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2020-08-12薛宇驰

求知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教学做合一小学语文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的学科。它不仅是我们日常的交流工具,还是一种情感与智慧的体现。然而,小学语文课堂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文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恰恰弥补了这一点,能够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感悟,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陶行知思想;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2-0049-02

引 言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最初出现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后来专门提出了一套自己的定义:“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师将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悟、表达与写作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在做中学,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

一、传统语文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1.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在以往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多是占主导地位,在课堂上以自己讲为主,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意识,学习效果往往浮于表面。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中的《村居》,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初春乡景图。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联系实际、走进生活,用自己的话去描绘美丽的春天。然而不少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更多的是让学生抄背资料上现成的翻译,导致学生不能深层次理解古诗的内涵。教师应多让学生自己表达,在乐中学,这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远比摘抄解释要更深刻。

2.语文教学过于注重技能学习,情感体验占比较低

面对考试与升学的压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强调技能的传授,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渐渐忽略了它的语言美,过于细究文章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手法等。在这个过程中,看似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可学生并没有领悟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其一是因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多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其二是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与生活相脱节。例如,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姥姥的剪纸》一课,如果教师不唤起学生与祖辈之间的情感记忆,很难使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对姥姥深深的爱与思念。

3.语文学习重“文”轻“语”,学生表达能力较弱

语文这门学科之所以叫语文,就是要求学生能说会写。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答题训练,忽略了语言表达培养,导致不少学生虽然积累和学习了多年语文知识,但在表述一件事情时却含糊不清、丢三落四。例如,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学生总是习惯于念课文,无法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总结;又如,在生活中,向父母或教师讲述一件事情总是说不清楚。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抑或教给他们表达的技巧,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逐渐得到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授人以渔”,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學。只有联系生活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的课堂;只有勇于实践的语文课堂才是优秀的课堂。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思想,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改革、创新。

二、“教学做合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1.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合作中学“做”

陶行知先生说过:“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生活教育之内的教与学,必须以‘做为中心。”他充分肯定了实践的作用,即不管是教师教也好,学生学也好,都要让学生动手去做、去实践,语文课堂也是如此。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小学生对课文理解能力较低,传统的课文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多方可行的措施,激发班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其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从而平衡“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师教学活动顺利进行[1]。

在教学《姥姥的剪纸》时,笔者课前曾问学生:“大家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教师?”因为笔者和当时的那一届学生已经相处三年了,大家对笔者比较熟悉,大家对笔者的形容都十分符合笔者本人特点。由此问题,笔者在整堂课中都在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词语、句段去感受“姥姥”这个人物特点,有指导性地去“教”。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不去主动讲解文章的含义,而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去引导。在教学活动中,首先通过学生的初步朗读,让学生自己说说对人物的初步印象,然后引导他们在文中寻找这一特点是如何展现的。接着我们便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在小组的头脑风暴中去思考和探索。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迸发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笔者认真聆听,他们的探索与发现让笔者连连称赞。有一位学生能联系实际,他说:“我的奶奶擅长刺绣,她的刺绣作品也是惟妙惟肖、生动有趣,和文中的姥姥一样心灵手巧。”听了他的发言,笔者才体会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会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也是强调以“做”为中心的良好体现。他们在一次次的讨论中,学会了如何去分析人物特点,这远比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意义更大。

2.注重阅读课堂,在日常阅读中学“做”

阅读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十分重要,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来,作文能写出来,离不开平日里的阅读积累。教师应让学生在日常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见识,感受他人的情感,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学生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身与文字构建情感的过程。学生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也是一个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我校每学期都会举办读书节,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提高阅读量。在班级里,笔者也积极开展各项阅读活动。如每星期开展几次书摘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文字记录下来,闲暇时多翻看、多品味,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应用那些优美的词汇,或是富有哲理的句子,即在抄写中学“做”;每半个月,笔者会进行阅读交流活动,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内心的跌宕起伏,即在朗读中学“做”;每读完一本书,笔者也会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不管写什么,都是在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即在写作中学“做”。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充分展现了“教学做合一”的特点,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得到了成长,变得“能说会道”。

最后,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在课堂上,教师要把閱读与学生日常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语文中的教材都源自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因此,加强学生对生活与知识的积累是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2]。我们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时,也不要忽略生活实际。只有联系生活的阅读课,才能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加真实、透彻的理解。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合一不是别的,是生活法,是实现生活教育之方法。”我们最后的阅读都要回归生活,要在生活中发挥作用。

3.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性活动,师生共同学“做”

语文课本上大多数课文都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去探索,在实践中习得知识,在实践中丰富经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拓展思维去探究知识[3]。无论古代诗歌,还是现代散文,所描绘的景象、表达的情感都与生活息息相关。课外的“大自然课堂”“生活课堂”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我们要把这些有趣的“课堂”与语文课堂结合起来。

例如,语文课本中经常有描写春天的古诗,如《江南春》《咏柳》等。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解诗题、品诗味外,更要带学生出去走一走,去悟诗情。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花园,我校花园种植了五彩缤纷的郁金香、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等。笔者常带着学生去欣赏这些春景,他们自然就明白了什么是“碧玉妆成一树高”“千里莺啼绿映红”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名人故居,了解历史变迁,感悟名人的成长历程。

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正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学“做”,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而且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得以不断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和学生都经历了相同的实践活动,在课堂上也更容易产生共鸣。此外,教师还要更好地找到引导点,更有针对性地去“教”,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学”“做”三者的统一与平衡,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了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也得以变革与发展。

结 语

如今小学语文课堂通过多年的改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尝试着转变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向开放、多元化的“活”的课堂转变。我们要学会把“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再感到枯燥,能够对文章感同身受,在写作上真诚表达,促进自身在语文方面的全面发展,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闫钰.“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J].学周刊,2020(10):94.

林月兰.有效阅读 激情燃放——“教学做合一”让小学语文阅读焕发生机[J].学周刊,2012(04):167.

周媛媛.做中教,做中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杂志,2019(12):160.

作者简介:薛宇驰(1990.2—),男,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陶行知思想教学做合一小学语文
陶行知教学思想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渗透行知思想做好班主任工作
在绘画中将创新教育与陶行知思想相结合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