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职业教育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探索
2020-08-12龙柳萍
[摘 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是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中国市场最为普及的社交媒体,微信为职业教育留学生的教育教学构建了合作学习的平台,成为提升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助力。文章从提升微信互动质量、加强基于微信的教学活动设计、关注微信文化环境等三个维度,探讨了基于微信的职业教育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微信;职业教育;留学生;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0)04-0053-04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智能手机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逐渐进入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视野。职业院校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对留学生实施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需要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运用磋商、反馈、评价等方式,进行大量的言语交际以促进合作,这对来自不同语言文化、不同习俗的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留学生使用微信的行为、分析基于微信的教学交流互动效果,研究如何提升基于微信新媒體平台的在线学习效果,这对提升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是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微信对留学生实施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21世纪以来,新媒介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作为即时交流工具,微信的功能开发日臻完善。借助微信平台,可以方便快捷地满足大众有效整合聊天、分享信息资源、参与公众平台互动等基于移动网络的社交需求,这使得微信在当代中国人的社交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中国市场普及率最高的社交媒体,据《微信2018影响力报告》显示,微信在2018年的月活用户已经达到10亿[1]。
大众媒体对留学生适应新的文化环境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人普遍使用的微信也成为许多来华留学生首选的社交媒体工具。匡文波等研究者的调查显示,在进入中国学习后,65.63%的留学生在1个月内就安装并使用微信,微信在助力外国留学生运用中国语言、理解中国文化、加强与中国人交流互动、主动融入中国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使用微信平台开展的交流互动,是留学生实施跨文化交际的途径,其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留学生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是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留学生围绕专业学习开展研究、创新的基础。留学生在借助微信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与教师、学习同伴反复开展磋商、反馈、评价以及合作,从而实现自己的知识构建,显然这个过程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介入。
跨文化交际能力要通过交流来培养。微信可以发送文字、转换语音、分享视频,作为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为留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助力。例如,输入文字可以帮助留学生练习汉字的拼音、笔画和结构,发送、转换语音可以锻炼口语和听力,分享视频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这为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交际能力是语言水平的评价标准之一,基于微信平台的学习模式为留学生中文水平提升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也为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提供了良机。
(二)留学生扩大交际圈的平台
使用微信可以获得生活便利,这是吸引留学生持续使用微信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微信支付等功能,便于留学生参与公共交通、快捷完成购物支付,使留学生群体真实体验到在中国生活的方便快捷,这种便捷有助于增进留学生与中国人交流、扩大在中国的交际圈。
微信不仅有即时通讯功能,还有朋友圈功能,使用微信不仅能扩大留学生在中国的交友范围,同时可以通过朋友圈在群组内分享自己的生活、了解朋友的生活动态以及获取资讯信息等,有助于维持与朋友的联系。利用微信提升平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也能助力外国留学生适应中国的生活环境,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二、职业教育应用微信提升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是中国教育重要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变革,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在留学生教育中开展交互式学习,这是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职业教育教师借助智能手机的微信新媒体平台,利用微信即时通讯的功能构建实时交流的真实语境,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连接身处各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助力学习者实现知识构建,开展跨境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对于职业教育的留学生跨境教育而言,应用微信等新媒体,可以有效解决留学生教育跨境开展现场教学成本较高的问题。
应用微信平台合理设计、规划教学,有助于加强中国教师与留学生以及留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留学生语言学习效果,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运用微信朋友圈功能,组织群组内部围绕学习的主题内容,开展学习研究与讨论互动等,使微信成为留学生探讨问题、交流学习的重要渠道,还可以不断激发留学生新的沟通需求,使之得到更多跨文化交际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职业教育应用微信提升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探索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教育背景的留学生多样化的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学习环境等因素,使得微信群组内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不一致,同时,留学生个体与中国文化、中国教育的心理距离、个体跨文化适应力、跨文化移情能力等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会产生影响,文章将立足于微信互动质量、微信活动设计、微信文化环境运用之上,提出基于微信学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策略。
(一)提升微信互动的质量
