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

2020-08-13刘丽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

刘丽丽

摘 要:中国文化有着悠久而深刻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成长方式已不断多样化和主体多元化。因此,本文在推进中国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课中发展的为基础,分析了音乐学文明在中学音乐教育的意义,并引述了怎样将中国民族音乐融进初中音乐教育中。

关键词: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 传承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保持中国民族音乐的生命能量,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传播音乐的民俗文化。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走向世界的成果。因此,我们必须尤其注重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民族文明并能充分发挥极大的传递作用,得以激奋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怀有自身的独立思想、民族自豪感,振作民族尊严,从而有益于学生更加努力地工作学习相关文化学科,提高综合素质,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一、初中音乐教学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1.学生体会民族音乐经典的重要性

经典的民族音乐一直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送,幽静舒缓的《二泉映月》、广为传唱的《茉莉花》、寓意深远的《梁祝》等世纪经典作品都被列入音乐教科书中,音乐教科书中的民族音乐是大多数流传广泛的经典著作。将中国民族音乐经典元素编入初中音乐教材,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其重要性,更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新时代音乐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听到大量的民俗音乐通过改编和发展,民族音乐呈现出新时期音乐魅力,民族音乐也被更多年轻人和学生所熟悉。它赋予了民族音乐新的时代内涵[1]。经典音乐在现代音乐元素中发扬,在音乐文化经典流传中更加有意义,丰富了经典音乐文化的内涵,增加了经典音乐的多种风格,诠释了民族音乐与时俱进的成果,为经典留下更多的音乐文化财富。

2.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源于丰富的社会生活,尤其饱含情感,而且歌曲音乐色彩丰富。在初中音乐教育中,要突出传统音乐的本质,多种形式的古典音乐也可以培育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使学生更好地抓住中国民族音乐的组成和延续。初中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民间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将加大民族音乐课程侧重,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提升。

3.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传统音乐是历史文化发展的瑰宝,是中国传统历史文明发展的具体表达。民族音乐标志着我国精神修养的蒸蒸日上和成就,也体现民族的毅力和公序良俗。民族音乐推动提高民族精神,从一个国家的民族音乐中可以看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民族人文文化的特点,音乐教学不能忽视民族历史文化。将历史文化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欣赏和学习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和审美[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民族的幸福、灵魂和思想。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的热情,对民族情怀深深的敬畏和真挚的热爱,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民族音乐的运用与传承策略

1.民族音乐魅力的节奏感知

一般来说,民族音乐在显示内容上灵活多样,表现形式丰富。不同的民族音乐在音乐节奏上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引导初中生感知节奏的时候,从民族音乐中提取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比如:在《百鸟朝凤》的经典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领略明快的节奏;展演春风明月,让学生感受舒缓的忧伤;让学生在跳动的节奏中,在哼唱的乡间小路上,所有这些都能使学生在感受节奏的过程中探索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为了进一步增强节奏感的互动,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分发简单的打击乐器教具,使学生可以通过拍手,桌子,槌,扬声器等来解读民族音乐并感受民族音乐的乐趣。

2.捕捉民族音乐灵魂

音乐世界充满无限的想象力,教师将想象和拓展渗透进民族音乐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音乐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捕捉民族音乐的灵魂。例如:当老师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的二胡曲目《二泉映月》时,教师要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想象的画笔或文字形式:在银光普照的月光下,一位盲人正在演奏着旋律,你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欲向前走近互诉衷肠。民族音乐与人物、与绘画、与情境、与想象、与对音乐旋律的理解相结合,将帮助学生深一步了解民族音乐的感受体会和民族音乐的内涵,并抓住民族音乐的灵魂。可以说,让民族音乐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碰撞也是文化遗产传承的理想之路[3]。

3.多声部视唱中提升民歌比例

教材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来源。作为一种流传在中国几千年的民族音乐,在多声部教材中增加民歌的比例,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中国风格的音乐耳朵和心境,民族音乐使用音符的独特方式,是体现民族音乐优美的旋律特质,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隐性感知能力,因此必须提高民族音乐的比重,找到一种适合多民族音乐视唱的有效训练方法,并推进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音乐,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他們的精神文化意识水平。

4.提高教师的民族音乐素养和教学理念

音乐教师应通过与其他学校的互动交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师自身音乐能力的水平,以学习他人的先进思想;开展音乐文化研究,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经验总结音乐知识的内涵。积极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了解所学的科学理论并将其付诸音乐课堂实践,应加强民族音乐知识的教学,正确认识定位,在课堂上设计简单的技能训练,作为一种激发学生热情和创造力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的能力。

结语

民间音乐的传承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修养的培养值得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在渗透中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重大意义,让学生从心底接受并增强他们的历史文化认同感,教师在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将音乐知识与欣赏和传统文化内涵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民族音乐及知识实践融进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并指导学生在运用音乐实践过程中如何创新和整合的技巧,学会考虑实际情况在民族音乐中的合理性,达到教师教学音乐知识的目的,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燕燕.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6):211-212.

[2]郝敏.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19.

[3]王芳.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18):116.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