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两点思考

2020-08-13张建彬

文教资料 2020年14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

张建彬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寻发展要求与方向,凸显思政课应有的内容和方法,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新要求,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1)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与新使命。当前,一些学校的思政课,存在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空间发展不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不平衡、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创新不平衡、学生课堂学习与课下学习的自主性不平衡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培养人”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紧紧把握新时代特点,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工作重点,以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发展目标,勇担新时代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以人民为中心”为落脚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对社会发展的参与主动性越来越强,对于科技改造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前提下,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他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参与力量,是历史的推动者。这就需要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参与性与主动性。由此可见,它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仅是扩大了研究范围,而且体现出了从经济、社会深层研究人民群众拥护党、服从党领导的原因,有助于把握复杂的社会现象,全面客觀地反映社会本身,不脱离实际。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思路,只能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动性,揭示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壮大的根源,揭示党和人民群众两者的关系,才能找到思政课在新时代的上课规律与方法。

人民群众以特有的方式创造出满足社会精神生活需要的财富,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提供了精神保证。可见,社会的进步是体现在人民群众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不断满足上。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必须以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反映出人民群众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双重需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重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不仅不能回避物质生产资料,反而应该把重心放在正确引导学生对物质生产资料的理解上。因为对物质生活资料的满足是人民群众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推动社会发展。然而,当前中国的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背后有值得警惕的方面:利益多元化形成寻找利益分配黄金点的难度;如何保障人的消费尊严;如何引导学生合理消费;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等问题。这些民生问题与社会建设息息相关,这些问题讲解思路不对,就会使学生对物质生产资料理解产生偏差。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人民为中心”出发,注重人文关怀,充分了解每一次事件的来龙去脉,正面回应学生对物质生产资料的疑问,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高高在上”的误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才是真正“接地气”。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甚至整个社会管理的作用,以切实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重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创造和宣传问题。当前,中国已取得了社会主义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但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薄弱点:对精神文化的宣传缺乏持久性;未把文化宣传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缺乏实践性;未从整体上把握党与文化的关系。其实,文化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文化内容的多样性、本质上的统一是一个国家、政党保持永久生命力的关键。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群众思想素质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程度日渐超出了当前的物质生活的发展。“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2](191),给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精神文化的运用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挖掘新时代社会发展中优秀人物的事迹,明确榜样的作用。通过对社会发展中重要人物的研读,客观评价他们的功过得失,用他们优秀的思想品格教育启示学生,激励学生推动精神文化的建设。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引导培养学生创造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精神文化,就是从人民群众主体出发,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社会的推动者,充分考量人民群众在创造和推动过程中的主动性背后深层文化与经济原因,充分考量人民群众在创造和推动过程中的精神娱乐与闲时活动方式,才能寻找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点,创造出与人民群众密切相连的精神文化。同时,指导学生创造的文化语言表达必须与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相一致。英国历史学家吉本有句名言,说他的著作不仅要摆在学者的书桌上,还要摆在贵夫人的梳妆台上。文化的表达必须通俗易懂、优美生动,为人民群众所能接受、易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3](16)。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紧紧把握住以人民为中心,引导学生走出一条实践之路,教会学生实践方法,让学生诸多的想法落地,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展现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行合一的特点。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的方法创新

进入新时代,世界形势急速变化,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加重视社会全面发展,这个过程是伴随着一系列“中国强起来”的目标有序进行的:从中国梦阐释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人民群众的精神立足;从新的国家安全观阐释人民群众所需要的秩序稳定;从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强化巡视监督阐释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政治尊严等。党结合时代特点,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做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的重大政治决断,这就需要思政课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深化对新时代这个阶段特征的把握。因此,思政课只有深入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思政课与新时代两者的关系,才能彰显思政课的实效性。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实践是理论产生、生长的土壤,也是理论正确与否的试金石。实践为理论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实践带给我们理论自信的动力与勇气”[4](138)。也就是说,正确的理论对学生的活动行为具有指导意义。理论只有被掌握,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力量,理论的价值就完成了从潜在到现实的转化。然而,当前正确的理论并未让学生真正充分掌握,只是知道理论对自己有益处,却不能了解理论的内在含义。这样的理论缺乏宣传的实践性,在宣传过程中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现状,使理论与学生割裂开来,不容易为其理解和接受。也许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工作方法可以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启示,发动学生,反复努力验证求真,比课堂讲解要清晰透徹。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对理论做出检验,发挥其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其次,理论生活化,走进学生生活。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公共必修课,学生的重视程度低于专业课,课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读不够;教师有时候在上课过程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理论解读不够深入,无法将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误解,认为本门课不太接近他们生活,产生抵触情绪。随着自媒体向移动端发展,我们接收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如何把自媒体有效的信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接,就成了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结合实际,善于把大众化的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相连,推动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毛泽东的文章,亦是以生动的典故、形象的比喻、活泼的语言,阐发深奥的哲学问题,读来轻松愉悦、豁然开朗”[5](492)。习近平总书记也善于运用大众化的语言解读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撸起袖子加油干”等。毛泽东同志与习近平同志都是用人民群众中生活化的语言解读发展中的中国,更容易被人民群众接受和理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满足广大学生三观需求而开设的,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只有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自媒体上生活化的语言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接,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趣味性的同时不忘将理论讲清,在时代发展中运用新生事物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学会以思想政治理论应对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事件。思想政治理论才具有持久性,才是代表中国最先进的文化方向,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真正体现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作为一个整体,应以全面考察人民群众的心理活动为中心拓展开来,从中找到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办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门课程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中,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有一点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如何凝聚人心团结大家努力奋斗,这一点是始终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诚然,在其进程中,人民群众积极性的高涨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如果我们从当时社会心理出发,调查人民群众的意愿,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就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更加丰富。因为“在社会历史当中活动着的是有意识和意志且永远追求着某种目的的人”[6](152)。可见,对学生的社会心理研究,可以探究学生在进行社会活动时的想法,找到其规律,制定真正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课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最能反映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是否合理的最大多数人的社会心理为主体,才具有说服力。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可以更准确地找出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的办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就得到体现。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应该紧跟时代步伐,适时转变思路和研究方法,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状况紧密联系。我们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展开,注重文化市场中群众的精神需求。不能脱离社会只搞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人员看得懂的文化,应该紧跟时代脉搏,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与社会充分接洽,充分了解社会各个阶层的需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见解。可能只有这样,思政课研究的发展才能取得长效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的社会效益才能真实体现。

总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运用实践历史主义方法,必须把社会历史问题放到实践规定的一定历史范围内进行研究”[7](334)。即把实践、社会历史与学生紧密结合,真正历史性地理解社会生活,实现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从人类社会的创造主体出发阐释思想政治理论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

[2]欧阳奇.龚育之、彭明、张静如的中共历史研究路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

[4]马志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

[5]王炳林.党的领袖与党史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

[6]马济,高语民.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上册)[M].上海:三联书店,1960.10.

[7]倪志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