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生物课堂中的青春健康教育
2020-08-13王琳
王琳
【摘要】文章通过举例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举例说明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同伴教育,并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能够较好地在生物课堂中渗透性与生殖的青春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青春健康教育;改变观念;感恩教育;游戏体验;案例讨论;角色扮演
一、形势需要在生物课堂中渗透性与生殖方面的青春健康教育
截至2019年10月,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95.8万,性传播仍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2019年新感染者中经异性传播占比73.7%,男性同性传播占比23%。青年人和老年人成为艾滋病的高发人群。15-24岁青年学生每年新感染者有3000例,安全套使用率不足40%[1]。
我国每年有1300万例人工流产,重复流产率高达50%。重复流产出现年轻化,在世界上绝对数量最大,24岁以下人群占31%。我国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持比较宽容态度的有60%。
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吸毒人数204.4万名,18岁到35岁吸毒人员占52%[2]。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啊,我不禁静下来思考……
初中生步入青春期,身体的能量突发,储蓄在身体内部多年的信息能量像洪水一样爆发出来。他们生殖器官开始发育成熟,第二性征等开始明显,开始对性与生殖等方面的知识有好奇的探索欲望。而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家长与孩子谈论性与生殖健康话题总是难以启齿,导致很多学生从网络等不正规的途径获得一些零散的带有黄色诱惑的性与生殖知识。初中生又是个矛盾体,他们渴望与人交往,特别渴望与异性交往,又要受到学校、家长、舆论等的限制,他们有一定自制力但还是很冲动。目前全国各地有试点推行专门进行性与生殖方面教育的青春健康俱乐部,但因为青春健康俱乐部在全国还没得到普及,试点单位的青春健康教育也没成为学校的日常课程,生物课肩负着生命科学的教育,所以形势迫切需要生物课堂渗透性与生殖等方面的青春健康教育。
二、在生物课堂中渗透性与生殖方面的青春健康教育的几点探索
1.教师要调整心态,关爱、专注、认真地讲性与生殖相关知识
在课堂上堂而皇之地谈大家一直感到很隐晦的性与生殖的知识的确对教师是个心态上的挑战。如果连教师都觉得很害羞,很隐晦,学生看到教师都面红耳赤、蜻蜓点水般地带过,不敢也不好意思讲性与生殖的内容的话,学生也会被教师影响,学生会觉得在课堂上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很别扭,这些内容不适合在课堂上公然谈起,有的男生还会起哄,这样下去这方面的教育就不好进行,至少效果不好。所以,作为生物教师,要挑起学生青春健康教育的重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很重要的。生物教师如果能像讲眼睛、耳朵一样自然地、从容地讲生殖器官,学生也会被教师很自然地带进正常的学习氛围。教师如果能像对待光合作用、遗传知识一样,用对待重要知识的心态严肃认真地讲性与生殖的知识,学生也会对性与生殖的知识心怀敬重、认真地学习。生物教师如果能越专注地讲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就会越专注地学习,教师不开小差,学生也不敢开小差,教师越关爱学生这方面的健康,学生也会越关注自己这方面的健康。这样,在生物课上就营造了有爱的、专注的、认真的学习性与生殖方面知识的氛围。
2.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素材营造教育氛围
多种素材的积累与应用,能够营造更强的教育感染氛围。比如在教学生殖系统的时候,可以补充有关的药物流产知识、人工流产操作过程的图片,让学生深刻体验到意外懷孕将给女性身体带来的伤害和痛苦,进而更珍爱健康。比如在教学“远离毒品”时,可以播放一些不慎吸毒的不堪痛苦和身体虚弱状况的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在心理上对毒品建起一道防火墙。比如在教学艾滋病时,可以收集艾滋病感染的现状、不慎感染艾滋病的真实事例、艾滋病感染者后期的痛苦图片、艾滋病感染者父母的对白视频等等,让学生深刻感受艾滋病并不遥远,艾滋病对生命造成的巨大伤害等等,从内心深处唤起对生命的珍爱。
3.激发学生感恩父母、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教育
学生对自己性与生殖方面健康的爱护,来源于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的尊重,而对生命的珍爱与尊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多学科共同教育的过程。在生物课上会接触更多的新生命的诞生,一颗种子如何来,一颗种子如何萌芽,一棵树如何不简单地成长,多种多样的植物给这世界带来的美好,形形色色的动物、微生物各有各的生存的本领,各有各的来之不易,世界因为这些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存在而更美好和谐。生物教师如果能用热爱和感恩的心态来教学每一个生命活动,学生也会被教师影响,进而对生命更加热爱,更加珍惜。
比如在教学生殖系统的时候,生物教师就可以播放《生命的奇迹》视频,了解人从受精到分娩的微观、宏观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深刻感受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不容易。还可以组织“感恩父母”课前3分钟的演讲分享或者学生制作手抄报等,让学生进一步升华感恩父母、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体验,为今后漫漫人生做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铺垫。
