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舍新文化构建下的学生校园适应与人际安全

2020-08-13陈丽影曲秀君宋小建杜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8期
关键词:新文化

陈丽影 曲秀君 宋小建 杜波

[摘 要]该文认为,宿舍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领域,关乎学生校园适应、成长经历、情感发展甚至人际安全等。大学生宿舍新文化构建采取对话的方式,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教育、管理资源对学生生活习惯和安全行为进行引导,注重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品质和价值感,不仅创造大学生个人良好的校园生活适应,也带来丰富、多元、安全、共同成长的经历,逐步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宿舍新文化构建内容,这既符合当代大学生新生校园适应和人际安全的需求,也提高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归属感、自豪感。

[关键词]新文化;校园适应;人际安全

[基金项目]2019年度同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项目“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视角下高校学生安全策略及保障机制”(22120190152)

[作者简介]陈丽影(1964—),女,云南昆明人,学士,同济大学保卫处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安全策略与保障措施研究;曲秀君(1976—),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同济大学军事教研室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71.7;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8-0079-03[收稿日期] 2019-11-18

一、当前的问题和困境

(一)宿舍生活中的关系困境

宿舍作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领域,关乎学生校园适应、成长经历、情感发展甚至人际安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通过问卷网对13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0.5%的受访学生曾为寝室矛盾而感到烦恼,67.6%的受访学生曾想调换寝室。导致寝室矛盾的主因是生活习惯不同、室友间缺乏沟通、性格不合。良好的校园适应,离不开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宿舍生活和共同成长的经历。研究证明,在公平、正义、接纳、尊重、有价值感的环境中,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更好的预期。然而,现实中宿舍生活却给很多同学带来了困惑或困扰。

1.生活习惯、性格、成长环境、地理区域等差异,成为宿舍生活困扰的首要原因。

2.每个人对环境和他人期待的不同、无法满足的内心需要,都增加了宿舍生活中的不满因素和同学之间相处的困难。

3.近年来持续发生的宿舍内重大杀人伤害事件,让很多同学对相处中出现的困难和冲突,无所适从,进而在逃避或委屈中备感抑郁。

4.网络的广泛使用,让更多同学忽略了对身边同学的关注和与身边同学的交流,大家在无声的世界里踊跃表达,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知所措。缺乏交流的、死气沉沉的生活让各种矛盾一触即发。

5.宿舍成员组合随机,但缺乏指导、互动。成员互相沟通交流好的宿舍越走越好,成员各自都有好的成长、好的学业、好的未来。互动交流差的宿舍越走越难,冲突、矛盾、困扰、逃避、伤害、出走等,成为宿舍生活中挥之不去的困难。

(二)校园安全现状

1.大学校园的安全现状。大学集体生活使大学生个人安全与他人安全紧密联系。目前,在校园中,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个人行为方式和习惯所导致的学生财产侵犯案件反复发生;部分学生缺少生活常识、经验,轻信他人,致使诈骗案件发案呈持续上升趋势;一些看似很简单的生活常识在校园生活和群体生活中却成了安全问题,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造成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有的甚至导致人身伤害、杀人事件,如2016年3月28日发生在四川某大学的杀人案件,手段残忍,影响恶劣。频频发生的各类校园案件引发了全社会对校园安全、学生人生安全的极大关注和担忧。因此,探寻和建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实操性对策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2.生活方式急剧变迁对学生安全的影响。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方式的剧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安全观和现实生活。尤其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学生对网络和社交媒体的依赖,造成部分学生网络成瘾,缺乏与外界和他人交往的兴趣,不仅同学之间沟通、互动减少,同学关系松懈、冷漠,而且学生在群体中大都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利用高校现有的教育、管理资源对学生生活习惯和安全行为进行引导与促进,营建互助、友好的群体生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良好的群体关系和安全文化传递中,提高学生校园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当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且迫切的任务。

二、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实践

在与对宿舍生活有困惑的学生的接触交往中,每次涉及“对宿舍生活和关系的期待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其内心中的各种美好和现实中的僵局成了鲜明对比。为何各自带着好的期待相遇,却有如此多的同学充满失落?有多少同学向室友表达过自己的期望?如果彼此可以为他人、自己的期望去努力会发生什么变化?所有的疑问只有学生自己知道。

