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练习 提高实效

2020-08-13周凤花

家长·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练习课针对性

周凤花

【摘要】练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课型,教师要立足教材的重难点,以提升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为出发点,设计精准、高效的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练习课;针对性;变式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151-02

练习课作为新课内容的延续和补充,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多形式的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智力,促进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只有精准、高效的练习,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深度学习,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一、立足难点,注重针对性

练习课的本质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对学生在新课中未掌握的或掌握不好的知识查漏补缺。因此练习课设计之前的学情分析特别关键,要先摸清学生在前面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来分析教材中的哪些题可精减或重新组合,哪些题能进行深度挖掘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从而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组织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在交流中发现原因、寻找对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每节课中学有所获,有所发展。

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学生总是感到困难,练习课中我对书中的习题进行了如下设计:

1.计算23+36 28+36

2.追问:同样是二十几加36,为什么第一题得数是五十多,而第二题却是六十多?

3.估一估下面得数是几十多?

54+14 38+54 69+25

49+37 23+29 32+45

4.要使57+1□的得数是六十多,□里最大填(),如果是七十多,□最小填()。

5.要使3□+45的得数是八十多,□应填()。

A.小于5的数B.等于5的数C.大于5的数

教师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计算题,针对学生的难点盲点改编成了一段优秀的思维剧本,一连串的数学问题紧紧围绕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展开,环环相扣,思维层层递进,不仅让学生突破了难点,又享受了思维的愉悦,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二、捕捉相似,注意对比性

有意义的学习远不只是知识的简单增加,教育学生主动对比和反思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教什么就练什么,学生容易类化,但到底能否真正掌握值得深思。正如我去五年级某班上了一节练习课,在出示“右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相等。

比较图中甲、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这道题,学生齐刷刷地回答相等。“为什么相等呢?能说说理由吗?”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套路。”我带着好奇的心理问:“什么套路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只要是这种题目就是相等的。”学生之所以说是套路,是因为他们接触到的类似练习题都是相等的,他们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思维早已定式。为防止学生照葫芦画瓢,使学生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相似点,巧设对比练习,利用对比练习中的异同点去刺激学生大脑,使其留下深刻印象,内化知识。

例如在《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中,学生对于何时要加1,何时去尾的问题总是分不清,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学校买来35个乒乓球,每8个装一盒,(1)如果全部装完,至少需要几个盒子?(2)最多可以装满几盒?教学中先让学生尝试解答,辨析纠错,教师结合学生说理的过程出示直观图,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全部装完要加1,可装满几盒不加to整个过程学生都在对比中纠错,在纠错中反思,感悟知识的异同点,理清模糊知识,建构知识结构。

三、联系生活,注重趣味性

练习课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课堂中没有了探究新知的神秘感。如果只是一味地重复机械化训练,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善于将书中习题改编成富有生活味、挑战性、趣味性的练习,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收到理想的效果。

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学生学完一步乘除法实际问题时,由于缺乏买东西的经验,学生对于类似"1个文具盒的钱可以买9支圆珠笔,3个文具盒的钱可以买几支圆珠笔?1个文具盒36元,1支圆珠笔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总觉得很难,读不懂题意。于是教学中我结合平时班上为激励学生开展的用表扬信换礼物的活动,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题目:8张表扬信可以换一个等价的小礼物,(1)小明这学期换了4个小礼物,他共得了几张表扬信?(2)40张表扬信可以换几个小礼物?(3)1个小礼物4元,1张表扬信多少钱?学生有了平时换礼物的经验,对于自己身边的数学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数量关系也说得井井有条。接着我再出示原来的文具盒问题,并没有要求学生做,而是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题目是否和换礼物有相同之处,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这样的生活实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以它为引子也帮助学生在类化中突破了难点,建立了这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四、加强联系,注意系统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决定了练习设计也要讲究系统性,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瞻前顾后,让学生在练习中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如认识完三角形的高后我出示了这组题(1)画出下面三角形BC边上的高。

(2)隐去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追问:看到这个你又想起了过去学的哪个知识?

引导学生观察剩下的点和直线,反思刚才画高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画三角形的高其实就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从而巧妙地将新知融合到旧知中。

五、关注发展,巧设变式练习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中基础题都完成得相当不错,但题目稍作改变就无从下手。教师们怨声道:学生太死板了,根本不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冷静反思我们的教学,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就题论题的现象严重,缺少变式,不够灵活,致使学生思維单一、方法单一,不会变通。我认为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摒弃凭书教书,要对练习进行不断的变式,让学生在变与不变中发现知识的本质,形成数学思想与方法,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一)辐射式变式训练

教学不是简单的叠加,它是一个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教师应帮助学生在知识不断增加的同时,根据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改变题目的条件或问题,让学生在变式中整体把握某个知识体系,达到种树成林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条件比多少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受例题的影响造成思维定式,看见条件中多就是加,少就是减。

(二)逆向式变式训练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重向逆向思维练习延伸,让学生在正逆交融中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变通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比多少问题的练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哥哥有35本课外书,弟弟有27本课外书,哥哥给弟弟几本书两人就能同样多?学生在解答中解题思路非常清晰,紧接着我进行如下变式:1.哥哥给弟弟6本书后两人同样多,弟弟比哥哥少多少本?2.哥哥有46本课外书,给弟弟8本后两人的书同样多,弟弟有多少本书?学生经过这样的变式训练,对于这类型的比多少问题思路就非常清楚了,也明白了其中的来龙去脉。

(三)开放式变式训练

开放性练习是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和处理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练习中可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有一定深度的题目,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参考文献:

[1]陈亚苏.提高数学练习课有效性的反思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18).

[2]李起芬.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5(1).

[3]侯莉.小学数学对比练习设计策略浅谈[J].网友世界,2014(1)·

(责编 杨菲)

猜你喜欢

练习课针对性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患者中的作用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四项对策探讨
中考英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针对性练习
“懒”出来的精彩
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流程与组织
让数学练习课生机盎然
情态动词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