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例谈

2020-08-13杜贵君

学周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思维能力实验教学

杜贵君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注重全面整体的未来发展。对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坚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在学习中勇于质疑和探究,以此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就这几方面来结合具体的高中物理实验对于如何在核心素养下提高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实验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6-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6.042

无疑,从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以来,“核心素养”就成为一个热词。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1],每一种素养都成为专家和一线教师热议的对象。人们或从核心素养的制定上进行深究,或从重大意义上进行阐述,或从未来前景上进行预测,然而,无论如何热议,如果核心素养不落实到具体的学科之中,就仍然是漂浮于虚处的空中楼阁。基于此,对于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尤其是落实到实验教学中这一问题,应该成为教师潜心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而言,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上,比如乐学善学、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等。的确,学生科学思维灵活了、敏锐了、提高了,核心素养的落实也就指日可待。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在物理实验的每一个细微处渗透了这些,是否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法掌握的基础上,注重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要坚持“乐学善学为正道,批判质疑是要义,勇于探究为长远”的原则,以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乐学善学为正道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中的十八个要点中包括“乐学善学”这一点。的确,机械传授,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单项灌注,只能让学生无精打采;理论宣讲,只能让学生垂头丧气。“乐学”,才能更快地打开学习之门;“善学”,才能让知识长久地贮存在学生的记忆库中。无论什么学科,“乐学善学”都是第一要务,都是教师应该大力重视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的。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乐学善学的关键环节,因为只有在浓浓的兴趣中,在饶有趣味的乐学善学中,学习才会真正的发生,学习之门才能打开,所学所得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划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或许,注重物理实验才是正道。

因为具体的实验中才包含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是乐学的前提;新颖的实验才能让学生亲力亲为,这是善学的基础。高中物理学科中,有很多或小或大、或难或易的实验。部分教师常常对此有所忽略,以至于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实验环节可有可无,导致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实践证明,实验远比理论来得更加生动,更加鲜活,更加深刻;亲力亲为远比理论灌注更加有趣,更加有效,更有意义。实验中一幕幕神奇现象的呈现、一桩桩真实情境的展现、一次次理论实践的印证,更能诱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更能最大限度地点燃学生的热情、兴趣和注意力。引领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摇曳生姿的物理实验中,才是通向乐学善学境界的应有之义。

在一次高中物理“摩擦力”的公开课中,执教老师的两个小环节引起了听课者的极大关注,一次是兴趣激发:我们能在此时此刻进行花样滑冰吗?哪怕失败,谁来表演一下……另一次是让学生当场做实验:不用专门工具打开一个麻辣酱的瓶盖(好多学生打不开,但终于有一个同学借助毛巾打开了)……

物理实验中,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打开学生的学习通道。兴趣提高了,学生思考、操作、分析、谈论、反馈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才能进一步展开。所谓“乐学”,首要的就是激发兴趣,就是把心底深处乐学的因子全部调动起来。为此,教师需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比如故事引入、图画引入、动作表演、具体实验、合作动手……只要能诱发学生的乐学因子,教师都可以大胆一试。若教师能让亲力亲为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让浓浓兴趣充盈在教学的全过程,何愁学生不善学,何愁效率不提高,何愁课堂不精彩。

这样的教学风貌,隐含着一种我们对于教学更为美好的期盼:相对于理念上的单项灌注,当场动手实验更能让学生通向乐学善学的境界。而这,恰恰是科学探究中的动力:乐学,才能學得更加有滋有味;善学,才能学得透彻深入;而这也是科学探究中应有的追求:实践出真知,实验出效果,行动更有趣。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是学生乐学善学境界的创建者、参与者和更新者。

二、批判质疑是要义

《框架》中的另一个要点是“批判质疑”。这一点对于高中物理学习尤为重要。如果学生一味地顺应,一味地人云亦云,一味地亦步亦趋,何谈创新能力的培养,何谈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如果教师总是按部就班,总是故步自封,总是重复别人,又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要做到“批判质疑”,仅有理论上的“针锋相对”是不够的,还需引领学生在实践的层面予以突破。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本就具备让学生批判质疑的因子。我们何不大加利用并行以成之。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让学生批判质疑,一旦发现创新的火花应该倍加珍惜,不能熄灭;听到不同意见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分别对待,发现其中有意义的地方;传出“意外之声”不能全部屏蔽,而应细加分辨,听出言外之意。另一方面,高中物理教学需要“批判质疑”,但不是表现在口头上,不是以理论见长,而是应落实到具体的实验和实实在在的行动当中。如此,批判质疑中不对的那些观点自然会“烟消云散”,而正确的那一部分,则会被更深刻地刻画在学生的记忆中。