因此,需要创造同学们可以彼此去交流对话的空间,引导同学在人际关系中创造多种可能性,在差异中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差异中的分歧、矛盾、冲突甚至伤害。差异在后现代的理论中强调的是它的多元、丰富、经验和挑战,这在学生的宿舍生活中有很多包含智慧和创造的实践经验,如果这些积累被看见、被分享,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能否通过教育的引导作用,让差异从分歧、矛盾、冲突、伤害中转向多元、丰富、经验和挑战呢?在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校园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带着这些问题,走向班级进行调查、讨论、辩论。同学们对自身问题的参与和关切程度,超出了意料,同时同学们也带来了对问题的见解和思考,于是,出于人际安全的要求,同济大学在2016年9月新生入学安全教育中,就尝试向全体新生(4000余名)发出参与以宿舍新文化构建为主题的“大学生活从沟通交流开始”活动的邀请,并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回应。

在后现代的理论核心里,非常强调当大家都愿意在重视彼此的关系中去对话时,许多的创造和参与都会源源不断,大家为彼此的目标能够共同发挥极大的创造力。因为每个参与者都会被尊重,都会被相信他们是有能力去思考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需要的是什么,而且对自己及自己相关的社群的挣扎、困难、限制、特色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和可能的希望与潜力,这些都是外人无法渗透的东西。我们决定通过引导同学沟通交流,鼓励宿舍同学围绕各自对宿舍生活和关系的期待,对不同陪伴方式的希望,以及愿意在彼此生活和关系中付出什么等问题来展开对话,看见差异,迎接挑战,达成共同成长、发展的共识方案。为了让对话有建设性的展开,我们预先设计了一套以生活、关系为核心的调查问卷,指导同学丰富对话内容。

为了呈现如何沟通对话,展示同学们在创造关系中的努力、智慧和贡献,以“沟通交流让宿舍生活和谐美好”为对话主题,邀请后现代合作取向对话专家(曾任哈佛大学教学剑桥医院“婚姻与家族临床中心”顾问与督导、爱荷华州立大学婚姻与家族治疗博士)、美国陶斯后现代学院院士、休斯顿盖瓦斯特中心特约教授、叙事疗法专家吴煕琄老师与多个不同风格的宿舍同学进行对话,向同济师生展示如何为大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成长体验、如何引导学生在关系中创造多种可能性、如何构建宿舍新文化的方法和途径。对话受到广泛好评和关注,不仅展示了合作取向对话带来的关系的多样性,而且在润物细无声的关怀中,在同学寻常的生活事件中,带出了同学们在关系中的努力与付出、在困难与挑战中的包容和支持、在解决矛盾冲突中的智慧与贡献,以及分享中的多元与丰富。每一组完成对话的同学,兴奋且感动,这种带着自身力量的彼此见证与成长、个性与包容,差异中的多元、丰富的经验与挑战,诠释了宿舍新文化的精神。每一个人都可以被尊重,有价值;彼此都可以关怀,并在善意的环境中,创造共同的未来。这样的生活文化,将带来源源不断的创造与丰富,且充满生命力与创造力,这就是我们致力于构建宿舍新文化的核心价值,符合当前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后现代理论的多年研究里,发现在克服困难挑战的过程中要能把关系摆在第一顺位,也就是参与者可以在关注关系中去处理问题,而不是在处理问题时丝毫不关注关系,甚至破坏关系也在所不惜。这是后现代主义知名学者席娜·门可那米(Sheila McNamee)和肯尼斯·葛根(Kenneth Gergen)共同倡导的“关系责任”(relational responsibility):指的是在不同场合里,我们可以为关系做努力,而不是单方指责关系中的人物出了问题。这是一种思维的转换,从标签化个人迁移到不指责任何人,且将核心移到在困难中如何为关系做努力来处理问题。

因此我们希望,带着后现代理论和实践的视野,结合高校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大学生一起合作构建大学宿舍新文化,引导大学生探索和设计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宿舍新文化,为自己和未来的学弟、学妹反思,并创造他们这一代人更喜欢的宿舍文化。在后现代理论和实践的对话平台下,我们主动邀请学生为这次宿舍新文化构建做设计和规划,以社区辅导员、权益社团和楼管会同学以及愿意贡献自己生活关系和智慧的宿舍同学为主体,共同推动宿舍新文化构建。同学们在此空间中能够充分看到他们自身创造新文化的潜力与希望。通过对自身问题的关切感与责任感,创造性地解决自身困难和问题,这也就是社会建构论强调的人们可以在用心设计中的关系和对话中不断发展关系中的我和关系中的社群。

