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2016-08-11闫鑫汪慧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术后镇痛效果

闫鑫+汪慧娟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85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 分别接受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阻滞麻醉, 术后均留置镇痛泵。比较两组术后2、4、8、12、24、48 h的疼痛情况、镇痛效果及术后36 h的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2、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 h镇痛泵按压次数为(7.5±2.6)次, 少于对照组的(12.1±3.1)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 可考虑在下肢骨科手术中使用。

【关键词】 下肢骨科手术;术后镇痛;不同麻醉方式;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117

目前由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受到广泛关注,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也越多的应用于外科手术[1]。相比于全身麻醉,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不仅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也可减轻机体对疼痛的应激反应[2]。本研究在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进行镇痛, 与全身麻醉相比, 收到了较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行下肢骨科手术的85例患者, 其中男46例, 女39例;年龄27~61岁, 平均年龄(55.7±12.5)岁;手术类型:股骨骨折内固定23例, 全髋置换24例, 胫腓骨骨折内固定19例, 膝关节手术19例。排除术前24 h内使用镇痛药物、有阿片类药物使用禁忌及不能配合疼痛评分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中男22例, 女20例;年龄27~58岁, 平均年龄(54.1±13.8)岁;手术类型:股骨骨折内固定13例, 全髋置换11例, 胫腓骨骨折内固定8例, 膝关节手术10例。观察组中男24例, 女19例;年龄29~61岁, 平均年龄(57.2±14.5)岁;手术类型:股骨骨折内固定10例, 全髋置换13例, 胫腓骨骨折内固定11例, 膝关节手术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麻醉方法 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 于静脉留置针连接镇痛泵, 镇痛药物采用200 μg舒芬太尼加100 ml生理盐水, 以2 ml/h匀速给药。而观察组接受硬膜外阻滞麻醉, 于硬膜外阻滞导管外接镇痛泵, 镇痛药物采用0.75% 罗哌卡因20 ml加生理盐水至100 ml, 以2 ml/h 的速度匀速给药。两组术后均留置镇痛泵, 保留48 h后拔出镇痛泵。

1. 3 观察指标 采用VAS评价术后2、4、8、12、24、48 h的疼痛情况, 评分0~10分, 其中0分表示无痛, 而10分表示最痛, 由患者选择一个数值来表示疼痛程度;采用Prince-Henry术后疼痛5分法, 0分表示咳嗽时无疼痛, 1分表示咳嗽时才有疼痛发生, 2分表示深度呼吸时有疼痛, 3分表示静息状态下有轻度疼痛, 4表示静息状态下有剧烈疼痛。同时记录术后36 h的镇痛泵按压次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 随着术后观察时间的延长, 两组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 术后48 h达最低水平;观察组术后2、4、8、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 2 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镇痛评分 随着术后观察时间的延长, 观察组的镇痛评分逐渐降低, 术后48 h达最低水平;观察组术后2、4、8、12、24、48 h的镇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 3 术后的镇痛泵使用情况 观察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为(7.5±2.6)次, 少于对照组的(12.1±3.1)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科手术常采用静脉或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 在临床上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且镇痛作用强的优势, 可满足个体化镇痛需求。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 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术后VAS评分和镇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硬膜外阻滞麻醉在下肢骨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全身麻醉, 可能原因为罗哌卡因的心血管毒性小, 阻滞时间长, 故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显著[3]。此外, 舒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药物, 作用时间较短, 同时痛觉超敏现象表现的越明显, 且该药的超短半衰期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较差的镇痛效果。

在骨科术后镇痛中, 镇痛泵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普遍采用患者自控镇痛, 可根据疼痛情况来自行控制麻醉药物用量, 若当术后镇痛效果较差时, 则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多[4]。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36 h的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 从另一方面也表明硬膜外阻滞麻醉在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较好。此外, 在使用镇痛泵的同时应加强镇痛泵的安全管理, 以确保患者正确使用镇痛泵, 继而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接受硬膜外阻滞麻醉者的肢体感觉、运动恢复的较迟, 故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早期主动运动, 故为避免静脉血栓的发生, 在患者返回病房后, 可给予下肢肌肉相应按摩和被动运动。

综上所述, 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 可降低疼痛评分及镇痛泵使用次数, 可考虑在下肢骨科手术中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志钢, 卢建华.帕瑞昔布钠用于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术后镇痛的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14):1116-1117.

[2] 姚喜红, 李欣, 陈姝姝, 等.罗哌卡因复合吗啡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 29(2):196.

[3] 邓宏平, 黄兰菊, 黄涌, 等.静脉泵注布托啡诺联合鞘内吗啡用于下肢骨科手术术后镇痛的观察.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4, 20(7):527-528.

[4] 晏丽, 陈武荣, 苏喆, 等.帕瑞昔布钠联合PCEA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观察.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34):46-47.

[收稿日期:2016-03-22]

猜你喜欢

术后镇痛效果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氯诺昔康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分析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乳癌根治术后镇痛
不同方式的镇痛方法对于老年髋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小剂量氯胺酮术后镇痛的临床使用价值
没效果
羟考酮复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的应用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