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标下如何开展课堂有效朗读的策略

2020-08-13赵雨婷

家长·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新课标小学语文

赵雨婷

【摘要】在语文学习中有一个环节不容忽视,那就是朗读,这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关键点,新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让学生能从教育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形成以及全面的发展,以此为基础进行朗读。通过具体的朗读环节,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的内心情感更加丰富,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语文能力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110-02

一、朗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关键点

第一,朗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走近文本,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品读让学生从中读出感情,进而升华自己的情感。所以在朗读教学中,应宝麦重点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做到了感悟。第二,想象个性化。课文都是以文字呈现的,其所描述的文本并无法直接感知,所以需要不断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将这些语言文字转化为实际的画面。在借助朗读之后,针对这些表象实施重组,创造出新的意境,进而获得极为深刻的感悟。

二、教学策略

(一)着眼于朗读的各个环节

朗读教学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让学生能够层层递进,不断丰富自己对文章的感知。从初读人手提出质疑,再读时深入思考,三读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此处以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为例。

1.初读质疑。对于小学生而言,年龄尚小,生活阅历有限,在理解部分教材中的课文时,还有一定的难度,在朗读的第一个环节就会出现很多疑难点,但这是非常有利于教学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朗读中找到疑问点,并学会提问,让学生在初读文章时更好地深入文本,借助朗读理顺文章脉络,进而深入理解,这也是打破朗读只读不动脑思考现状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一环节可以设置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作者的眼中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你能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吗?”让学生在这一环节完成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并用笔在课本上做出标记,这样也可以给学生一种在读中思考的观念指导。

2.再读深思。学生在初读环节会出现很多疑问点,对此教师需要及时引导、认真分析,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在朗读中思考,感悟课文中的深厚情感,思考文章结构,还要思索文章的主要目的,进而发挥朗读的重要作用。再读时可以着眼于文章的细节,例如可以提出:秋天的雨是一把怎样的钥匙?这一类问题需要去具体的文章的特定段落寻找答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品读文章、理解深意。

3.三读求解。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的朗读教学,应该能够有效体现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实现对于学生思维的激活。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并且鼓励他们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有效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标对于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学生在经历了产生疑问、主动思考的环节之后,第三次的朗读着眼于对问题的解答,例如在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所以在这一次的朗读中,要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把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的,明确了这一点,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二)创新朗读方法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教育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对此在教学中也可以积极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让课堂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就朗读教学来说,可以结合多媒体给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景,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这样也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更好地投身于课文的朗读中。这种灵活的朗读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加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朗读教学,还有配乐朗读等,不管采用何种朗读方法,教师都应该秉持一个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可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真正展现自我。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重要的实施和引导者,组织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主要涉及古代神话故事,对此可以采用配乐朗读的方法。

(三)完善教學评价

新课标给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所以在开展朗读教学中教学评价也要做出完善,应该打破以往单一的评价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例如关注学生在朗读活动中的能力发展以及进步速度等。此外还应该创新评价方式,不能只将教师评价当作唯一,而是融人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朗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改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何种教学,要实现长效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尤其是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学也要结合新课标的各项新要求。具体到朗读教学中,要先明确这一教学的关键点,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其次要着眼于朗读的各个环节,实现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此外还要不断创新朗读方法,灵活处理,让朗读形式更加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明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12).

[2]卢文玲.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浅探[J].课外语文,2017(19).

(责编 翁春梅)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新课标小学语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