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艺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
2020-08-12寇文淑
寇文淑
摘要:服务社会是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艺术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既包含一般院校的共性,又有与众不同的艺术职业特性,它以“培养艺术人才、推动艺术理论研究、促进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服务方向,致力于推动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新时期的艺术职业院校应结合时代背景需求,以政策指引为导向,明确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发展新方向,强化内涵建设,助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新时期;艺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行业市场呈细分趋势,越来越求精求益,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作为专业基础技能培育的起点,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艺术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艺术人才、推动艺术理论研究、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为办学定位和服务方向,是兼顾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推动国家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新时期,以政策导向为切入点,积极探索艺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不仅有助于我国艺术职业院校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加强自身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艺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意义
(一)是推动国家職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问题。虽然,近几年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大力号召下,这一现象有所改变,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还是未能彻底扭转,受重视程度依然不足。而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致使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矛盾越来越激烈。为各行各业输送艺术领域的技能型人才,弥补技术人力资源缺口,正是各艺术职业院校当下社会需求最根本的服务职能之一。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各艺术职业院校积极加强探索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响应国家政策文件要求,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更是助力最终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稳步高质量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已基本得到保障,追求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仅是我国人民,现已成为全世界各国人们的热切愿望。
艺术职业院校作为推动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应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社会服务水平。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促发展,是践行艺术职业院校历史使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手段之一。
(三)是艺术职业院校强化自身内涵的重要举措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是职业院校增强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是有机统一的又是相互促进的。
各艺术职业院校通过社会服务能力的实现,可以有效获取社会人才需求动向,了解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提升与之相关的科研能力建设。这样不仅可以及时调节人才培养定位,对外向社会输出能够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对内不断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增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在社会服务活动中检验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把控学校科学研究方向,增强相关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不断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各艺术职业院校强化自身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艺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途径
社会服务是指学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直接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做的经常性、具体性、服务性的活动。而艺术职业院校作为职业院校的分支之一,其社会服务职能既包含一般院校的共性,又有与众不同的艺术职业特性,它以“培养艺术人才、推动艺术理论研究、促进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服务方向,致力于推动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根据教育部2010年修订的《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来看,文化艺术类专业共计35个,包括:音乐、舞蹈表演、戏曲表演、曲艺表演、戏剧表演、社会文化艺术、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音与节目主持、图书信息管理、文物保护技术、美术绘画、美术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与工艺、民族织绣、民族工艺品制作等。这些专业涵盖的社会活动范围相当之广,贯穿在各行各业之中。纵观目前我国各艺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建设情况,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自身社会服务职能的。
(一)通过教育、培养艺术领域优秀学子,为各行各业输送技能型人才
教育、培养艺术领域优秀学子,为各行各业输送技能型人才,是各艺术职业院校实现自身社会服务职能的根本途径。
各艺术职业院校依托自身特色专业优势,在师资建设方面采取培训交流、在职进修、观摩研讨等方式,不断提高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增强实用人才培养能力。在学生培养方面采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围绕实践”等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现学校学习技能与职业应用技能的有效衔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社会各艺术相关领域输送大量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
(二)通过技术研发、理论研究,推动艺术领域学科知识体系不断丰富
无论普通高校还是艺术职业院校,所有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丰富和完善。目前我国各艺术职业院校主要是以互相学习交流为媒介,广泛认知。在技术上取长补短,在交流中互借互鉴,然后结合本校实际,在实践中去规范教学标准,提升专业技术,尽可能形成校本教材,推动相关学科知识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三)通过各平台共享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交流,服务区域文化发展
现阶段各艺术职业院校主要是通过电视台、文化站、广播站、社区文化中心、微信微博、各类视频网站等平台,或者是“戏曲进校园”“民族工艺品展览”“学校艺术惠民工程”“对口支援”等活动,走进社会公众的视野。