提升留学生微信互动的质量,要在确保留学生微信互动数量的基础上,提升互动深度,互动深度会对留学生的知识构建以及提升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基于网络的交流,其互动深度与互动数量是有相关性的,只有彼此的互动达到一定数量时,其交流的深度才可能显现。但留学生使用微信平台进行互动时,由于留学生个体的语言能力、文化背景等不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会呈现较大的差异,留学生个体的发言数量可能会有大的差别,个别学生可能会占据发言总数较大的比例。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留学生有兴趣、能发言的问题,给与每位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保证留学生微信互动的数量。
关于互动深度,研究者何克抗以Gunawardena的五级模型建构为基础,分别描述了浅层次互动、深层次互动交流的特点,并特别针对微信互动的特点增加了一项“无关互动”,形成评价互动深度的六级编码[3]。何克抗的研究证明了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合作学习的互动交流时,交互数量与交互深度并未直接体现为正关联。由于微信群组内交流时,可以多人同时发言,每个人的发言可能会有发散性,导致转向新的话题或话题之间相互穿插,最终难以表现为清晰的话题链。群组内言语频次较高、文字数占比较多的,可能是与当下研究主题无关的问候、人际交流、闲聊的言语,造成微信群组内交互数量较多的时候,能表现知识建构、产生新知识的深度互动反而较少。当然,交互数量多但互动深度不够,这不是微信互动特有的问题,研究者对基于QQ、微博等其他新媒体平台的互动交流进行分析时,也发现存在交互文字数量大但交互质量有待提升的现象。
研究者崔向平等研究了微信平台支持下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指出在推动构建校际协作的情况下,学习者之间的深度互動数量会超过浅层次互动,这证明了基于微信的学习环境是可以有效支撑深度互动的[4]。微信平台要实现深层次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交流,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不仅仅关注网络支撑环境,还要关注基于微信的团队文化环境,有意识地借助微信群组建构协作学习的共同体,从而增加有效交流的频次,促进深度互动。
(二)加强微信互动活动的设计
并不是所有的互动都有助于学习者知识建构,没有设置任务目标的交流互动类似于“闲聊”,虽然可能会增加交流各方彼此的感情,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交流者之间理解彼此国家的历史文化,但对于推进互动深度难以产生直接影响。互动活动设计是影响网络交流互动深度的因素之一,基于微信的交流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逻辑是协作解决问题,其精髓在于通过活动设计促进协作。
首先要对微信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并进行深度探讨,推动重组课程,按主题组织学习内容,针对具体内容按“适合线上教学”“适合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不适合线上教学”等进行分类,划分出微信线上互动交流内容、学生课后交流内容等。
针对适合微信学习的活动,应设定具体时间、任务、目标和成果形式,还应设计具体的阶段目标,对能反映成果内容及要求的交流方式进行约定。确定了目标成果的活动设计可以为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留学生在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交流过程中,可能会碰上各种障碍,包括互动交流的障碍,这需要通过协作、语义协商解决问题,这显然有助于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微信实时交流的特征满足留学生通过协作协商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基本需求,微信平台构建的真实语境下,教师和留学生之间的信息差促动留学生交流的需求,为师生之间主动互动创造了基础。研究已经表明,通过协作解决问题的活动能够促进深度互动。作为教师需要研究解决的是,围绕跨文化交际提升的活动设计中任务及目标成果的设计是否真的对互动深度有影响,是否真的有利于促动留学生通过协作平等地参与知识构建,是否真的有助于提升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学习成效。
(三)重视微信文化环境的影响
职业教育师生对微信平台教学资源的解读、加工、整合、建构,师生群体的网络使用风格、交际风格等要素,会影响群组构建的文化环境特色,进而会对互动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学习参与者的知识背景和经验的多样性对群体交际会产生“双刃剑”的影响效应:参与者知识背景和经验的多样性可能促使群体从多角度出发研究问题,从而刺激团队创新;多种方案的比对择优,可能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影响也可能是负面的,互动只是为了弥平分歧,从而影响互动的深度。
在微信互动中,相对于网络支撑环境的硬件条件,教师作为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对交互的影响值得关注。教师要善于利用微信文化环境激发留学生互动交流的兴趣,以留学生的主动协作问题解决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交流互动过程中,每个人可能会拘囿于自身对语言文化的解读,减少进一步的探讨,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互动交流的深度推进,教师应该尽力避免。
作为微信文化环境因素之一,学生会喜欢使用微信特有的表情符号功能代替语言文字表达,表情符号生动有趣且能够增加交互频率,但是有些表情符号表义不明,大量使用会导致语义模糊,容易引起留学生的误解,甚至使讨论偏离主题,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及时甄别。
师生应该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文化环境,助力留学生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了解生活习俗以及参与社会活动,例如,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等制作相关汉字游戏,通过多媒体的方式,生动展示中国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或者创办微信公众号推送中文学习文章开展中国文化交流互动,或者利用微信群组设置学习主题,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新兴词汇表达,增强留学生语言运用的时代感以及现代中国文化的融入感。
“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职业教育留学生群体不断壮大。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基础,为跨文化交际搭建起便捷的平台。因此,准确认识和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独特优势,可以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微信2018影响力报告[EB/OL].(2018-5-14)[2020-5-15]. https : // xw.qq.com/cmsid/20180514 A1TCXT00%EF%BC%8E.
[2]匡文波,武晓立.跨文化视角下在华留学生微信使用行为分析——基于文化适应理论的实证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3]赵婴,何克抗.基于微信的跨文化网络交流互动深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10).
[4]崔向平,李东辉.促进深度学习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理论框架与个案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7(4).
[作者简介]龙柳萍(1970-),女,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责任编辑 杨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