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精神和现代生活

2020-08-13黄剑武

南腔北调 2020年7期
关键词:古典清华油画

黄剑武

不少人在评介仲清华的油画时,会自然把他归类为古典写实画家。我认为认识仲清华可以先从写实绘画的“写实”谈起。在“进步论”的推论下,有人认为绘画已死。当下国际和国内各种艺术潮流的话语建构,写实主义也似乎必须进入狭窄的历史通道,才更符合文化的发展常理。因此,某些评论者接着说,写实绘画业已成为过时的“冷饭”,已没有重炒的必要。即便是当代有弗洛伊德和洛佩兹等画家的出现,也被视为写实绘画“回光返照”的艺术个案,未能“翻案”。

一.写实的不确定性

在首先尝试接受“绘画未亡”的前提条件下,写实需要从普遍审美认识中一层层剥开来,才会深入其内在,裸露出其客观本质。艺术家或美术史一般对写实绘画有惯性认识,他们在区别不同艺术倾向的绘画作品时,通常是根据画面的视觉经验结果进行归纳和判定:是抽象还是具象?是表现还是再现?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明显符号特征的容易被认定为抽象,如康定斯基和米罗的条形、方形、孤线等符号构成的画面。如果视觉效果足以体现画家所刻画的形体,并且细节反映客观并具有高度的形体辨识度,通常会被认为是写实作品。介于二者之间的带有书写性精神表达和意象倾向意味的作品,则被认为是写意作品,如徐渭和八大山人。基于客观对象,强调主现感受并有主观创造表现形式的作品,则更容易被视为表现性绘画,如席勒和马蒂斯。这是大家的普遍视觉认知,强调不同风格作品的相异性,继而理所当然地分门别类地被写入美术史,供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研究学习。

按照上述的惯性视觉逻辑,塞尚和贾科梅蒂因其主观的形体解构特征和无休无止地反复涂抹的表现方式,有较大可能会被归为表现性绘画。由于两者在视觉上不如写实绘画作品较为全面地体现对象表征,并且缺乏细节特征,不可能会归于写实。但是,如果把塞尚的20多件以圣维多克山为绘画对象的作品,和实景照片进行仔细比对时,结果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他的作品形象和实景是如此高度相似,甚至是尽量不放弃细节。塞尚似乎并没有去刻意增加什么或弱化什么,他只是竭尽所能地捕捉真实的对象。那为什么尽管他如此真诚地反映对象,绘画结果却和对象产生较大的形体差异呢?按照他自己的话,就是他的观察方法变了,眼中的圣维多克山也就变了,最后是重构后的而又真实的圣维多克山。贾科梅蒂把“绘画回到视觉本身”和“一点点接近对象”作为终身的信条,他对真实不尽地追问:对象是你看到的样子吗?力图更加接近对象。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比任何一个写实画家更加深层次地投入对真实的追寻,甚至可以说,是极度地接近“写实”。画家的实际情况和大家的惯性视觉定义产生了较大矛盾和分歧,塞尚和贾科梅蒂高度地追求真实,但他们的作品却不具有写实绘画的形体辨识度和细节特征。

显然,评论者通过视觉分类和概括定义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不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艺术家某些创作的潜在性和不可揭示性,致使观者对画家作品的解读具有较大的先入为主性,导致远离画家原始的创作动机和创作路径。作为画家,在作画时大都没有陷入到一种固定的风格样式去思考去创作,因此在其创作过程中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写不写实的言说则显得概念化,或者说没有意义。

二.在欧洲古典精神和中国古典精神之间表现

初见仲清华是在2015年的一個夏天,清华带着他的博士论文课题,不远千里从北京和妻子及抱在手中的孩子一起来重庆大足进行石刻考察,恰好那时我也在大足。因为是考察的缘故,清华咨询了我和同行者不少有关石窟造像的问题,也许是为了写好他的博士论文,他不放过言说者所讲到的每一个他所需要的信息细节。经过一番交流之后,我感觉到清华是一个稳重、踏实、谦恭和上进的人。还有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考察其实并不讨巧,既不讨巧人也不讨巧事。画如其人,他的作品也是给人以如此感受,而这也许恰恰成了我关注他的一个理由,也成了在多年后我撰写此文的一个重要动机。