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陶冶人们的艺术情操,增强人民群众对艺术文化的了解,提高人们感受艺术美、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激发人们对艺术文化的兴趣与追求,进而带动区域艺术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四)通过创作、展演优秀文化作品,促进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对此,各艺术职业学校主要以经典艺术重现、艺术作品再创等为抓手,实现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例如:我校国标舞专业在华尔兹、探戈、狐步等舞种的基础上,融入江南烟雨、荷花、油纸伞、旗袍等民族文化元素,创作了舞蹈作品《雨荷》,在各类赛事中屡获嘉奖的同时,也较好地践行了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影视表演专业创编的话剧《山果》,围绕“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的创作理念,通过对主人公乐观、善良、坚韧、执着等品质的精彩演绎,激起了观演者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期待。这些活动是推动艺术职业院校运用新时代中国特殊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有效尝试。
三、艺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方向
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时间节点,新时期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和文化发展有了新定位。艺术职业院校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生力军,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响应国家改革创新政策,完善创新社会服务职能建设路径,这是各艺术职业院校发展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德行”是衡量一名学生品质好与壞的重要标志。
一方面,新时期为践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各艺术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健全德育体系框架、完善德育工作实施细则、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德育活动课程化常态化、定期开设心理辅导课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党建带团建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德育的深度、广度,丰富德育的方法、手段,将德育工作日常化、常态化,避免边缘化、形式化,将其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开启德育工作的全维度创新,让德育工作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时时刻刻不忘德育根本。
另一方面,经过对全国各地百余家艺术院团和艺术文化企业的调查了解,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初入岗位时,普遍存在工作无目的、无规划、无追求的问题,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独立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让这些学生树立起适当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才是激发其自身不断努力进步的重要内驱力。因此,各艺术职业院校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将其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务必在其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其用专业的技能服务社会发展需要,实现自身价值,践行社会价值。
(二)以课程调整、教学实践为抓手,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以及艺术高考政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适应变化,各艺术职业院校应不断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与之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通过举办“教学实践周”“优秀学生毕业展演”“学生专业能力定期考核”“校园文化艺术节”“参加各类专业赛项”等活动,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将实践作为成果检验的重要标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以磨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艺术职业院校学子的优势特点可以在社会艺术文化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向各艺术行业输送“专业本领硬,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2019年10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适应职业教育“三教”改革、高职扩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新时代下充分发挥艺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关键力量。各艺术职业院校可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专家引领、集中培训、观摩学习、在职进修、教师专业技能考核、积极举办或参与相关国培项目等方式,保障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畅通、激发教师职业发展愿望、督促教师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水平,实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建成一支教学能力突出、专业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新时代下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优质学子提供有力的师资支撑。
(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推动艺术理论研究的品质提升
教师只有对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地进行总结、提升、推广以及再实践,不断加强理论建设,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助力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新时期,各艺术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健全科研奖励机制、提供必要经济保障、搭建科研发挥平台、鼓励开发校本教材、开展科研专题培训、加强专业带头人引领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专业优势的发展,以理论研究为途径,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不断完善自身短板,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同时激发教师的科研兴趣,培养教师队伍的专业科研能力、水平。致力于使职业教师能积极主动参与国家、省、市、校等各类课题,技术专利或原创歌曲、剧目、舞蹈等项目的申报,以科研成果的推广为途径,为艺术理论研究的品质提升和地方社会发展服务。
(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担负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艺术职业院校必须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践行自身的社会价值,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对此,各艺术职业院校应积极关注国家相关支持政策,如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各艺术职业院校要以学校特色专业为优势,以政策指引为导向,以“戏曲进校园”“专业对口支援”“艺术惠民演出与培训”“参与大型文化演出”“艺术作品创作”等为媒介,增强地方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喜爱,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辐射带动地方文化事业与产业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美玲,袁凤琴.利益趋同与合力构建:职业院校传承民族文化多元参与的案例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2).
[2]霍丽娟.高职院校如何实现社会服务职能[N].光明日报,2008-08-03(11).
[3]于克娟.中国传统文化与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
[4]耿生旺.艺术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9(26).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