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音节名词教学浅析

2020-08-12朱少义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7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单音节名词在初级汉语学习者所学词汇中所占比重很大,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基础。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甲乙丙丁四级词汇中单音节名词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整理,从笔画、部件、词性、词频四方面分析单音节名词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从词根、语义场、义项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现代汉语单音节名词教学方法。

关键词:等级大纲;对外汉语;单音节名词;教学

一、现代汉语单音节名词及特点

现代汉语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如“人、牛、水、友谊、团体、今天、中间、北京”等,其在句中一般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现代汉语单音节名词是现代汉语名词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单音节词”做出如下释义:“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如笔、水、花儿、吃、走、大、高等。”在上述词例中包括“笔、水、花儿”3个名词,“吃、走”2个动词,“大、高”2个形容词。这说明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词在单音节词中所占数量最多,代表性最强。

现代汉语单音节名词属于名词,因此它具备现代汉语名词的特点,经常做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中的“牛”作了主语,而“草”作了宾语。现代汉语单音节名词前一般可同表物量的数量短语搭配使用,通常不能加副词。例如,可以说“一个人”,却不能说“不人”。此外,单音节名词还有其独特性:第一,一般来说名词是不能重叠使用的。例如,“父亲”不能用作“父亲父亲”。但是,部分单音节名词可重叠使用:一种是表亲属称谓的单音节名词,如“哥、姐”重叠为“哥哥、姐姐”,重叠后的词性及意义都没有发生改变;另一种是含“每个”义的单音节名词,如“人、天”重叠为“人人、天天”,即每个人、每一天;一种是重叠之后改变原义的单音节名词,如“娘”重叠为“娘娘”,重叠后变成新词,和本义无关。第二,单音节名词在基本词汇中占有很大比重。比如,与自然界有关的单音节名词“天、地、风、云”,与人体有关的单音节名词“心、头、手、脚”,与数量有关的单音节名词“十、千、元、角”。这些单音节名词都具有基本词汇的一般特征,即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第三,单音节名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双音节或多音节名词所含义项多是单一固定的,如“游泳、笔记本、拨浪鼓”等,词与词组合构成新词的能力较差。而单音节名词具备很强的灵活性,能够以词根的身份参与到新词的构建之中,如单音节名词“花”,可以组成“红花、花瓣、茉莉花”等。

二、基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单音节名词分析

陆俭明先生于2000年发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一文中提到:“对外汉语教学,从教学内容上说词汇教学应属于重点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初级阶段,一个外国学生要学好汉语,重要的是要掌握大量的词汇量。”词汇是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一方面,单音节名词的强构词性、凝练性有助于帮助学生逐步扩充词汇量;另一方面,单音节名词中大量的基础词汇能够服务于学生日常基本交际,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

为了对现代汉语单音节名词进行系统性研究,寻找规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拟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收录的单音节名词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共收录单音节名词598个,大部分是为日常生活所熟悉和常用的基本词汇,具有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所共同理解的特征,包括颜色、方位、天气等多个大类。具体数量、分布情况等如表1、图1所示:

(一)笔画角度分析

单音节名词在甲级词汇中分布最少,为125个;在丁级词汇中分布最多,为194个。从增量上来看,丙级到丁级词汇增量最多,共增加60个。借助笔画计算软件对单音节名词笔画总数进行统计,得出结果依次为:甲级词汇972画,乙级词汇1217画,丙级词汇1233画,丁级词汇1865画。根据每级单音节名词数量,可进一步得出各级单音节名词笔画平均数分别为7.78、8.39、9.20、9.6。

(二)部件角度分析

汉字中的独体字是一个独立的汉字单位,它全部由基本笔画组成,没有偏旁部首或其他的结构部件与之搭配。甲级词汇中所包含的单音节名词独体字有40个,占甲级单音节词总数的32%,如月、云、牛、马等。随着级别的增加,《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独体字数量逐级减少,在丁级词汇中只含有19个,占比9.8%。

(三)词性角度分析

在单音节名词中有一部分词兼有其他词性,如:班(名、量)、流(名、动)、终(名、副)。在甲乙两级词汇中,数量最多的是名词兼量词的单音节名词,共计37个。在丙丁两级词汇中,名词兼量词的单音节名词仅有7个,而名词兼动词和名词兼形容词的单音节名词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以名词兼动词词汇共计有40个。

