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使用“导学案”的一些思考
2020-08-13福建余正发
◇ 福建 余正发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探索和创新出了多种教学模式.而其中,“导学案”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备受关注.
1 在实际操作中对“导学案”使用的一点误区
1)“害怕”使用导学案
准确而言教师害怕的不是使用导学案,而是担心失去对课堂的驾驭.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备课量严重不足,制作导学案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新增的额外任务,在对教学内容不熟悉的情况下难免无法兼顾教学和学生的管理.如果课堂缺乏有效的管理,势必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在课堂上学生想说就说,胡乱插嘴,旁若无人,很难引导.
2)将导学案简单化,甚至将其视为课本习题集或教学参考书
笔者见过某些学校的导学案,不仅是格式化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而且“新知探究”“学法指导”“学习内容”等也毫无新意.照抄课本例题,而后长篇大论的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题目;又或者将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生硬罗列要记诵的知识点或是教案模式.没有参照具体的学情、没有生动的引入、没有能举一反三的课堂反馈,只有机械的讨论和活动.讨论不到位,准备不充分,思维不深入,师生之间又如何能真正达到情感互动和思维碰撞,如何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半脱离导学案
“半脱离”就是课堂思路完全与导学案无关,但习题等依然使用导学案的习题,出现这样的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思路有关,主要包括以下3点.一是教师不适应导学案模式教学,依然沿用老式的传统教学;二是导学案编制者的思路与授课教师思路不一致,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如何编制一份合格且能适应全年段或更多人的导学案也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三是教师在探索更新颖、更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法.但不论是哪种原因,合理处理导学案、正确使用导学案、采用更先进实用的方法教学,是我们必须一直探索下去的课题.
2 提升导学案质量,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正如新课标所提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所以,课堂效果的最大化研究一直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导学案的质量是使用导学案课堂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合理而生动的导入、设计精巧的例题、启发性的提示、渐进式的问题、适合学情的考查,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能让使用者轻松自如,反之则不然,而提升导学案质量必须要分几步走.
1)更换传统的思维
尽管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已经倡导很久了,但是,大家还是习惯以教材为中心.这种传统、习惯性的思维必须更正.教学效率的关键不是应试,而是素质和能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思维的引导,教材、导学案都是工具.只有依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与重构教学效率才会高,否则即使是导学案也只是蹩脚的额外负担.
2)加强集体备课,融合各方思想
编写导学案的工作量非常大,且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在各班学情不同的情况下,要能写一份适应多数学生的导学案,没有集体备课将大家的意见汇总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的.笔者和学校教师一起研究了这样的导学案(有理数乘方运算).
例题:将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报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猜猜看,这时报纸有几层?
a)将报纸对折1次、2次、3次、4次、5次等,数一数,这时报纸有几层?
b)每对折1次,所得层数是对折前的几倍?
c)把实验的结果填入表1.
表1
这比起直接给学生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更能吸引学生,也更能让学生明白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3)对教材的再加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要用教材进行教学,就必须认真学习教材、准确加工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合理拓展教材,把教材加工为适合学生学习的“美味佳肴”.
例如:在“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的教学中,通常很多教师就在PPT 上打几幅图,让学生观察图案,发现不一定都能摸到红球,从而引出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及不可能事件.在提前知道每个箱子里有什么球的情况下,学生的兴趣无法被激发.不过,笔者曾听过某位优秀的教师上这节课,他是通过用不透明的三个袋子,里面装着游戏所需的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明白两类事件是在事先知道的情况下才能确定的,要是事先不知道袋子里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我们就不能确定其是否为确定事件,这比起直接给学生图片更能吸引学生,也更能让学生明白各类事件的概念.
还有许多方法,如:提问—复习法,练习—综合法,演示—议论法,检查—预习法,故错—引入法等,合理地对教材及例题再加工是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一种体现,也是编写者教学经验的总结.
4)尊重学情的差异,对教学问题分层次设计
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教学问题的设计需要循序渐进,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加深.具体而言,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思维方式是由具体到抽象,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也应该从具体入手,逐步升华,要体现教学生活化、由课外到课内再到课外.其次导学案要注重问题意识,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欲望,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导学案的设计应该围绕问题逐步深入.最后,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层次感,什么时候铺垫、什么时候深入,应该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3 学生和教师如何在课堂使用“导学案”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导、学、练、测、评为主线,通常我们采用各种方式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如下.
1)培养学生自习能力
预习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效率,只有通过预习,学生才会知道本节课的大概框架,知道旧知和新识之间的落差在哪里.预习难在自习,学生的自习能力需要培养,这就需要导学案作为指引,在学生容易遇到难点的地方及时点播,讲解突破途径.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注重听课方法,45min课堂要有效率
课堂的45 min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间,年级越低越明显.笔者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a)多思考、多质疑、多联想.
b)提高对细节的敏感性,注意教师课堂中语调的变化、动作的指引、教具的作用,要去思考教师为什么会举这个例子.
c)学会辨别课堂的重点、难点,特别是教师点出来的时候应当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在重点和难点出现的时候要会标记,会课后重构知识加强联系.
3)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实效训练
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一定要加强训练.加强训练并非简单地等同于题海战术,好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要点和变形.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选好题、好好选题.学生的性情不一、性格也不一,高中阶段的学生也是如此.学生普遍自觉性不高,课堂的练习对很多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自觉的学生,课堂精练有利于他们课后升华;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这更是迫切的需要.
课堂训练最好要结合小组分工和讨论,寓学于乐.中学生好动的特点,使他们很难将精力专注于课堂中,这就要求教师多形式地进行教学和训练.另外小组合作还可以起到发现不足的作用,突破学生的学习瓶颈.
4)有效反思
教学需要反思,没有反思就很难进步.课后及时的反思既可以总结课堂好的经验,还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课堂的不足.教学的反思要注意时效性、系统性、书面性、深度性.
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应该注意时效性.根据遗忘规律,课后及时反思效果往往是最好的,听课之后的反思就是很好的反思时机.第二,系统性的反思会让反思具有深度.第三,书面性,头脑中的反思会容易忘,动动手、写写教案、写写论文效果会好很多,也更有深度.
总之,无论是对于教学还是对于教师成长,导学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希望大家能利用好导学案,也希望本文对于教师的成长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