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2020-08-13殷桂花

学周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殷桂花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理念也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核心素养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可以说与学生的未来健康发展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必须要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展开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希望能够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6-01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6.057

语文是一门综合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不仅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也是为其后续语言能力提升打下基础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所以在学习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课堂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因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目的是将核心素养理念更好地渗透在教学中,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丰富其理论知识,确保其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小学语文课堂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落后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并不是十分理想,部分教师仍旧使用传统落后的方法对学生展開教育指导,这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不利于调动其课堂参与度,无形中也会削弱他们原有的学习动力。学生一旦丧失了学习动力,就会阻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进行一些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过程时,这也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语文知识点本身就较为抽象化、复杂化,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就只能简单地理解文章表面含义,对于其深层含义并不能够较好地理解,而有些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不断背诵,这就使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积极思考,最后也就难以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二)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并不高,往往不能够较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也是由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所讲解的内容并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便更加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难以使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有些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总是自身主宰着课堂,使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也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这都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对于学生所提出的疑问,教师如果没有正确对待,甚至忽视他们的观点,也会致使其不愿意参与到相关课程学习中,直接拉低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教学活动单一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丰富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仍旧采用传统单一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小学生思维方式比较活跃,他们渴望通过活动来展现自我,以此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同时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认可,但是如果教学活动单一,学生就并没有过多的机会展现自我,这就会使其天性难以发挥出来。有些教师过于重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相对弱势的学生,这样也会使其丧失原有的学习自信心。此外,教学活动的设立如果没有与实际教材相关联,就会使得活动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难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更不要讲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了。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现如今,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思维道德品质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为了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小学教师还应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摒弃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的知识点讲解中。倘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是很难推动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地落实的,这并不利于核心素养的渗透[1]。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不断创新、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收获大量的知识,也可以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加强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掌握重难点知识,更好地进行相关的后续学习。适当的时候可以给予其语言鼓励,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进而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最终不断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需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他是很难主动参与到知识点的讲解中的,更不会积极配合教师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了。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成绩,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对相关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从而从探究中收获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并将所掌握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生活中,以便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要将核心素养贯彻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使核心素养理念较好地渗透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使他们能够端正自身学习态度,并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以便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相关课堂学习任务。

除此之外,教学中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也是核心素养下所提出的具体要求,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三)加强语言能力培养

语文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中就包含大量的词汇和语句,教师应充分地利用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小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并不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引导他们在学习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如果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高,就很难高效地进行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更不要讲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语文涵养了。因此,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有着现实意义。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将好词好句摘抄下来,让他们合理运用在后续语文写作方面,这也是一种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横向发展,切合实际地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中。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提问,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分析文章内容,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近几年来,教师的教学重点除了在基础知识教育指导外,还更加重视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是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本身语文就是一个系统化的学习过程,单纯依靠文字性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和吸收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習的方式来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成绩。当然这也需要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导下来完成。

另外,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本身好奇心就比较强,他们渴望通过活动来展现自我,展示也是提高他们学习自信心的一种方式。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以便于结合实际状况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通过小组讨论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以便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点,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完成后续课堂学习任务,使其从小组合作学习中收获友谊,以及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五)加强文化内涵培养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日常教学中小学教师还应当加强学生文化内涵的培养,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内容:

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方案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年龄特点,才能让他们踊跃地参与到相关教学活动中来,这也是满足核心素养培养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其次,要适当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思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把控整篇文章的主旨思想,进一步推动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2]。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作者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对文章段落进行深入性分析。这也是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方式,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其思维模式朝着横向发展,这样既能够将核心素养理念渗透在学生思想意识中,也可以使其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加强创造能力培养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用全新的眼界去看待生活。

本身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就比较活跃,教师更应该加强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断地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语文是一个覆盖面较广的学科,蕴含着大量且多彩的文学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和学习中的美好,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让学生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教师在加强其创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应当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因为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实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来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多媒体设备具备较多的素材,可以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活动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念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学生未来发展十分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中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对学生展开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综合技能,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冬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20(10):65.

[2]杨琼霞.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2020(9):61.

猜你喜欢

构建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