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胸腔镜辅助内固定术对比传统手术治疗肋骨骨折的效果

2020-08-13于涛张秋生齐拥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4期
关键词:肋骨胸腔胸腔镜

于涛,张秋生,齐拥军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北京 102300)

0 引言

肋骨骨折是一种由于外来暴力所致的胸部损伤[1],在临床上大多使用手术进行治疗。近几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与肋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当中,并且由于其创口小、疼痛轻以及恢复快等优势[2],受到众多患者的一致好评。本文选择了86 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胸腔镜辅助内固定术对比传统手术治疗肋骨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与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86 例肋骨骨折患者(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与观察组(胸腔镜辅助内固定术)各自均为43 例。所有患者均存在肋骨骨折的明显症状,且经过影像学等技术的临床诊断进行确定,并排除其他重大疾病患者。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8 例;年龄43-67 岁,平均(51.5±3.4)岁;依据骨折原因进行统计,其中车祸21 例、坠落19 例、人为暴力2 例、挤压1 例。观察组中,男24 例,女19 例;年龄42-68 岁,平均(51.3±3.5)岁;依据骨折原因进行统计,其中车祸22 例、坠落18 例、人为暴力2 例、挤压1 例。两组骨折患者的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全麻后,根据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对手术切口做出合适的选择。切开肋间肌及骨折前肌群,根据手术需要,将肋骨骨折端充分暴露于手术治疗范围内。切开胸腔后再行打开肋骨,对胸腔进行探查,对肺搓裂伤及出血部位进行处理,给予修复并进行缝合与止血工作。对肋骨骨折端再次进行探查,并选择相应类型的固定板完成肋骨固定。随后抽吸患者肺部的痰液,检查其肺部表面是否存在明显的漏气等情况。冲洗胸腔后,将胸腔引流管置于腋中线的第7 肋间隙当中,逐层闭合患者的胸部。在术后,可依据具体情况情况采取胸腔闭式引流的放置。

1.2.2 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腔镜辅助内固定术治疗: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健侧单肺通气。选择患侧腋中线第7 肋间做切口(1.5 cm),将胸腔镜置入并进行检查,对肋骨骨折情况进行判断。沿肋骨选址进行纵向切口,并尽可能的接近切口,以便于多个未固定肋骨骨折的暴露,仅对主支撑肋进行固定,并在切割皮肤后,将肌肉沿其走向分开,暴露出骨折末端。将骨折端上方切开后,对胸腔内的血液积块进行清除,并采取相应的肺部修复及缝合止血等措施。其固定方式与后续措施与对照组相似。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种治疗方式下的各项手术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

(2)对比两组骨折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VAS)。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共为10分,轻度疼痛是0-2 分,中度疼痛是3-5 分,重度疼痛6-10 分

(3)对比两组骨折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86 例肋骨骨折患者的数据资料全部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文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对比数据存在很大差别。

2 结果

2.1 观察组肋骨骨折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可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各指标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各指标情况对比(±s)

注:2 组对比结果,P<0.05。

组名 切口长度(cm)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术后下床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 18.6±4.5 48.1±5.8 105.6±9.8 4.1±1.6 10.7±2.1观察组 10.1±2.3 40.2±5.7 75.3±8.4 1.5±0.8 6.2±1.7

2.2 治疗前后VAS 评分,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s)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s)

组别 治疗前 术后第4 天 术后第7 天对照组 6.35±0.98 5.03±1.03 3.98±0.47观察组 6.32±1.01 4.01±0.35 1.05±0.98 P>0.05 <0.05 <0.05

2.3 并发症的发生率,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肋骨骨折作为临床胸部损伤中最为常见的损伤类型,其发病率达到了50%[3]。通常情况下,患者由于其肋骨前后的关节脱落,造成胸壁失去支撑,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异常等不良情况,并且伴随胸壁运动的范围逐渐增大,呼吸异常的情况也将越来越明显,对其呼吸循环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4]。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在骨科领域的不断发展,使用胸腔镜辅助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方法可在胸腔镜辅助下将断裂的肋骨重新进行对位固定,以达到解除神经压迫、解剖复位以及重建胸廓支撑的临床效果[5],对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上文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肋骨骨折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评分(P<0.05);观察组骨折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由此可知,胸腔镜辅助内固定术对比传统手术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不仅大大优化了各项手术指标,且对患者的疼痛感及并发症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与改善,可作为临床治疗肋骨骨折的首选方案。

猜你喜欢

肋骨胸腔胸腔镜
59例交通事故致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分析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食管癌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机探讨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迷人肋骨
日安,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