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镇痛效果的对比
2020-08-12裴路胡美忠
裴路 胡美忠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肋间神经阻滞(IN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镇痛效果的对比。方法:选取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70例,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术中出血大于800ml,需扩大根治切除,中转开胸,手术时间大于2h以及术后送出室前除常规静脉镇痛需额外用药的病例不被纳入统计。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组,就应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双腔管置管(S组,n=35)与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双腔管置管(I组,n=35)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按术后出室首次加用镇痛药时间统计)、阻滞平面,术后两组不同时间点静息及咳嗽时VAS 评分。结果:S观察组阻滞操作用时明显短于I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滞起效时间与麻醉平面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2h、7h、12h、静息和咳嗽状态下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在12h时点,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应用前锯肌平面阻滞镇痛,阻滞操作用时更短,阻滞持续时间更长,镇痛程度更好。
关键词: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肋间神经阻滞;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作为近年来胸壁区域阻滞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由于在围术期应用过程中具有简便性以及易操作性,而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所以常被用于胸部手术的镇痛治疗[1]。本次研究对相关病例进行选取,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肋间神经阻滞(IN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镇痛效果展开探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70例,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术中出血大于800ml,需扩大根治切除,中转开胸,手术时间大于2h以及术后送出室前除常规静脉镇痛需额外用药的病例不被纳入统计。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组,S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介于20-70岁之间,平均(46.4±2.15)岁;I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介于20-69岁之间,平均(45.8±3.16)岁。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方法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组):本组患者取仰卧位,用部位标识笔标记手术侧腋中线,将高频线性超声探头长轴放在锁骨上胸廓锁骨中线的矢状面上,沿锁骨中线向下滑动探头探寻第五肋骨,确认后沿第五肋滑向腋中线,第五肋骨与腋中线交点处为穿刺部位,探头在腋中线长轴下可辨识浅表的背阔肌、上方的大圆肌及深面的前锯肌,由尾侧向头侧平面内进针,当针尖位于第五肋骨上前锯肌深面时注入1-2ml生理盐水,确认位置后注入10ml的0.33%罗哌卡因,退针尖到前锯肌的浅面注入15ml的0.33%罗哌卡因,阻滞起效测定后行双腔管置管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I组):本组患者取手术侧在上的侧卧位,用部位标识笔标记手术侧腋前线,将探头长轴依线置于腋前线处,从头部缓慢的向尾部滑动探头,依次辨别各肋骨以及肋骨上的肌肉,平面的进针,将进针的方向朝向肋骨的下缘肋间神经处,每肋间神经注入5ml的0.33%罗哌卡因,于第二肋到第六肋处中的五个肋间隙将25ml的0.33%罗哌卡因注入,阻滞起效测定后行双腔管置管全身麻醉。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阻滞情况,包括阻操作滞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平面;(2)对比两组术后不同状态不同时点疼痛评分。应用VAS法评定,以0-10分为评测范围,分值越低,疼痛越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开展统计工作,计数应用(%)表示,通过卡方检验获取结果,计量应用(x ?±s)表示,通过t检验获取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阻滞情况对比
观察组阻滞操作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滞起效时间与麻醉平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术后不同时点不同状态疼痛评分
两组术后2h、7h、12h静息和咳嗽状态下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在12h时点,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統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由于胸腔镜的手术在术后常有强烈的疼痛感,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呼吸功能,导致通气功能的效率下降,出现肺部感染或是肺不张的情况[2-3],更严重时会出现呼吸窘迫,因此有效的控制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是重要的措施之一,相关的研究证明显示,患者在接受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肋间神经阻滞的治疗,术后的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并且副作用情况较低。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通过对两种胸壁区域阻滞方式进行对比观察,前锯肌平面阻滞组的阻滞操作时间比肋间神经阻滞组的操作时间短,阻滞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两组术后2h、7h、12h静息和咳嗽状态下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在12h时点,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应用前锯肌平面阻滞镇痛,阻滞操作用时更短,阻滞持续时间更长,镇痛程度更好,不失为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良好选择。
参考文献:
[1]钟微微,夏洪莲,安佰柱,师丹,徐建军. 超声引导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与椎旁神经阻滞用于手术治疗气胸患者镇痛效果的比较[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0,41(01):83-86.
[2]周桥灵,戴鹏,刘洪珍,赵伟成,贺俭,梁桦,王汉兵. 3种浓度罗哌卡因的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 重庆医学,2020,49(07):1078-1081.
[3]张隆盛,林旭林,张欢楷,杨铎,林耿彬,苏泽耿,张顺才,黄志良. 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01):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