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E 联合DPMS 在重型肝炎肝衰竭的应用分析

2020-08-13覃丽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4期
关键词:肝炎肝细胞血浆

覃丽华

(广西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肝病科,广西 桂林 541000)

0 引言

重型肝炎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肝脏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肝细胞大量坏死,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导致肝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次选取我科室200 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采用PE 联合DPMS 治疗,观察其效果,并做如下现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02 月至2019 年02 月本科室接收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n=200)展开研究,分为2 组(治疗方案),即每组100 例样本。对照组男62 例,女38 例;年龄21-67 岁,平均(41.23±7.82)岁;观察组男70 例,女30 例;年龄22-69 岁,平均(42.54±7.49)岁。排出患有精神疾病,无法进行正常交流的患者。对观察组、对照组基本资料统计比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此次研究。参与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进行护肝、降酶、退黄、促进肝细胞生长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PE 治疗[2]:患者取平卧位,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连接仪器和动静脉,建立循环通路。设置血液泵流速(120 mL/min)、血浆泵流速(30 mL/min),静脉注射适量肝素抗凝,置换血浆2000 mL/次,置换结束后静脉推注适量鱼精蛋白和肝素,弊病回收血液。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DPMS 进行治疗,除每次血浆置换量更换成1800 mL,置换完成后按5000 mL/次进行血浆胆红素吸附及血浆灌流治疗[3]。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2 组患者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过敏、血压低、血钙低、感染等);②统计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TBIL、DBIL、ALT、AST)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SPSS 20.0,计量资料用t、平方差[(EMBED Equation.KSEE3)]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EMBED Equation.KSEE3)、百分数(%)进行检验、表示,2 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中,对照组患者出现过敏、血压低、血钙低、感染等不良反应共10 例(10.00%);观察组出现相应不良反应共7 例(7.00%);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卡方检验,卡方值0.579,P值为0.447,认定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各项指标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BIL、DBIL、ALT 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别,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指标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指标情况对比(±s)

注:2 组对比结果,P<0.05。

组别 TBIL(μmol/L) DBIL(μmol/L) ALT(U/L) AST(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5.57±41.13 219.48±37.09 325.99±34.89 189.66±19.73 1909.98±53.94 619.03±17.69 1497.98±42.39 509.63±18.74观察组 357.03±42.63 177.61±42.00 335.11±30.96 157.63±13.70 1900.04±50.11 584.34±18.83 1499.00±30.16 485.60±7.53 T 0.246 7.472 1.955 13.335 1.351 13.427 0.384 11.898 P 0.806 0.001 0.052 0.001 0.179 0.001 0.701 0.001

3 讨论

引起重型肝炎肝衰竭的原因有多种,在我国主要有: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儿童还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毒性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在机体内积累,逐渐引起肝细胞的变形、凋亡、坏死,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4]。该疾病具有进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PE 作为临床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常用方法,能分离全血浆和选择性分离血浆中的成分,清除有害大分子,调节内环境的紊乱,延缓疾病的发展,但该方法无法充分代偿患者,因此治疗效果不佳[5]。有相关报道显示,DPMS 作为一种非生物人工肝的代表,在与PE 联合使用时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缓解血浆短缺[6]。从文中的数据可知,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过敏、血压低、血钙低、感染)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指标(TBIL、DBIL、ALT、AST)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血清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 <0.05)。由上所述,PE与DPMS 联合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少血清成分的破坏,加速肝脏的恢复,从而控制病情的发展,值得临床上的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肝炎肝细胞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