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胃舒冲剂联合西药治疗胆热犯胃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2020-08-13郑传彬郑焕填吴亚宾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

郑传彬 郑焕填 吴亚宾

【摘要】 目的 探索运用胆胃舒冲剂联合西药治疗胆热犯胃型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胆热犯胃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胆胃舒冲剂联合雷贝拉唑肠溶片、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 对照组采用口服雷贝拉唑肠溶片、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 治疗周期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烧心、反酸、脘胁胀痛、胸痛背痛、口干咽干、嗳气总有效率分别为97.8%(45/46)、97.8%(45/46)、97.1%(33/34)、96.4%(27/28)、95.7%(44/46)、97.4%(37/38)均高于对照组的85.7%(36/42)、85.7%(36/42)、81.3%(26/32)、81.8%(22/27)、81.0%(37/42)、82.4%(28/34), 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镜检查疗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7%(44/46)高于对照组的81.0%(34/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胃舒冲剂联合西药治疗胆热犯胃型反流性食管炎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修复食管黏膜方面优于西药组, 具有独特的中医药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胆胃舒冲剂;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0.072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主要是因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失调, 导致十二指肠及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 从而造成食管黏膜炎性病变, 属于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严重者可出现食管纤维化、溃疡、糜烂、甚至癌变。临床上多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 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 2]。西医治疗上, 目前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抑酸、促胃肠动力药物的使用或行抗反流手术, 但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的问题, 治疗后复发率高, 治疗时间相对长, 一部分患者需长期使用药物维持。本文通过中医辩证基础上选方用药联合西药, 临床效疗确切, 可以有效缩短疗程, 减少复发率, 体现出中医药优势, 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在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专科门诊就诊的88例RE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详细询间病史, 行必要时的体检, 胃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西医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诊断、病理改变的表现, 患者因反酸、烧心, 胸痛背痛、口干咽干等症状前来就诊, 然后予胃镜检查并进一步确诊, 所有患者诊断标准参照《2013国际胃食管返流病诊断标准和管理指南解读》[3];中医证候分类标准参考《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2009, 深圳)》[4], 所有患者中医诊断均为胆热犯胃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初诊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中男24例, 女22例, 年龄26~58岁, 平均年龄(38.8±12.75岁), 病程2个月~2年, 平均病程(12.67±13.45)月;对照组中男20例, 女22例, 年龄24~61岁, 平均年龄(42.47±14.15岁), 病程4个月~2年, 平均病程(13.76±16.32)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排除药物性食管炎、霉菌性食管炎等多种食管病变、食道癌等疾病, 排除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脑、肝、肾、和血液系统疾病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及对多种药物过敏。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雷贝拉唑肠溶片(商品名:波利特, 日本卫材株式会社, 国药准字H20090091), 2次/d, 10 mg/次;莫沙必利分散片(商品名:新纳洛, 成都康弘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1110)3次/d, 5 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胆胃舒冲剂(由黄芪15 g、白术15 g、鸡内金15 g、海螵蛸20 g、香附15 g、郁金15 g、柴胡15 g、白芍20 g、金钱草15 g、蒲公英15 g、田七10 g、甘草5 g等免煎中药组成), 1次/d, 1包/次, 晚饭后1 h温水冲服。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治疗胃病相关药物, 戒烟、戒酒, 避免夜餐, 停止进食可能促进反流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辛辣食物等), 夜间推荐高枕卧位。服药期间定期至门诊复查(一般每1~2周返院1次), 同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舌脉象变化, 两组用药疗程均为8周, 治疗后复查胃镜。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疗效;胃镜检查疗效。①无效:内镜食管炎分级和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没有变化甚至加重。②有效:内镜检查溃疡、糜烂、红肿等显示轻度改善, 黏液有些浑浊, 胆汁反流情况减少, 黏膜红肿减少50%以上, 反流性食管炎的嗳气、胀满、嘈杂、反酸、烧心等临床症状基本消除。③显效:黏液清洗、幽门没有胆汁反流, 内镜检查溃疡、糜烂、红肿等消失, 反流性食管炎嗳气、胀满、嘈杂、胸痛、反酸、烧心等临床症状消失。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烧心、反酸、脘胁胀痛、胸痛背痛、口干咽干、嗳气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后胃镜检查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胃镜检查修复食管黏膜方面疗效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常见临床症状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烧感、疼痛或不适、反胃、嗳气、腹胀等, 具有病情反复、病程长的特点, 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治疗上多采用PPI配合治疗, 疗程至少为8周, 而对PPI治疗有效但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 抗反酸手术是另一种治疗选择, 而内镜治疗的长期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5]。

