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去“小学化”的实践研究
2020-08-13陈志辉富雅昕
陈志辉 富雅昕
摘 要:在开展去“小学化”的实践研究中,依据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逐步改变幼儿园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将教学活动渗透于一日生活,家园同步治理“小学化”,携手建构游戏化的园本课程网络 ,从源头上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
关键词:游戏化 小学化 学习方式 课程
基于《指南》背景下的去“小学化”的实践研究,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入手,努力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特点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在家园同步治理“小学化”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不仅可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
一、领会《指南》精神 ,甄别“小学化”倾向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是把幼儿看成是不完善的、有待规训的个体、有待填充事实性知识的容器。其主要表现为教育目标偏重知识掌握,直接将小学内容引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形式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幼儿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重视集体教学的方式,忽视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在评价上重结果、轻过程,对幼儿有知识上的硬性目标要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显而易见,小学化倾向就是把幼儿提前当作小学生来看待和要求,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在教育教学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上提前向小学靠拢。去“小学化”则是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依据《指南》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游戏立场、渗透游戏精神,从生活出发,注重儿童亲身体验与操作,注重发展儿童的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重构课程体系,摒弃“小学化”弊端
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充分挖掘、利用家园社区教育资源,创设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呵护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成长,从源头解决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1.构建课程体系,促进课程“游戏化”
游戏化的教育课程观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游戏元素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坚持游戏立场,秉承游戏精神,使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在深入学习《指南》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从中提炼出游戏化课程目标——适性教育、悦然成长,以及游戏化课程的内容、实施和评价要点,为我园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2.改进一日活动各个环节,剔除“小学化”做法
细化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遵循生活即课程的理念,改变过去的统一作息时间表,实行弹性时间,给教师更多实行游戏化课程的空间和时间。将《指南》精神真正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以游戏化教学实例的研究作为切入点,提升教师游戏化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从目标、内容、形式等多方面去审视游戏化的程度,从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感受、表现多维度评价活动的游戏性,多维度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三、吸引家长参与,扭转“小学化”倾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越来越注重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愿意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
家长一方面是课程资源的提供者,另一方面也是园本课程的联合开发者,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家长的育儿观念逐步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相统一。如从2008年坚持至今的“爸爸妈妈演童话”活动,不仅仅使孩子们感受到中国儿童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更让家长们提升了科学选择教育内容、运用适宜教育方式的能力。开展“家园联动 浸润童心”实践活动,家长即作为实践者,同时也作为观察者,亲身经历活动,感受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过程——制定采访计划、用图画的方式撰写采访提纲、主动交往和提问……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得到家长的广泛认可。家长在学雷锋活动的观察记录中这样写道:此次学雷锋系列活动对孩子很有教育意义,锻炼了孩子的勇气、应变能力、合作协作能力,为日后孩子走入小学、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各种方式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近幼儿的学习,让家长看到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过程,逐步重视幼儿游戏。家长与幼儿、教师一起为班级的区域收集和制作学具,观摩和参与幼儿户外建构游戏等,家长在此过程中看到游戏带给孩子们的进步,逐步转变思想观念,扭转小学化倾向,理解幼小衔接的真正意义和内涵。
四、科学评价幼儿,推动游戏化进程
卢梭曾说过“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回归真正自主的本性”“让他跑,让他玩,每天跌一百次,他可以更快地爬起来,从自由中得到的益处可以补偿许多的小伤。”只有走进幼儿的游戏,才能真正了解幼儿,正确评价幼儿的发展。幼儿园以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家长、社区等资源,为幼儿带来不同风格的游戏体验。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我的游戏我做主——向快乐出发”。活动前,组织召开家长说明会,将开展游戏活动的意义与家长分享,同时设计了一张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单,引导家长学习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孩子。在一个小时的游戏过程中,家长认真观察,客观记录,不去干预孩子的游戏,只在必要的时刻提供帮助。在活动后的反馈中,家长感慨地说:原来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能干的多,他们会自己选择游戏,计划游戏的路线,遇到争执时会自己解决或者寻求帮助,当我们闭上嘴,耐心陪伴时,才能真正看到孩子自己努力成长的过程,这种震撼与感动温暖了我们的心,也让我们开始了解孩子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
在走进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師和家长都提高了观察幼儿的能力,学会了以儿童的视角分析幼儿的行为,支持幼儿的发展,共同推进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进程。
结语
在开展去“小学化”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根据《指南》精神要求,依据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学习方式与特点,从生活出发,逐步改变幼儿园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将教学活动渗透于一日生活,家园同步治理“小学化”,携手建构游戏化的园本课程网络 ,从源头上杜绝了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