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介入导管室的应用效果

2020-08-13张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4期
关键词:服务质量导管常规

张悦

(吉化集团总医院,吉林 吉林 132021)

0 引言

介入导管室为临床上重要治疗场所,人员配置、护理质量要求较高[1-2]。对介入导管室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虽能够按时完成护理工作,但却忽视了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评分,造成护理管理模式无法进一步完善,造成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效果受到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介入导管室护理服务质量,本文作者作出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数字法选取2018 年9 月至2019 年6 月我院导管室22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护士均为女性,中专学历8 名,大专7 名,本科以上7 名,职称:护士12 人,主管护士6 人,护士长4 人,工龄为1-15 年,年龄为20-44 岁,平均(32.00±3.46)岁;选取2018 年9 月至2019 年2 月护士分为常规组,选取2019 年2 月至2019 年6 月护士分为护理组。随机选取各区间段78 例患者为服务对象,年龄30-64岁,平均(47.00±5.8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对常规组所有护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工龄、护理水平等,给予护理人员相应工作范围等。对护理组护士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①分层级护理小组。根据护士的工龄、学历、护理水平等情况,将其分为组长、初级、中级、高级责任的职位,其中,由本院科室长、护士长担任该护理管理组长。之后,根据护士的不同层级合理分配工作,以及介绍相关工作范围,初级责任为护士任职,中级责任由护师任职,高级责任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任职。②不同层级的必备技能。初级责任护士必备专业的基础护理技能,能够熟练地对患者进行日常基础护理,对于上一层级安排的工作,并顺利按时完成;中级责任护师在必备的护理技能之外,还需充分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地对各项仪器进行过操作使用;高级责任主管护师必备护理技能之外,具备专业的抢救知识与能力,应用于抢救危重患者,与此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并积极配合医生的需求,可自主完成为患者拟定护理措施;组长应对护理人员进行监督与管理,并指导带领其完成日常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服务质量评分,对两组护理管理满意情况进行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标准:科室主任与护士长对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文书、医患沟通四个方面的评价,每项分数为25 分,每份问卷为百分制,分数越高,代表护理服务质量越高[3]。患者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对患者有关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进行评分,100分为满分,非常满意:87-100 分;满意:70-86 分;一般满意:56-69 分;不满意:0-55 分[4]。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21.0 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定性资料,±s用来表示定量资料,t检验,P<0.05 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常规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低于护理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服务质量评分(±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服务质量评分(±s)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服务态度 护理文书 医患沟通 总分常规组 22 16.79±3.95 17.09±1.98 14.30±4.43 16.34±1.04 80.32±4.31护理组 22 22.67±2.23 23.50±1.07 23.20±1.02 22.89±3.14 97.23±2.15 t-----16.467 P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满意度。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组,经检验χ2值为13.65,P值为0.000<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比较两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常规组护士手术台数为3121 次,漏查抢救车4 例,耗材设备不全3 例,不会操作先进仪器3 例,错/漏收手术费5 例,不良发生率为19.23%;护理组护士手术台数为3240 次,漏查抢救车1 例,耗材设备不全0 例,不会操作先进仪器0 例,错/漏收手术费0 例,不良发生率为1.28%,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护理组,检验结果显示,χ2值为13.65,P值为0.000<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介入导管室作为医院重点科室。护士护理服务质量可直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表明[5],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介入导管室,应用效果不十分显著,采取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介入导管室,有助于促进护理服务质量体系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确保患者得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效果。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包括为分层级护理管理小组、职能分配两方面的内容。通过分级护理管理小组方式,根据护士的工龄、学历、护理水平等情况,进行分级,分为组长、初级、中级、高级责任职位,其中,科室长、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并且根据不同等级划分工作责任和工作范围,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有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服务质量。采用职能分配方式,根据不同层级的责任护士应具备不同的技能与护理,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规范工作标准,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护理服务质量,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满意度。组长应对护理人员进行监督等,并指导带领其完成日常工作,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以及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介入导管室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服务质量导管常规
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研究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常规之外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质量的提高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