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在基层中小学校项目支出实施的现状分析
2020-08-12范怡那
范怡那
摘 要:基层中小学校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基层中小学校中采用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能进一步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基层中小学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目前基层中小学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 中小学校 项目支出
近年来,随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不断深入,中小学校预算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方面,逐步采用预算绩效管理的模式,能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但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相比,中小学校在全面运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一、基层中小学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基层中小学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以“预算”为对象开展的绩效管理,也就是将绩效管理理念和绩效管理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并实现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预算绩效管理包括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四个环节。这些环节与预算项目计划到完成全程紧密联系,在预算编制的同时,进行目标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绩效运行监控,在决算的同时进行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反馈,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提供参考,全程为预算项目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二)预算绩效管理在基层中小学校财务实施的作用
(1)有效改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传统的项目预算管理目标主要注重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缺乏科学的论证与规划。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在政策依据支持下,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及可行性研究,通过量化成本与绩效指标,直观表述项目价值,特别是对于非专项资金项目,财政部门根据需求对金额较大、较特殊的项目形成教育专项来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在预算阶段就不予批复,从源头上改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
(2)关注“绩”和“效”。传统的教育资金使用,大家都把焦点放在资金是否到位、使用是否合规合理,而对教育投入的产出缺乏关注。绩效管理,一是强调“绩”,体现资金的投入数量、质量、时效等成本;二是强调“效”,体现资金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促进教育资金合理配置,將投入与产出以立体的方式得以呈现。
(3)有效降低徇私舞弊风险。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申报同步布置、同步申报。财政部门将两份材料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公开,有效进行项目安排与执行的指导与监控,增强了项目的社会透明度,特别是在校园基建维修项目方面,从立项、招标、信息公开、建设过程、结算等环节是容易滋生腐败的节点,通过绩效管理模式有效遏制了徇私舞弊的现象。
三、预算绩效管理在基层中小学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
XX区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80%以上来自财政性教育经费,教育资金作为重点民生项目,其使用效率一直是民众关注的重点。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来,中小学校项目经费支出提高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了透明度,但是现阶段的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如下问题迫切需要改进。
(1)预算绩效管理观念有待提高。由于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实行时间相对较短,有些领导干部还片面地认为只要把钱花出去,把项目完成就是达标,对产生的社会效益重视不够,没有树立牢固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导致一些项目没有绩效目标、缺乏相关规章制度和可行性报告等情况,容易出现盲目投入虎头蛇尾的现象,同时也给财政支出评审与绩效评审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2)预算绩效管理申报仍存在形式主义现象。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工作包括绩效目标申报表、政策性文件、可行性报告及项目绩效目标分析需要花费时间去分析和论证,有些单位虽按要求提交了申报表,但只是把工作停留在表面上,特别是在绩效指标填报方面的信息质量较差,有些单位的申报材料经审核部门反复指导,但申报资料质量还是差强人意。目前区中小学校使用绩效指标主要有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中见,绩效指标涉及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包括类型、数量及合格率等定量指标,主要说明干什么和干多少,还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指标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主要说明做的结果,对人、自然、资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和效应,区财政局根据项目类型从指标库中找出相应的指标给申报单位填报,但是由于这些指标计算过程较复杂,量化指标需要经过调研、分析才能得到数据,有些难以量化,因此部分填报单位则随意估计,文字描述也只能泛泛而谈,影响项目审核结果,不能科学体现单位的教育发展需求和政策要求,影响项目实施进度与结果。
(3)项目审核进度缓慢。区财政局自2018年起,财政专项逐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采用自评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年度部门预算项目中选取了部分项目委托第三方进行预算绩效评价,不纳入第三方评价的项目也都填报了总目标和当年目标。由于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集中在一两个部门,尽管已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引入第三方审核,但由于预算项目多,申报材料冗繁,审核工作量大,审核进度缓慢,影响申报单位的项目计划进度,也给申报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4)绩效评价结果有待提高。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财政相关部门同步进行决算与绩效评价,有效的绩效评价能够对相关项目或以后年度预算编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但是由于一些基层学校的项目绩效目标设定存在不科学、评价指标不合理、内部控制不完善等问题,难免出现绩效评价结果不准确的现象,评价结果得不到有效应用,从而教育专项资金的效益也难以科学的衡量,失去了评价结果的指导意义。
四、预算绩效管理在基层中小学财务实施改进对策
(1)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就广东地区而言,按照广东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要求,2020年至2022年由省到市县级逐步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深化财政改革的措施之一,已经成为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各学校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思想站位,通过业务培训、各校之间相互交流座谈等方式,提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牢固树立“要钱需评审,花钱讲绩效”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2)建立项目责任人绩效考核规则。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管理原则,建立项目责任人绩效考核制度,单位负责人作为项目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实施与绩效评价结果负责,对预算项目完成情况较好的单位给予表扬及额外的绩效奖励,对项目完成的绩效结果与目标严重不符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以此督促与激励单位负责人从预算编制开始重视绩效管理申报工作,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刚性。
(3)审核部门加大业务指导力度。当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在中小学校实施的时间较短,目前处于逐步全面开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审核部门人员加大业务指导力度,为申报单位举办一些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必要时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对一些项目绩效评价高的项目,可以组织其他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实地观摩学习等,加强申报单位与审核部门的沟通协作能力,促进申报单位提供高质量的申报材料,也有利于提高审核部门的项目审核与监督的效率。
(4)加強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绩效评价质量的基础。建设绩效评价体系一是可以按照国家政府要求及项目类别来量身打造绩效目标,增强绩效目标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避免使用笼统、单一的标准导致目标不准确的现象;二是要提升指标体系和项目要求的彻合度,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三是推动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化,把绩效评价结果利用政府网络平台公开,特别是民众关心的重点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及效果,除了网络,还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把教育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放在阳光下检验,特别是要将存在问题较多的项目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开,使监督更全面、整改更有效。
(5)加强财政专项教育资金绩效管理审计。审计部门充分履行政府审计职能,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对教育专项资金的项目从政策目标设定、实施、项目完成、各类效益指标评议等全过程、全方面的审计监督,对需整改的项目进行整改,对无绩效目标、无可行性报告等项目停止预算安排,将资金使用与政府政策要求相结合,推动教育专项资金的科学安排,着力提高基层中小学校的教育实力。
中小学校项目支出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实施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避免利用虚假项目套取专项资金的现象,有利于社会对教育建设的监督,提高现代化校园建设水平。全面实施绩效目标管理,更需要学校领导干部与财政部门的通力合作,优化绩效目标指标、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等,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