三、宿舍新文化构建特色

1.宿舍新文化构建是同济大学安全朋辈教育社区课堂的延伸,通过朋辈互相学习,交流技能,分享生活学习经验,发展友谊,创造和谐、关爱、友善、合作、发展的关系,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2.宿舍新文化构建是在之前一系列学生社区工作和大学生安全朋辈教育的经验和资源的基础上,在周密的部署和方案中,顺利完成,并积累了丰富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有很好的推广价值,能够使广大同学受益。

3.引导学生对自身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热情。通过社区辅导员、学生社团的力量,带动同学对自身困惑的关切,并促进对话和社区课堂活动的组织。

4.在与吴煕琄老师的对话中,设置观察员和观察员团队,培养有兴趣的同学以便为之后的自主对话储备人才。

四、宿舍新文化构建的进展与效果

为推动、促进宿舍中的对话与沟通,我们选取了两幢同济大学新生宿舍楼作为对象,分别为西北三楼(男生)和西南三楼(女生),在社区辅导员的组织下,发放问卷1600份(新生问卷1300份,老生随机抽样300份),对同学宿舍生活和关系进行指导,并引导同学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话。学生社区课堂的方式,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和组织的热情,也体现了这一代人对自身事务和困惑的关切与关注。在大学生权益与服务社团和社区辅导员的组织与推动下,共发放、回收对话指导问卷1600份,共识方案100个,完成各种宣传与活动推送10个,比如“对话,让寝室更美好”“寝室悄悄话—我想对你说”“专治寝室不开心—一场不可缺席的交流会”“比心室友,寝室里来‘嗨”“快来保护友谊的小船”“段子手集结令—寝室生活大爆料”“同济段子大放送—这里有一份剧透”“冬日里的暖阳—最美寝室征集”,等等,关注人数6000余人。同学们用自己的热情和关注度,表达着他们对自身问题的关切,也表达他们这一代人有能力去建设、发展属于他们的生活文化和关系,创造共同的安全生活环境。整个宿舍新文化构建的发起和组织,在专业老师的辅导和引导下顺利推进,主题内容的开展也得到学生社区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一个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造和组织的学生社区课堂将安全朋辈教育的主题推向了更加专业的高度。

在后现代对话的理论里,当个人在群体中被接纳、有价值、被尊重,他们会带着自身的创造与贡献,源源不断地展示与表达内在的美好与行为,并拥有高品质的人际关系。经过近4个月的宿舍新文化构建,西北三楼呈现了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多次举办与宿舍文化构建相关的社区课堂,如宿舍内务整理大比拼,宿舍里的悄悄话、友谊拯救行动,各地方言、风俗展示,消防安全自查与互查等;各种联谊会也丰富了宿舍生活,特别是西北三楼的对话墙上,贴满了同学们表达自己对宿舍和宿舍楼的赞美与表达自豪感的纸条,如“西北三是同济大学最温馨的宿舍楼;西北三的同學为自己自豪;西北三要成为学霸楼;西北三最温暖,同学、阿姨都好棒”,等等。学期即将结束,宿舍新文化的开创与高潮还在不断掀起,根据系统论中的“当一个系统被扰动时,变化就在发生”,我们相信更多的创新与发展会在新的学期中涌现。

五、结语

针对新生校园适应和人际安全推出的“宿舍新文化构建”主题,符合当代大学生新生校园适应和人际安全的需求,提高了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归属感、自豪感。以对话促进和开展为形式的大学生宿舍新文化构建,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具有时代特色的人际品质和价值感,让我们看到,通过学校正确的引导,当代大学生具有珍惜、创造并拥有高品质人际关系的可能性。宿舍新文化构建围绕同学在人际关系中的期望、需求、努力、付出而开展对话,不仅有助于创造个人良好的校园生活适应,也带来了丰富、多元、安全、共同成长的经历,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宿舍新文化构建内容。

Students' Campus Adapt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afety in Building New Dormitory Culture

CHEN Li-yinga, QU Xiu-junb, SONG Xiao-jiana, DU Boa

(a. Security Department; b. Milita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Dormitory, as an important field of students' campus life, is related to students' campus adaptation, growth experience,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ven interpersonal safety. Building a new dormitory culture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way of dialogue, making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guide students' living habits and safe behaviors, and focusing on the interpersonal quality and sense of valu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not only create a good campus living adaptation, but also bring rich, diverse, safe and common growth experience, so that gradually formed is the self-contained content of new dormitory culture, which not only meets the needs of the campus adapt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afety of the new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improves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pride of the students' campus life.

Key words: new culture; campus adaptation; interpersonal safety

猜你喜欢

新文化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历史进程
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反思思潮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巧言令色”的新文化内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逻辑
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