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
2020-08-13袁从芳
摘 要:高校中的一些贫困学生作为弱势群体,有可能会受到例如就业、学业、经济和家庭等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心理负担过重,有时会体现为自闭、人际处理不当、内心焦虑和自我否定等等情况。作为辅导员,应该探索出可行的策略,真正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一个详细的掌握,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使得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降至最低。
关键词:心理问题;贫困大学生;高校辅导员
1 前言
中国高等院校不断平民化,很多校园里存在着“贫困生”这一集体。贫困学生的内心建设已经得到了学校、社会甚至是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关注。笔者依照自身基层的工作经验,针对贫困学生主要的集中性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总结出几条措施,希望和大家共同进步。
2 贫困学生中比较常见的几种非正常心理
2.1 自卑感过强
贫困生的来源多为条件比较差的乡村或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在进入高校学习以后,他们逐渐感觉到自己和他人在见识、学习和生活用品的选择、生活费的高低以及衣着品味的好坏等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还有些学生是从小到大第一次远走他乡,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他们害怕自己被同学和老师瞧不起,更恐于同学的耻笑和排挤,觉得自己照比别人差,尤其是那些家境优渥的同学,这些情况都会潜移默化的加重贫困学生的压力,为其内心带来不利影响。贫困生往往很内向,不擅长同其他人交流,也没有与人相处的信息和勇气,不抛头露面,将自己隐藏起来。
2.2 焦虑情绪严重
有些贫困学生家里存在着沉重的负担,一些学生的双亲没有劳动和赚钱的能力,还有一些是由于疾病压垮了整个家庭,还有一些是家里孩子太多负担不起,成为低保户。即使国家会为这些学生发放助学贷款,但毕竟额度有限,通常情况下仅仅能够缴纳住宿费和学费,而动辄几千块钱的生活费无疑给这样的家庭雪上加霜。看见双亲为了自己奔波劳累,贫困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焦虑,比如在社交情境下显著且持续的畏惧,已经对日常的生活造成影响,主要可以表现出焦虑、莫名的不安、紧张、害怕、恐惧,甚至出现失眠和心悸等生理现象,导致学习无法集中注意等等。
2.3 人际处理上比较敏感
贫困生的内心是很脆弱的,可能仅仅是同学间的一句玩笑,都会像刀子一样扎在他们的心里,产生矛盾和误会,以为自己被同学刻意针对。对于一些同学和老师提供的帮助,也会误解成一种伤害自尊心的施舍行为。这样的敏感潜移默化的就会形成一种偏激,认为自己的贫穷是命运的不公,严重的还会出现报复倾向。之前的“马加爵案件”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大多数的贫困学生能够调整这样的心态,但依然存在少数学生不能过去这道坎,感慨自己的父母无权无势,是他们的错才让自己承受这么多痛苦,进而会对父母和社会产生怨恨,一旦这种心态任其发展,就会损害学生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严重者还会危及社会安全。
3 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的手段
3.1 展开心理辅导
高校辅导员通常情况下会掌握学生们的第一手资料,在对贫困学生表达关心的同时,对其展开心理教育,为他们的心理成长提供帮助,辅导员们需要加强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和强化,减少专业错误,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辅导员还应该参与心理辅导的有关培训,参加心理健康讲座,涉猎各种专业知识,为其充电。在可能的条件下,辅导员应该努力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通过针对性的交流和沟通,掌握贫困学生的心理情况,针对其产生的问题加以解决,克制住自己可能产生的不利情绪,从专业的角度提供技术和方法,降低学生们的心理负担,提升心理素质,帮助其全面发展。
3.2 激励贫困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下,高校学生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一门学问,有可能会给学生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容易出现很多心理问题,作为辅导员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问题,设计出一套可以提升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办法,这不但对开展自我效能学说的研究有巨大帮助,也为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些心理学家提出的学说可以证实,人往往是在逆境中才能激发出本质的潜能,在同贫困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时候,辅导员一方面要保护其脆弱的自尊,另一方面要提高其自身的认同感,列举出他们的优点,比如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等等,举出一些名人案例来激励他们。不仅如此,还应该请出往届的优秀贫困生,来跟他们进行一对一沟通,使得学生们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出人头地,从而提高他们的拼搏精神。还可以帮助贫困生做出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努力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学校的后勤部门和相关单位多数情况下不会详细的掌握贫困生们的具体情况,辅导员应该针对学生们的不同特点,推荐他们到合适的岗位勤工助学,使得他们通过劳动换取报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营造温暖的集体氛围
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建立积极的学风和班风,营造出温暖的集体氛围。大学班级的构成往往是多元的,学生们的家庭背景、家庭构成、地域以及家乡文化都有着天差地别。或许他们的家庭条件、子女个数、自身特点都不同,但他们来到同一个集体,都应该被同样的关愛。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上,应该培养班级同学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意识,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为别人着想。在这样一个温暖和谐的大集体中,使得贫困学生体会到“爱”的感觉,觉得自己也是被认可和被需要的,进而关爱同学、班级和学校,提高自身修养,促进自身发展。
4 总结
总而言之,辅导员不但要在学习和身体上关心贫困学生,更要注重其内心建设,从本质上对其进行疏导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詹翊.高校辅导员在贫困生心理干预中的地位与策略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3):63-66.
[2]彭阳,肖笛.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5(17):244+246.
[3]夏晓燕,刘如.高校辅导员在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上的作用浅探[J].蚌埠学院学报,2013,2(06):94-96.
[4]刘新伟.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2):201.
作者简介
袁从芳(1988-),女,汉,江西省赣州市人,本科,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高校辅导员如何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