反流性食管炎在不同的患者中症状主症不尽相同, 可归属吐酸、嘈杂、反胃、胃脘痛、胸痹心痛、胃痞等范畴, 病位在食管、胃, 与肝、脾、胆密切相关, 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或久病劳倦等所致, 基本病机为肝胆失于疏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6]。经过长期临床观察, 胆热犯胃型反流性食管炎在RE患病人群中, 比其他证型更为多见, 大多数患者除了烧心、反酸等常见症状外, 常合并口苦、呕恶、心烦易怒、咽干, 脉弦数, 舌红苔黄腻, 提示本病的发生过程中, 肝气郁滞为发病的基本因素, 肝失疏泄, 胆热上扰, 因此, 认为胆热犯胃型反流性食管炎病机为胆火炽盛, 横逆犯胃, 胃中郁热, 灼津耗液, 引起胆胃功能紊乱, 机能损伤而致病[7, 8]。

胆胃舒冲剂为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 挖掘与发挥中医药优势, 在治疗某些脾胃肝胆系疾病疗效极佳。方中白术、黄芪、鸡内金、甘草、海螵蛸益气健脾和胃;香附、郁金、柴胡、白芍利胆理气, 金钱草、蒲公英清热利湿;田七活血化瘀;全方共奏利胆和胃、清热利湿之功效。首先, 由于反流性食管炎病程较长, 患者依从性不高, 只有尽量减少服药次数, 药物服用方便, 才能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故将中草药制成颗粒冲剂。其次, 中药处方兼顾攻补的平衡, 该类患者中医辨证为胆热犯胃, 因此用药须应用清热利湿、利胆理气等苦寒之品, 长期使用此类药物, 恐耗气伐胃伤及正气, 因此, 我们在中药处方中兼及益气健脾治疗, 使患者机体能承受长期的治疗。本研究提示中西药结合在改善RE主要临床症状疗效优于西药组, 在改善食管黏膜愈合方面亦优于西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出胆胃舒冲剂联合西药治療胆热犯胃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优势。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观察本病发病与酸反流有关, 故在运用中药胆胃舒冲剂清热利湿、利胆和胃的基础上, 联合雷贝拉唑减少胃酸分泌及反流, 莫沙必利促进胃肠动力, 达到改善反流、促进黏膜修复愈合的根本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运用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做到审证求因, 标本兼治;又体现了胃肠动力药和质子泵抑制剂促进胃肠动力, 快速制酸的优点;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促进黏膜修复愈合, 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平军, 罗曦. 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8例. 中国药业, 2015, 24(24):221.

[2] El-Serag HB, Sweet S, Winchester CC, et al. Update on the epidemiology of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Gut, 2014, 63(6):871-880.

[3] 李真, 李延青. 2013国际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13, 5(5) :57-63.

[4]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深圳). 中医杂志, 2010, 51(9):844-847.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胃肠病学, 2015, 20(3):155-168.

[6] 朱生梁, 李勇, 朱晓燕, 等. 胃食管反流病证型研究.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2, 36(12):12-13.

[7] 张杰, 顾勤. “三辨诊疗模式”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探讨与应用. 环球中医药, 2019, 12(8):1234-1237.

[8] 孔祥晔.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证素特点及规律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

[收稿日期:2020-03-09]

猜你喜欢

反流性食管炎
柴芍六君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艾普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0例分析
常规治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观察
四种不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率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