(四)词频角度分析

甲乙两级词汇中出现了大量基本词汇,使用频率很高,如甲级词汇中表示自然现象的风、雨、电,乙级词汇中表示自然现象的火、雾、冰;甲级词汇中表示动物的牛、马、猪,乙级词汇中表示动物的蛇、狼、鹅等。而在丙丁两级词汇中,则多出现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基本词汇,如丁级词汇中的化学元素词汇氮、硅、磷等。

综上所述,单音节名词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分布规律:单音节名词用字笔画总数及平均笔画数逐级增加;獨体字数量呈现逐级减少的趋势;单音节名词中学习难度较低的名词兼量词数量逐级减少,而学习难度较大的名词兼动词、名词兼形容词数量逐级增加;造词能力强,应用范围广的基本词汇主要集中于甲乙两级词汇中。

三、现代汉语单音节名词教学策略

通过对四级词汇中单音节名词分布规律的总结,可以让学生明晰单音节名词的学习顺序,即先从用字笔画简单、结构单一、义项明确的常用字词学起,通过添加笔画、组合部件、增添义项等方式逐级学习较难字词。同时,教师可结合单音节名词的学习顺序,将词根、语义场、拆添义项等融入到单音节名词的教学中来。

(一)词根教学

在单音节名词中包含一定数量的词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词根构词能力强的这一特性来辅助教学。比如,在甲级词汇的单音节名词中选择若干词根,利用词根的能产性进行词汇扩展,在扩展词汇的选取上,教师可将同一级别内的词根一一对应并通过词根间的互相搭配组成新词。如:人+口 → 人口;国+家 → 国家。以此来扩充学生的词汇储备量,加深学生对该单音节名词词义的理解。

《汉语史稿》中“构词法的发展”一节中提到:“汉语构词法的发展是遵循着单音词到复音词的道路前进的。”由此可见,单音节词曾是汉语的主导,这一点从古语词、方言词就可以看出。古语词和文言词中包含大量的单音节词汇,如:日、目、禾,这些古语词发展到现在,则变成了多音节词汇,即:太阳、眼睛、庄稼。从这些表意丰富的单音节名词入手来进行教学,可以让学习者在尽可能少输入的基础上,获得相同的知识。比如,首先教授“日”字,借助象形字,画出象征性符号,告诉学生“日”的意思就是太阳,再让学生学习“太阳”,以此循序渐进,由简到繁。

(二)语义场教学

通过语义场对词汇进行系统分类,提炼出一系列词的共同义项,能够使词义更加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义场的上下层次性使词汇教学更具连贯性,便于让学生发现不同词在语义上的关联,进而提高学生对这一系列词的记忆效果。例如:水:江、河、湖、海;动物:猫、蛇、熊、鹿;称呼:爹、娘、姨、奶。

利用语义场的不同种类,教师可以对所授词汇进行更加具体的分类,使词汇教学更具系统性,让学生通过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等方式达到举一反三,记一识多的目的。例如:

利用反义义场:上—下、南—北、水—火。

利用同义义场:声—音、秆—竿、舟—船。

利用顺序义场:春—夏—秋—冬、东—南—西—北。

(三)义项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学词汇义项的使用频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义项教学的考量,尤其是对一些构词能力强、义项丰富的单音节名词,首先要选择其最常用的义项进行讲解。例如:单音节名词“下”,根据它的义项,教师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方位名词,如下边、下面;第二层次是表次序的名词,如下回书、下午;第三层次是动词,如下班、下雪。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学生最容易理解的第一个层次的义项开始教授,逐步渗透表示次序的第二层次的义项,最后在学生掌握好名词所有义项之后,再进行第三层次动词义项的讲解。

名词是汉语初级阶段学习者在学习中接触最多的词汇,单音节名词所具备的基础性、灵活性、能产性等特征对于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伊始建立学习基础、提升学习自信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单音节名词的分析和研究,充分掌握其特点,并不断探讨适合单音节名词的教学授课模式。

作者简介:朱少义(1991—),男,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主研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