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术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20-08-12王艳琼
王艳琼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股骨骨折术;临床护理路径;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6-0254-01
股骨骨折致病原因为患者股骨在受到外界强烈打击后使其偏离正常解剖位置,以局部肿胀、畸形以及疼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下肢正常运动造成严重影响[1]。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因长期卧床极其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影响预后。鉴于此,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股骨骨折术患者,分成两组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分析其临床护理价值。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总计60例。纳入标准[2]:①均经X线检查确诊为股骨骨折,且行手术治疗;②排除合并重要脏器疾病及全身免疫行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本次研究。对照组(n=30):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5-60(41.29±5.33)岁;胫腓骨骨折1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护理组(n=30):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4-59(40.33±5.19)岁;胫腓骨骨折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2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监护、术前检查、指导患者肢体制动以及健康教育等。
护理组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开展如呼吸系统与肌肉训练等,并为患者介绍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注意事项。②术中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③术后护理:术后第1d取卧位,头部偏向一侧,术肢取外展中立位后采用软枕将其抬高,待患者意识恢复后则可行踝关节的拓屈及背屈被动运动;术后第2-3d,将床头提高至30°,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以及踝关节屈伸训练,确保膝关节与髋关节活动度分别在40°与25°内;术后第4、5d,抬高床头至60°,继续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以及踝关节屈伸训练;术后6-7,抬高床头至90°,鼓励患者坐位,并活动上肢,协助患者坐在床边尝试下肢关节伸展,脚尖点地,逐渐进行站立与行走训练 [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 数据分析
以SPSS22.0版本软件建模计算患者研究数据。计数型指标以n、%描述以及(x2)检验,计量型指标以(-x±s)描述以及(t)检验。P<0.05——证明患者试验指标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兩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股骨骨折术后因手术创伤需长期卧床,同时为了能够减少患者躯体疼痛感需配合适量麻醉药物,从而使得患者肌群处于松弛状态,减缓了血流流速,最终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开展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地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地降低股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丽莎.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9,(10):209-210.
[2] 张翠英,张晓莹,张文英.股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8,29(18):2653-2655.
[3] 刘小莉,贾艳玲.股骨骨折术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5):829-830,833.
[4] 陆淑仙,夏翠兰,周运彩, 等.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23):99-100.
[5] 傅园美,李金喜,张晓熊, 等.康复护理在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1):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