仍然以“摩擦力”的教学为例,有一个学生提出:“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样吗?”这个问题就具有批判质疑的意味:这既不是个案,也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例子,因为两者的方向有时表面看是一致的,实际上不一致,关键要看这其中的参照物。

好的物理课堂要“上出营养来”[2]。所谓“营养”就包含着批判质疑。教师不是从口头上去阐释“批判质疑”,而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把这种“批判质疑”推向深处:教师可以当场定几个不同的参照物,让学生进行实验,然后验证其中的观点。无疑,这样的实验环节看起来平平常常,甚至不需要,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很重要的,因为科学是严谨的,任何细微之处都需要验证,都需要谨慎。在别人认为平平常常甚至不需要关注的地方进行验证,或许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精彩和风景。而这,正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面对学生的一些个性问题,教师要抓住其珍贵的、不可多得的契机,引之、拨之、调之,趁机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对此,教师应该是多种角色的糅合者:一个高明的引领者,引领学生会提问、善提问、深提问,以此发现物理学习中更美的风景;一个温馨的合作者,和学生一道勤动手、善动手、多动手,在实践中印证,在印证中体验,在体验中储备;一个积极的质疑者,积极质疑于书本、质疑于知识、质疑于大众,以此拨乱反正,发现真相,洞悉物理的更多奥秘。

三、勇于探究为长远

科学无止境,探究无止境,高中物理学习亦然。那种止步于本课教学的物理学习是要不得的,那种沉浸在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做法是应该摈弃的,那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态度是应该彻底改变的。今天学得扎实,明天用得到位,才是物理学习中更加重要的目标,也是“物理来源于生活而反哺于生活”的应有之义。为此,好的物理教学就应该“不脱离学生实际,有所拓延。”[3]勇于拓延、勇于探究不仅仅是物理学科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基于本课,但超越于本课;注重此时此刻,但拓展于彼时彼刻;丰富于本教室,但探究于学校外,应该成为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视点,更应成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视点。

在“摩擦力”的学习中,尽管其重点是摩擦力,但如果学生想自己探究一下重力、支持力、拉力等等,何不让他们自己尽情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呢?尽管本课的重点是“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但如果有人对“滚动摩擦力”情有独钟,何不让他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呢?还有学生从固体的摩擦力过渡到其他物质,想探究一下液体的摩擦力,何不放权让他们一搏呢?

物理实验的森林那么茂密、奥秘那么引人、风景那么美好,需要莘莘學子前去探究,需要“往前探出一步”,需要“往深挖出一尺”,正所谓:“多一些走远,有兴趣发现;多一些延伸,有机会深入;多一些拓展,有能力探究。”或许探究延伸的具体内容并不是唯一重要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视域的洞开、探究精神的培养、独立意识的萌芽、核心素养的落实,才是更为长久且值得一试的目标。为此,我们需要重构更加开阔的学习舞台与路径,让学生走得更远收获更多。高中物理教师,要学会引领学生在物理的森林里渐行渐深,并收获到沉甸甸的物理的馥郁芬香。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关键就在于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得扎实,学得到位,走得更远。而这一关键就在于教师理念的更新中学生学习行动的真正蜕变,在于学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内涵式和精细化之路的顺畅开拓。或许,实验不仅仅是实验本身,体验不仅仅是体验本身,探究不仅仅是探究本身,而是有一天“货真价实”的现实,而是有一天人生之路的必然遭遇,而是有一天科学攀登中的必然体验。那么,今天的扎实功夫值得了,欣慰了,够本了,拓展了,何乐而不为呢?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在这样的探究之路上,发现物理奥秘,体验物理神奇,发现更多,收获更多,得到多方面的淬炼、锻造与滋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J].上海教育科研,2016(10):85.

[2]顾利国,严育洪.把课上得有滋有味的三重境界[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8):22.

[3]金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开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旬刊,2014(5):44.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思维能力实验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