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例谈

2020-08-12吴琼

学周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整体把握拓展延伸鉴赏

摘 要: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与提升,应该以整体把握为基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自主自悟为过程,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以拓展延伸为落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此,教师应该是多种角色的糅合者:一个高效的把控者,一个积极的放权者,一个长远的拓展者,引领学生在一个更博大的时空内与古诗词对话,与文学艺术对话,与精神大师对话,让学生走得更远,当然也收获得更多。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整体把握;自主自悟;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62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优秀的古诗词作品更是灿若星河,是丰富学生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必不可少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显得不可或缺。一方面,这是高中语文改革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和精细化之路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这还是对新高考中“加大阅读总量”之要求的有力回应。但在现实中,重背诵轻理解、重技能提高轻人文滋养、重套路释义轻多元鉴赏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语文教改中古诗词学习仍然是薄弱点的尴尬现象仍然困扰着许多一线教师。如何让农村高中生在古诗词鉴赏中收获更多,如何开辟一条既轻松又高效的古诗词鉴赏之路,如何让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成为新高考的助力,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与提升,应创设“整体把握、自主自悟、拓展延伸”的三维谱系,以此让学生感受沉甸甸的古诗词的馥郁与芳香。

一、以整体把握为基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曾经有教师发出感叹:“经典诵读在于‘整体把握,而不在于‘支离破碎[1]。”故古诗词鉴赏同样需要整体把握。单句背诵、字词解释、重点句翻译等“支离破碎”的做法固然有利于高考,但很难从深处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道德素养和精神素养。所谓“鉴赏”,并非肢解为字词句等碎小的记忆和背诵,而是将古诗词置于一个大背景下进行整体把握。一个字或后缀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一个词或牵扯着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一个句子或蕴含着作者几十年的沉沉浮浮。而这一切,单靠碎片背记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引领学生深入诗词的更深处,以“老牛犁地”的深耕的方式去涵泳、去揣摩、去品味,以此真正达到高质量鉴赏的目的。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理解苏轼思想和情感的“崇山峻岭”,单靠文本内透露出的信息是不够的,必须联系到苏轼的人生经历、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更多的与此藕断丝连的相关资料,通过有意义的甄别、对比、欣赏,才能在一个更全面、更整体、更深刻的层面上去理解苏轼。

对古诗词进行整体把握的方法很多,如“一点突破法”,即抓住“文眼”进行突破,文眼在哪里,就在那里多多较真、多多“纠缠”、多多深究。“文眼”并非简单地显现在外面,而是深藏在句中,蕴含在文本的核心深处,非“火眼金睛”不能发现。为此,教师应引领学生“穿行”在语言的多重语境之中,发现那些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着玄机的“文眼”,以此全面把握全诗的整体气脉。实践证明,抓住“文眼”,即抓住了整体把握的“牛鼻子”,学生们的理解也就朝着扎实、高效的方向迈进。

“背景联系法”,即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背景去整体把握古诗词。有些古诗词本身就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有的古诗词本身就是一段一唱三叹的典故,有的古诗词本身就是波澜壮阔的大背景。有什么理由离开这样的“文学土壤”去单一地背记个别句子呢?当今,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搜搜某个出处、典故、背景都可以做到“手到擒来”,何不利用教育云平台,引领学生们古今沟通、左右开合、前后引申,在一个更为阔大的背景下去鉴赏古诗词呢?而之后,学生语文视域扩大了,语文素养提升了,精神生命丰富了,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精处悟情法”,即抓住最精要的地方去“悟情”;“上下衔接法”,即联系上下文,抓住前因后果中的蛛丝马迹去整体把握;“前后延伸法”,即抓住古诗词诞生前后的作者心灵秘境中的一些变化的感受去整体把握……总之,把古诗词鉴赏置于一个大背景下向前“挺进”,以重点事件(或感情)为主轴,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适度比较、糅合和扩展,从内涵上向更多层面延伸,如此,才能点燃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兴趣,才能引领学生们学生去触摸古诗词中的“馥郁与芳香”。

二、以自主自悟为过程,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古诗词理解能力,这个阶段,教师依然把控着手中的解读权、灌输权和传授权不放就是不可取的。勇于放权、善于放权、充分放权,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的专业素养之一。勇于放权,彰显着我们对学生的充分信任,相信他们能够在自主中“郁郁乎文哉”;善于放权,意味着我们知道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才放权,才能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充分放权,意味着从“犹犹豫豫”到“全面放开”,什么文本解读权、个性感悟权、反思探究权等等皆可给予学生,如此,学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解读出别人未曾解读的,收获别人未曾收获的。

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苏轼“人生如梦”究竟是积极还是消极?有的认为太消极了,有的认为表面看似消极,实际上蕴含着积极的情感。究竟孰是孰非,教师不可轻易盖棺论定,而是引领学生充分谈论,尽情争辩,让自主自悟的活水充盈在教学的细微处,最终统一到苏轼“襟怀超旷”这个观点上来。

