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素材之花”在习作中绽放

2020-08-13安凡霞

学周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素材积累习作教学观察

安凡霞

摘 要: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中培养的,良好的写作能力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底蕴,一定的写作技巧、一定的素材积累,其中素材积累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素材,借助课本积累素材,通过广泛阅读积累素材,联系生活实际积累写作素材,打好写作基础,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素材积累;观察;课本;阅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6-01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6.069

新课标对小学各个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详细要求,希望学生通过观察积累语言素材,培养写作兴趣,逐步学习用写作表达自我,提升写作能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教好作文,学生如何学会作文,成了教师一直不断探索的课题。语文学习在于积累,好的习作也在于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习作素材的积累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我结合教学实际和自身经验,简单分析一下小学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的一些方法。

一、善于观察,积累素材

小学语文写作属于写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属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阶段,而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必须要让学生学会主动观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人们常说“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可见观察对于作文的重要意义,只有观察才能发现素材,积累素材。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积累素材的第一步。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要从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自发地去观察,做生活的有心者、观察者。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

(二)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

观察要是没有顺序,就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作也不可能成功。我们在写作风景,尤其是一些景点时都是会根据一定顺序开展的,写作也是如此。如在教学《观潮》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内容后,课文是按照潮来的时间顺序写的,首先是大致分成“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按照先写声音,后写形态的顺序开展的,这样的写法就是作者在观察顺序基础上写作的。这样有序的描写充分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丽,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三)发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

观察不仅仅是依靠眼睛看,而且需要通过用耳朵听,用嗅觉感知,这样调动多种器官感知的观察,才更加全面、生动、具体。比如,在《走月亮》一课中,有这样一句:“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样的描写通过嗅觉感知,让野花的香味和溪水结合,写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让“我”和阿妈“走月亮”更具意义。

二、利用课本,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是我们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依据,课本中的内容是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是我们学习写作的主要途径,同样课本也是我们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内容,做好积累学习。

(一)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都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文本,很适合小学生阅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背诵,多积累这些精美的词语和句子和段落。从朱自清《春》中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到刘湛秋《雨的四季》中的“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再到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到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们感受到别样的季节更迭,使学生徜徉在美丽的景色里。因此优美的词句的积累不仅能充实学生作文素材,而且能丰富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积累课本中文本的写法

小学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写作知识和技巧的主要来源,课文中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可以让学生仿写、改写。每个单元都有习作练习模块,教学生如何练习写作,学生从这些日常的学习积累中,才能慢慢学会写作。

(三)从其他学科中积累素材

小学教学并非只有语文课本才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地方,语文学科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的。我们在积累素材时也应该摄取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在教学中写一篇关于蚂蚁互动的作文,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综合实践学科中的知识,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生活活动轨迹等知识。为此,我们安排写动物与科技的作文,这时就需要学生积累更多关于科学技术的知识和素材。所以,其他学科知识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素材,是学生充实自己知识体系的重要渠道。

三、课外阅读,积累素材

除了语文课本内容的积累,我们作文素材的积累也应该拓展到课外,积极开展课外閱读练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通过阅读训练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习作打好基础。

(一)拓展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的学生作文时,思如泉涌,信手拈来,有的学生却无处下笔,这跟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积累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拓展学生阅读量,做好阅读积累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知识,帮助学生积累了好词好句。例如,在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后,学生更加懂得时间的珍贵。课后,我们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比如他早期创作的《春》,通过讴歌、描写春天,表现作者希望远离纷扰的外在世界,对自由世界向往的心境。通过拓展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更加了解作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实现作文素材的积累。

(二)做好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记忆力,也有遗忘的时候,通过读书笔记不仅能弥补记忆力的不足,而且在做筆记的同时也是学生锻炼、思考的过程。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且具有跳跃性,注意力不容易长久集中,记得快,也忘得快。因此,在阅读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小学阶段的阅读笔记不需要做得太细、太难,只要学生在阅读中将好的词句摘抄出来,对书籍的信息做一些简单的记录,对有感悟的文章可以写一些感想等。阅读笔记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分门别类地记录笔记,从而达到积累更多素材的目的。当然做好阅读笔记的目的是积累素材,积累素材的目的是写好作文。为此,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记笔记的同时,开展写作练习,如写文章或段落的读后感,总结、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等,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我国宋代著名的理学大家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实践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源头活水,我们开展教育教学也不能离开生活,只有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才是最真实,最具有说服力的。为此,我们小学语文习作素材的积累也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悟和体验事物,从而能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体会生活,丰富写作内容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由此可以看出生活是才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体会生活实践,才能丰富自己的经历和情感,才能让写作成为活水源泉。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一寓言故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回“井底的青蛙”,看看到底青蛙看到的天不对的,从而衬托出小鸟观察到的天的广阔。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分析我们每个人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感知到的事物也可能不同,从而提升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样的生活实践积累让学生思维得到了启发,观察生活也更加深刻,写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二)感悟生活,坚持写日记

日记是学生对于生活事件或者生活感悟的记录,是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的重要方式。通过写日记能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通过写日记也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培养学生记录生活的习惯。

日记除了学生自己记录自己的方式,还可以开设“班级日记”,让学生轮流记录我们自己班级发生的事情,记录班级有意义或者有趣的事情,并让记录的学生在每天在班级中与大家分享。这样做不仅活跃了班级气氛,让班级形成团结、向上的氛围,同时也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结语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习作素材积累对丰富学生文化语言,充实习作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如果没有一定量的、有效的习作素材积累,学生习作输出就无从谈起。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积累、勤于积累,让“素材之花”在习作中绽放。

参考文献:

[1]李晓民.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积累[J].亚太教育,2016(7).

[2]陈惠亚.不要让作文成为空中楼阁——谈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7(4).

[3]贾忠敏.小学生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的有效方法[J].吉林教育,2017(42).

[4]陈成.素材活,情感真——谈小学语文作文的“活”[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2).

猜你喜欢

素材积累习作教学观察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高中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的途径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作文指导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