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基层医院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08-13陈金妮
陈金妮
(东莞市东坑医院 护理院,广东 东莞 523451)
0 引言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他因素引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体重明显下降、多食、多饮等,若无法及时控制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当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为主,长期用药也会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很有必要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60-90岁,平均(75.72±4.58)岁;病程1-13年,平均(5.81±3.62)年。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60-90岁,平均(76.62±3.97)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62±3.11)年。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可知两组患者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对比。
1.2 临床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不存在意识障碍情况,具有正常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者;②和WHO诊断标准[2]相符合,两组均确诊为糖尿病。排除标准:①具有急性并发症者,例如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②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①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发生病由与预防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②药物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服用胰岛素药物,让患者意识到遵医用药的重要性。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使用低脂肪、低糖药物,并叮嘱患者戒酒戒烟。④日常护理。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病情,检测患者血糖含量,告知患者或患者家属相关注意事项。
1.3.2 观察组:①了解患者情况。老年患者认知水平不高、记忆力减退,患者掌握知识的程度不高,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可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文化水平、学习能力等,记录下相关的资料,全面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②健康教育。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采取多样化的健康宣教方法,比如针对偏爱视力学习的患者采取小手册阅读、幻灯片教育等形象的教育方式;针对偏爱听力学习的患者可组织其参加讲座,让护理人员采取一对一的教育方式给其讲解相关的知识,加深患者的印象。③心理疏导。该疾病治疗时间长,且部分患者需要终身用药,极易产生不良心理如绝望、焦虑、不安等,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应主动给患者沟通交流,给其说明不良心理对患者体内激素干扰及其疾病治疗的影响。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疏导,给其更多的鼓励与安慰,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④运动指导。叮嘱家属陪同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定期称量体重,制定科学饮食方式,帮助其科学减肥,通过运动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与心肺功能。⑤知识指导。现阶段,临床对护理知识具有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具备良好的护理基本常识和护理素质,从而正常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医院要定期的对医护人员开展知识指导,促进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有效提高,在具备丰富护理知识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从而将优质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医院需要积极培训护理人员,使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从而在有相关状况发生时给予患者正确、及时的处理。技能培训具有比较宽泛的范畴,各种技能的高低对患者生命健康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因此需要积极培训各项技能,从而使各种危机得到有效化解,有利于保证患者康复。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指标与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应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每项十分,共十项,总分100分[3]。若分数小于60则表示不满意,分数大于60小于80分为基本满意,大于80分为满意。满意度=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以%、(±s)分别表达计数与计量资料,若结果为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指标。实施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前者优于后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指标(±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饭后2 h血糖对照组 40 10.11±1.73 9.55±2.40观察组 40 7.35±2.23 6.48±2.25 t-2.97 2.45 P-<0.05 <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较观察组相比前者低于后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糖尿病这一慢性疾病在临床中存在较高的发病率,若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将会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各种负性情绪,使患者的病情状况不断加重。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糖尿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血浆中葡萄糖水平增高,最终引起脂肪、糖、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具有发病周期长、早期症状少的特点,属于慢性病,并不利于早期诊断[4]。因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用药治疗,因此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负性情绪,进一步加重病情。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围绕患者这个中心点开展护理工作,站在病人的角度,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充分体现出来。
传统的护理方式单一,对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还会增加至于难度,因此很有必要探索新的护理方式[5]。而协同护理模式则属于新型的护理方式,该护理模式主要是以责任制护理为基础,发挥了病人的自我护理功能,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到健康护理之中,便于高效与创造性的利用现有的资源[6-7]。同时协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社会性的重视度较高,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使其将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起来,同时使患者的社会、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从而促进患者疾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本次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参与到患者日常生活中,并要求患者家属也参与其中,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护理效果。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护理后观察组无论是血糖指标还是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前者均优于后者,这表明协同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更好,更受患者及其家属的青睐。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也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