作教学思路,将生物课程与动手操作进行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生物基础,体现手工制作在生物课堂的实践教学效用,从而实现满意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