仲清华曾自言道:“在我的内心一直在寻找一个理想式的画面,她是中国的。作为西方的绘画表现语言形式之一的油画,在当代语境下如何将她和中国的绘画语言、文化意蕴相融合,是我在绘画中主要研究的课题。”

从绘画的技巧方法来看,清华经过学院写实的系统学习和训练之后,他的油画倾向于具有大家所识的古典写实油画的语言特征。他的作品对象主要是以人物和室内景物为主,背景多有宋元时期中国古典山水画,注重人物的形象和精神的表达,以精细入微的表现方法,描绘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清华的刻画方法并非完全继承欧洲古典主义的写实技巧,他在用笔用色方法中,不刻意强化古典写实中笔触的情绪化和视觉体验,而似乎试图隐去某些人物和场景中的一些细节表达,以及外在的感情抒发,更趋于隐晦、内在的理性和静谧。他在画作中,相对弱化对象的体积、空间和前后关系等,趋于平面化处理。加上背景中精心安排的古典中国画,流露出浓浓的古典气息,在欧洲古典和中国古典的趣味之间,传达出一种中国白描式的空间造型意味。显然,这和以体积、空间、节奏等为经典原则的欧洲古典主义绘画明显有所不同,或者说,更具有古代中国画所极力追求的意境处理方式。这种主观性视觉体验从绘画心理上讲,是脱离古典绘画的自觉体现,尊重个体体验的表现,也可以说不具有写实性,而具有表现性。

三.在虚幻空间和真实生活之间营造

在阅读了仲清华的多幅油画作品之后,不难发现很多画中还有一个共同的细节,就是大部分人物均是背影和侧脸,或静坐或静立或低头,很少有直面正脸的出现。不管这是有意还是无意,安安静静地表达方式 ,不讨好不讨巧,可能作者认为这是比较合理的合适的表达方式。其实,在创作中,优秀的画家可以固执甚至是可以“为所欲为”,画家自己认为合理,它就会合理。梵高认为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旋转起来才合理,席勒认为人的骨骼肌肉扭动起来才合理,这样画出来的作品还真觉得好,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的八大山人的鱼和鸟,扭曲的身体和白眼,和作者本人何其相似,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和符合常理,作者把扭曲的人生观和感情世界介入画作中,怎么画都是桀骜不驯,怎么看都是孤独清冷,心里的世界决定了眼中的世界,眼中的世界决定笔下的世界。在仲清华的作品中,常常是现代人停留在安静的古典气息之中。画家利用慵懒、安逸、静谧、唯美的场景,营造出一个古典气息和现代体验相交错的空间,如梦如幻,真实难辨。这表现出画家对艺术表达的一种态度,相对于现实而言,更倾向于这种潜在的深沉的内敛的质朴的阐述方式。即使在观者看来,作品中出现某种空间错位或时间错位,也没有什么不合理。

古典写实绘画,国内自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徐悲鸿等留欧画家输入中国以来,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百年中国油画基本上是以写实主义为方法,以现实主义创作为方向的学院体系而构建、发展和创新。国内写实学派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留欧归来后油画改良的出现。目前,国内写实绘画的方法被补充,写实绘画的概念被拓展,写实的定义和边界变得模糊。对于一个有理想的艺术家而言,写实过不过时,并不是要去计较的事,表达方式只是一种手段,任何风格样式的评述都有陷入形式主义的嫌疑。因此,表达方式和技法技巧都难以确定一个艺术家真正的意图和今后的走向。清华的油画也许正是如此,从作画的方法看,目前更接近写实的状态,但却是在写实状态中呈现出一个非写实的理想世界。他的油画皆是在虚幻和真实中揭示一种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现代人的意识,现代人的思考。

如果对清华今后的油画探索再继续关注和期待的话,我猜想清华可能会强化这种主观体验,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表达空间。

猜你喜欢

古典清华油画
Notes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孙清华作品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油画去哪了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受伤的风景(布上油画)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