强调自主自悟,必须强调学生和诗人在情感上的共鸣。“当读者找到了与诗人的契合点,就会产生思维共振和情感共鸣[2]。”如何做到这一点?对此,教师可引领学生多一些追问:假如是你处在此地此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作者用什么样的手法表现出这种感受?这种感受得到了你的认可吗?你还触摸到作者的什么样的隐秘的内心?这一切非教师充分放权不可,正所谓:“多一些放权,学生有时间发现;多一些放权,学生有机会深入;多一些放权,学生有能力探究。”

当然,放权并等于放任。当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有误时,教师需点之、引之、转之;当学生对古诗词的把控失衡时,教师需控之、制之、挡之。在学生“不疑”时,使用“助产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除了这种理解,其他同学还有更个性化的理解吗?”“放心说吧,我们欢迎不同意见的人,恰恰是他们,丰富了我们的课堂。”而当学生滔滔不绝时,必要的时候教师又必须按下“暂停键”:“好了,类似的重复我们就不需要了。”总之,既要充分放权,也要适当收拢,应该成为高中古诗词鉴赏中一个最重要的视点。

三、以拓展延伸为落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好的古诗词学习应该“不脱离实际,有所拓延。”[3]的确,仅仅拘囿于本诗,显得不够大气;仅仅沉浸在个别诗人的世界中,我们的目光可能有一些短视。所谓“不脱离实际”是指不离开现有文本和学生当下的学情和遭遇;所谓“有所拓延”是指“跳脱”出此时此刻,而延伸到彼时彼刻,发现一个更精彩的言语和精神世界。而这前后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基于文本但超越文本,不仅仅是古诗词教学中的基本立场,也是所有语文文本教学中必须坚守的一个重要的视点。所谓的“大语文”,所谓的“大阅读”,所谓的“新高考”不都需要这种有意义的延伸鉴赏阅读吗?

仍然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为例,可以引领学生趁机读读苏轼的其他古诗词;也可以比较一下《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电视剧《三国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的异同点,以此联想更多、悟出更多、收获更多。

可以在同一个诗人的不同作品中进行延伸阅读。读李白,就应该从他的多首诗中感受“浪漫主义”的魅力;读杜甫,也可以在连续性的阅读中,更深地体会“现实主义”的冷峻;读苏轼,当然更可以通过更多诗词的鉴赏,体会他那“豪迈”的一面……读得多了,对于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可以在不同诗人的同类题材作品中进行延伸阅读,同样都是边塞诗,有何相同点,又有何不同点?同样是婉约派作品,但其中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有何不同?都是思乡诗,为什么偏偏这一首如此地脍炙人口?其艺术魅力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引领学生在这样的地方多多鉴赏、细细玩味、多多涵泳,必将更加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精神体验,必将洞开学生的艺术视野,必将在言语丰盈、精神滋养和德性纯化方面都获得沉甸甸的丰收。

可以在更广的时空内与诗人对话、与他人对话、与世界对话。读屈原,可以联想到端午节、立身安魂、诺贝尔、世界文化等层面;读李清照,可以联想到情感、历史、使命等沉甸甸的话题;读《弟子规》,可以联想到礼仪、文明、中国梦等精神和国家层面……联想得愈多,拓展得愈多,学生的思维愈灵活、内心愈丰富、精神愈开阔,而这,不正是古诗词鉴赏中更为美丽的风景吗?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更大的舞台和空间,为学生的多重对话提供最有利的时机,让学生在古诗词的百花园中“郁郁乎文哉”。

总之,高中古诗词鉴赏并非单轨道,而是融背记、理解、鉴赏和人文滋养于一体,不仅仅是技能方面的提升,更是精神、情感、心灵的多重锻造。对此,教师应该是多种角色的糅合者:一个高效的把控者,能够引领学生在整体把握古诗词中收获到文學的色香味;一个积极的放权者,让学生在自主自悟之路上进行个性解读、独特感悟和多元解读;一个长远的拓展者,引领学生在一个更博大的时空内与古诗词对话,与文学艺术对话,与精神大师对话,让学生走得更远,当然也收获得更多。

参考文献:

[1]王积忠.经典滋养,不仅仅是单轨道[J].中小学德育,2016(12):26.

[2]鲁兆周.写诗容易讲诗难[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9(4):23.

[3]祁洪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开课[J].教师月刊,2015(4):43.

作者简介:吴琼(1978.1— ),男,汉族,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学生古诗词鉴赏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为兰州市教育科学2019年度个人课题《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的研究提升》(课题立项号:LZ[2019]GR2864)成果系列论文之一。

猜你喜欢

整体把握拓展延伸鉴赏
关于高考历史复习策略的分析
以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让阅读教学走向有效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如何结合课文进行段落的教学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