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置性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2020-08-13李丽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前置性作业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李丽艳

摘 要:前置性作业是自然教学理念中的一个重要体现方式,是通过对合适作业的布置,让学生不断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复习,也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发掘,将其和新的知识连接。本文为探索前置性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化方案,总结了当前的实践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前置性作业 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前置性作业要求教师能够对作业合理分析,将其中涵盖的知识点深入挖掘,才能够达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目的。目前问题在于,大量教师只是把前置性作业看作一项概念,并未注重原有知识和新型知识之间的关联导致学生的思想完善度不足。

一、前置性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现状

1.作业内容问题。当前的作业内容一些数学教师在长期的作业布置过程中,未对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进行合理改造,一方面只应用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让学生对复习旧有知识;另一方面虽然一些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前置性作业的科学性,但是长时间教学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摆脱原有作业布置理念的影响,导致作业布置和学生的基本需求不符。该问题的外在表现是,大量教师布置的作业只注重对旧有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之间的水平效果较低,或者根本未能涉及新知识,无法起到前置性作业中的温故知新作用。

2.教学流程问题。前置性作业教学理念实施过程,要求教师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转变,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找到其中的核心知识和建成新的知识结构,之后才能够参与到后续的新知识学习过程[1]。当前的问题在于,虽然一些教师已经开始贯彻前置性作业的理念让学生进行旧知识复习和新知识预习,但是课堂的教学流程未产生转变,导致大量学生只是将前置性作业视作一项传统的作业完成,并未达到前置性作业的应有效果,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新作业的难度过高,反而降低了作业的完成度。

3.教学方法问题。当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前置性作业作为其中的一个基础性教学思路,要求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目前的问题在于,教师未能找到适合这一形式的新型教学方案,或者教学方案之间的融合效果较差,这一工作现状导致大量学生对掌握的知识应用水准下降,且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不足,让学生的综合素养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严重落差。

二、前置性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1.作业内容安排。作业内容的安排过程中,要考虑的工作项目包括对原有知识的体现和新知识的涵盖,原有知识的体现要注重这些知识是否能够与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衔接。笔者认为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各类知识点较为分散,所以教师乃至整个学校要能够主动调整知识讲解顺序,学校方面要支持数学教师按照知识点的连贯性完成对教学顺序的调整工作,比如对于图形的认知课程中,教师讲解的初步知识包括各类图像的识别,学生掌握这类基础知识之后,布置的作业是教师的自主出题,其中复习的知识是各类图形的名称,新知识是图形的相对位置描述,通过这一类题目可以深度体现这些内容。

2.作业知识体现。教学知识的体现过程要求能够同时体现旧有知识和新知识,对于原有的知识来说,要能够实现对于学生的复习效果的分析,而对于新知识则需要对原有知识进行使用。上文中提到的观点为,学校方面支持数学教师对知识顺序进行调整,并非完全按照数学教材的知识点构成顺序实现教学,这一方法能够为教师的作业知识提出过程降低难度。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是代数知识中的除法,初步的学习知识是除法的具体计算方式和表现方法,之后讲解升级后的内容,为分数以及小数的表现方法。由于分数可以视作是除法的一种更直观表现,所以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建成知识连接思想。而完成除法之后,则其中体现的知识是乘法的内容,其中除法可以看到是乘法的一个逆运算,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教师制定的作业可以是让学生自主分析为何这种情况下除法不可以用,或者分数中的分母为何不能为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各类知识的印象。当然这类习题可以以问答题的形式给出,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并且该过程要求学生不可观看数学书中给出的结论。

3.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流程的优化过程,本文认为教师要完全按照前置性作业中的内容对后续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指导。比如教师的前置性作业体现的内容是柱状图、折线图以及饼状图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具体题目的解答,让学生绘制这三类图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课堂导入过程,这一过程教师可以针对已经布置的作业做出表格,实现对于各类信息的直接展现,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或者让学生直接对树状图、折线图以及饼状图绘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进行进一步的复习。教师绘制完成之后,带领学生进行后续的绘制,而绘制过程可以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说出各个数據的实际绘制方法[2]。比如在柱状图中,要求某学生回答的问题是,该柱状图上各个数字显示柱的长度,而让另一学生回答柱状图上某一数如何在饼状图上展示。在完成所有图像的绘制工作之后,让学生回答可以从这图中获取的信息,而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的后一节课堂中可以直接把某调查结果的柱状图绘制出来,让学生通过对于其中数据的观察以及探讨工作落实,总结出可以从图表中获取的一些客观性结论。

4.教学方法升级。教学方法的升级中,本文认为前置性作业模式由于是对学生原有知识和思想知识融合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在教学方法选择过程中,主要工作项目是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以及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升级后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能够提高这一教学模式的实际质量,也可加入目标教学法,对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进行替换和优化,最终让学生从中获取各类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前置性作业教学法采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方法未能替换、课内知识的体现效果不明显等,导致这一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水平较差。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包括教学方法的升级、教学流程的优化、知识点的体现等,从而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蔡燕芳.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及实践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2]王福荣.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前置性作业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视角下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浅析
中职数学“前置性作业”的类型及其设计要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