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20-08-13马辉

学周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教材小学数学生活

马辉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激发主动学习的动机。数学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小学数学的学习尤其重要,然而数学有着一定的逻辑性和难度,影响了小学生的學习体验。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着重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导入;教材;活动;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6-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6.055

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认知特点来看,他们在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方面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还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为欠缺。在此背景下,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以知识讲授为主的话,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可能会使其感到枯燥,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小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的学习往往是非常积极的,对不感兴趣的内容则会专注度下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对此,要想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教师要利用好“兴趣”这一抓手,科学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是师生间双向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共同营造的过程,所以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很多教师依然在恪守“严师出高徒”的理念对待数学教学活动。这种模式下很多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做题做得对不对,教师更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是斥责的多,鼓励和肯定的少,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课产生了畏惧心理,害怕上数学课,不敢和教师交流,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师生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导致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影响教学效果。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要利用一切因素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参与、体验课堂。

新的要求意味着教师需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要结合新课改的新要求认真、扎实地来落实教学工作,要积极构建和谐、平等、开放的数学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精讲精练,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流程的预设,特别是要利用好数学学科的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来巧妙设计,给学生亲自尝试、探究、交流、讨论和质疑的空间。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表达,并适时适度地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能说、敢说,这样学生才能积攒学习的信心。

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存在于师生接触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生活和思想上要对学生加强关心和引导,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育学生、关心学生不一定只能在课上,教师要善于寻找教育契机,特别是面对小学生,耐心非常重要。因为小学阶段是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可能有些错误会一犯再犯,教师要讲究方法,切勿粗暴或者急于求成。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多肯定和鼓励,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再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就能够给他们很大的鼓励。学生喜欢教师,自然就会喜欢这门学科。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趣

小学生专注的时间较短,要想在每一节数学课都能使学生迅速地融入进来,课前导入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要重视每节课的导入环节,精心设计,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前导入基本上都是以旧入新,也就是通过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来导入新知识,学生的新鲜感自然会慢慢下降。所以,教师要注意导入方法的切换,比如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引入新知识,这样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更积极地参与进来。也可以采用生活实例导入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切入点,学生因为有生活经历,所以也会很投入。还有就是游戏导入法,因为玩是低年段学生的天性,所以掌握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大大提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内容进行随机调整,这样学生总会有“新鲜感”,兴趣度就会比较高。

三、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因素,培养学习兴趣

现在的数学教材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实际,其中的一些知识具备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隐性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这样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开拓视野,提升他们自身的数学素养。

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结合课标三维目标的实施建议来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还要结合所面对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同时,在利用教材中文字、试题资源时,教师更要注意教材中的其他资源。例如教材提供的配图和相关的小故事,都可以成为我们所应用的素材,稍作加工就能够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情境。这对于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都会有帮助,学生对于教材也会更加重视。

四、设计多样的学生活动来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上课精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形式经常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和学情,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这不仅会使数学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也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意见不同的同学分享观点。这些都是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元素,教师一定要学会因势利导。

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多采用探究式学习和启发式学习,如果是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环节,就一定要鼓励学生去做,把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亲自经历中有了感性的认识,才能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不是死板地去记忆知识,便于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

启发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给学生抛出有一定思维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特别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相互讨论和质疑。这样学生就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及时地呈现出来,思维也会更加活跃,积极性也会更高。

五、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这不仅能够拉近数学学科和学生的距离,还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实际上,数学知识中的很多内容都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有时候感觉到学习数学没什么意思,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学抽象的数学,而不清楚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所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所在。

当然,这对于教师来说要求更高。教师自己一定要在认真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环节的预设,要选择那些距离学生比较近,且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或者生活体会的内容,而不是随意选择,切入点很重要。另外,教师要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尽量要有层次性和一定的探究性,这样所选问题的价值才会进一步得到优化。

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内容一定要可操作性比较强,要能贴合学生的现实水平。例如在教学“折扣”这节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我班45名同学准备去富华山公园游玩,门票每人5元,满50人可享受团体八折优惠,我们怎样购票比较合理?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贴近生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很有价值,讨论方案时大家就会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六、巧设训练,提升学生兴趣

学习数学需要在训练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所以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学生在课上学习后,经过做练习会对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也能够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是,一些教师在布置学生训练时基本上就是单一地给学生布置做题的练习,这样程式化的做法会使学生负担感增加,学习的热情不高。

实际上,我们对于学生训练的练习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给学生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闯关练习,增加训练的趣味性。还可借用一题多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一道题到一组题的动态活跃进程之中,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对有关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例如,教学例题前我先设计了一道准备题: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早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排8人,可以排多少行?然后变换条件,出示例题: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早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少排4人,可以排多少行?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关系再继续变换题目,如变换问题: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早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排8人,可以多排多少行?变换条件和问题: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早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少排4人,可以多排多少行?通过这样的一题多变训练,可使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掌握数量关系及选择解题的方法。

练习还要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学习了《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站在街上统计每分钟的车流量,统计早餐的食谱,统计跳绳的次数。这些练习充满着生活情趣,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兴趣这一重要因素来开展教学活动。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各种因素来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發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全方面地得到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纯举.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华少年,2018(21).

[2]李新丽.“生活化”和“数学化”的和谐统一[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1).

猜你喜欢

教材小学数学生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