4.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经历会成就一个人内心真正的成长,像艾滋病这个没有后悔药可吃的疾病的预防,单纯一些图片、事例、防病的知识等还不能真正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艾滋病的敬畏。如果学生有患病经历的情感体验,会更深刻地激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潜能。比如笔者开展“野火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感染”上了艾滋病,感叹艾滋病可怕的传播速度。
“野火游戏”的操作规则:
(1)请20个同学到讲台上面对面地闭上眼睛站两排。
(2)教师从这两排学生后面轻轻走过,并说:“我是一个艾滋病患者,我轻轻地从同学身后走过,我将轻拍1个同学的肩膀,被我拍到肩膀的同学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感染者要表情自然,不能暴露被感染的信息。”
(3)请两个同学出列当观察员。
(4)剩余18个同学进行三轮握手,每次握手模拟一次没有保护的性行为,艾滋病感染者与任何同学握手都要轻抠手心,表示对方感染艾滋病病毒,被抠手心的同学与其他同学握手时也要轻抠对方的手心。每个被轻抠手心的同学都要表情自然,每个人都要跟三个不一样的人握手。观察员参加最后一轮的握手游戏。
(5)握手活动结束时,请被抠过手心的人跟被拍肩膀的人站出列。没参加活动的同学统计艾滋病可能的感染者的比例。
(6)教师问被抠手心的同学:“你们想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吗?”被抠手心的同学都很急切地想检查。教师用信封模拟医院艾滋病的检查化验单,里面有模拟阳性和少数阴性,依次发给这些同学。
(7)教师对被感染的同学进行采访:“在游戏过程中你是否担心自己会患上艾滋病?你在具体担心什么?在握手时你在想什么?当你被抠手心的时候你想什么?当你被确诊患上/没患上艾滋病时的感想如何?以后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让他人的人生更安全?”
(8)两个观察员只参加一次握手,但(可能)就有人患上艾滋病,采访这个同学的感受,教育同学艾滋病的预防一次都不能掉以轻心。
(9)教师总结艾滋病的传播、检测、对亲人的影响、预防措施等。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被“感染”艾滋病的心理变化,并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的影响对初中生是很大的,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自我教育能量。比如案例讨论:“周末家中没人,男友邀请女生到他家玩,女生要怎么做更好?”让学生讨论该女生有几种做法,每种做法的利弊,要选择哪种对自己最佳的做法,学会面对人生的选择。比如角色扮演:“朋友怂恿一同学尝试吸毒,该同学要怎么面对?怎么拒绝?”比如头脑风暴,事先让学生查阅关于毒品的相关知识,在班级范围内以组为单位进行头脑风暴,让同学们对毒品的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以上形式都是学生很乐于参与的活动,而且在活动过程中能进一步增长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对预防意外怀孕、远离毒品等有更进一步的警惕和防范意识。
5.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与课后拓展
生物课本在预防意外怀孕、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等青春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轻描淡写,远远不足以让学生真正在这方面学会更多的自我保护技能。初中生物课时比较紧张,不允许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占用太多的时间。要解决这个矛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往课后拓展。比如预防艾滋病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总结重点拓展的内容:能够传播艾滋病的日常活动,艾滋病的具体预防措施等。还可以布置同学查阅艾滋病的相关信息,也可以事先印發一些相关的资料给学生阅读,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在班级中交流。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能量,进一步拓宽相关的知识面。
青春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生物课堂渗透性与生殖等方面的青春健康教育是填补当前教育空缺的迫切需求,是未来青少年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呼唤,值得生物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进行渗透教学的实践探索。我们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带来更多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让社会中幸福的家庭更多一些。
【参考文献】
倪永康.新疆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血清阳转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建立[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9.
陈明迎,陈冬冬,谭美华.浅谈青少年吸毒犯罪原因及中职学校禁毒教育策略[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