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境蕴学?以境促思

2020-08-13任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一年级读图培养

任真

摘 要:青岛版数学教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情境教学,即每一节课都由一幅情境图来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的情境图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但学生们通常只是对图画本身感兴趣,而如何挖掘与学习其中所蕴藏的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讲是知之甚少的。因此,教给学生观察情境图就成为我们的开学第一课。

关键词:一年级 读图 培养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将学会观察情境图分成了以下面的5个步骤来进行。

一、开学第1周:基于情境,明确要求

一年级的学生,观察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到图中比较明显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大多只停留在表面,很难形成数学信息。然而,学生刚刚入学,通常很渴望在课堂中获得肯定,所以往往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课堂上教师主是要向学生全面展示如何正确地看情境图及如何描述自己所获取的数学信息。只有给予正确的示范,学生才能学会看图。

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通过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对于学生说到的某种生物,追问“你能说说它在图上的什么位置吗?”。在学生交流中,对于重复或者遗漏的回答,趁机追问:有什么好办法,能不重复别人的发现?引导学生体会到有序观察的重要性。明确观察图片时,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确定观察方法后,通过研究“有多少条条纹鱼”这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有序观察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了解1.看图时要有序,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2.感受到结合位置去描述发现的信息更加清楚。3.信息和数学信息是不同的,比较简单的区分方法是:带着数量去描述的就是数学信息。4.能够模仿已有的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二、第2到3周:借助情境,实现“三会”

经过了准备课的学习,学生虽然了解要求,但受到年龄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做不到或者偶尔能够做到。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就把要求分解,从看图、表达、提问三个方面设计了本阶段的要求:1.培养学生能够在教师提醒下有序地看图。2.能够用“我看到了xx 位置(有xx个)xx”这样的句子,清楚、完整地说出自己发现的信息(数学信息)。3.能够根据课本的提示,模仿已有的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在信息窗一的学习中,通过设计下面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情境图的。

[片段]

师:同学们,看,这是哪里?

生:操场

师:对呀,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仔细看,图上都有什么?

部分学生举手。

师:别着急回答,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看图的顺序,伸出小手,一边比划一边说一说。

看情境图要按照?

生:从左向右,从上向下的顺序来看。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吧?

生1:有飞机

谈话:能说一说飞机在什么地方吗?

生2:在情境图的左上角有飞机。

师:这样带着位置去描述,其他同学也能一下子找到飞机了。

师:同学们,在介绍自己发现的信息时,说清楚它的位置很重要。

谈话:还有的同学看到图片的左上角有5架飞机。

观察一下,这两条信息都是关于飞机的,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个多一个5.

师:对呀,第二种,还说出了飞机的数量,像这样,第一种发现,我们称之为信息,第二种发现,带着数量去看信息图,我们称之为数学信息。

师:情境图不仅有很多信息,还有一个数学问题,你找到了吗?

生:火箭有几枚?

师:像这样,用一句话来表示一个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就叫提出数学问题。

你能像这样,根据情境图,也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同学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总结的方法,首先观察要有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然后,完整的描述找到的信息。可以借助這样的话来说“我看到图上(  )位置,有(  )个(  ) 。”最后.我们还可以像书上那样,提问题 “(  )有多少?”

这段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的比较多,教师还可以将这个片段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巩固。经过了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做到“三会”:会有序看图;会模仿提出问题;会完整描述信息。

三、第4周:利用情境,巩固能力

经过3个周的学习,学生能基本适应课堂节奏,都能在提示下进行看图、表达、提问。对图片信息比较敏感。所以在第4周,我们通过学习第一单元信息窗4和实践活动,提出两个新的要求:第一,巩固自发有序看图,培养学生完整表达数学信息的意识;第二个就是引导学生关注文字信息,学习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比如在信息窗4的教学中,学生已有了一定看图、表达的基础,教师要求学生找的是数学信息,并要进一步明确数学信息与信息的不同。这就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看图时间,并指导学生数出每个班的人数,可以标注在旁边,方便交流汇报。

在这一周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情境图,课后的自主练习里面所出现的图片也可以充分利用,巩固学生看图和表达的能力。

经过本周的学习,学生能够自发地、有序地看图;注意到要完整表达;并且初步感受到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的联系。

四、第6周:运用情境,选择信息

开学第五周,适逢国庆节,国庆节结束后,我们会利用第6周的时间进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的学习。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全面、有序地看图、找信息也能做到,能够根据教师语言去寻找数学信息。但是相比于第一单元——信息图的目的性强,第二单元,出现了一些无关的信息。所以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的要求是:找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流利、完整表达。

比如,在教学第一个信息窗的时候,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数学信息,对于学生找到的其他数学信息,比如:一幅画、一张床等无关的数学信息,首先应肯定学生的发现,接下来,通过文字提示明确这是在整理衣物,那么那些和衣服有关吗?再把学生的回答进行分类,隐去不用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有的数学信息和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无关,是无关信息。我们要找的是有价值的信息。

至此,经过这两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在准备课中所确立的要求学生已经基本能够达到。

五、第7、8周:把握情境,综合提升

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看图、表达、提问的能力,但对于复杂的情境图,缺乏条理性,在这里就需要培养学生将信息进行分类的能力,因此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1.能够准确找到图中有价值的数学信息。2.能够将同一类的信息放在一起进行描述。3.能够初步看懂连环画形式的情境图,了解要关注图与图之间的变化,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本单元的情境图上,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大多都是成组出现的,所以在第一个信息窗中,我们就要让学生明确,将同一类的信息放在一起去描述。

[片段]

师:同学们,这是哪儿呀?

生:这是花果山。

师:瞧,小朋友们来到了花果山上,仔细看,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天空左边有4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树上左边有2个桃子,右边有2个桃子,树上有3只小猴,石头有2只小猴……

师: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你能把他們分分类吗?

生:可以这样分,第一组:天空左边有4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第二组:树上左边有2个桃子,右边有2个桃子。第三组:树上有3只小猴,石头有2只小猴

师: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生: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把小鸟信息放在一起,把桃子的信息放在一起,把小猴的信息放在一起。

师:瞧,把信息分类整理后,看上去更加清晰了,提问题时也更加明确了,今后我们在找数学信息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把信息分类列举出来。方便我们提问题,解决问题。

在观看连环画形式的情境图中,我们引导学生按照下面的步骤去看图:第一步:单独看,找信息。第二步:综合看,讲故事。第三步:找联系,找变化。第四步:据发现,提问题。

有了这四步走,对于连环画形式的情境图,学生也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看图找信息、提问题的能力了。

经过了这两个月共计11个信息窗以及课后的相关练习,学生基本能够达到会熟练地有序观察情境图,找到其中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能准确分类、描述自己所找到的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模仿或创造性地提出数学问题;也就是达到自主地会看、会说、会想。而这些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是十分有益的。其中,提出有价值的信息、创造性地提出相关问题,这些要求也需要在后面的学习中进一步强化。但相信有了之前学习的基础,学生能够比较熟练掌握。真正体现“以境蕴学 以境促思”。

猜你喜欢

一年级读图培养
读图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读图
读图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