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腹膜后肿瘤误诊为妇科肿瘤的原因分析
2020-08-12李娅谢岚张丽解红敏
李娅,谢岚,张丽,解红敏
北京市仁和医院妇科,北京 102600
腹膜后肿瘤在临床上少见,占全身肿瘤的0.3%~1.0%[1],当仅以盆腔肿瘤为表现形式时,常误诊为妇科肿瘤[2]。腹膜后肿瘤位置深且隐蔽,肿瘤进展较大时而无明显压迫症状,因此,往往不易引起重视[3]。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时,腹膜后肿瘤常因与卵巢或子宫肿瘤不易鉴别而误诊[4]。文献报道,腹膜后肿瘤术前诊断率为32%~80%[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例腹膜后肿瘤误诊为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误诊原因,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市仁和医院住院治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纳入标准:术前诊断为妇科肿瘤,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腹膜后肿瘤;临床资料完整。依据纳入标准,本研究共纳入2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
1.2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主诉、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结果、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手术方式、肿瘤大小和位置、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 结果
2.1 患者主诉、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20例患者的年龄为28~62岁,平均年龄为(45.4±9.2)岁,其中6例绝经。13例患者因体检发现附件肿物,追问病史,患者平时偶有明显腹胀,未在意,未及时就诊。3例患者自扪及腹部包块,病程为2~6个月,4例患者因腹痛、腹胀就诊而发现,病程为3~6个月。术前均行妇科检查,提示肿物活动度较差;行超声检查,提示妇科肿瘤;8例患者行盆腔CT检查,13例患者行盆腔MRI检查,均未明确诊断腹膜后肿瘤。(表1)
2.2 肿瘤标志物水平、手术方式及病理结果
20例患者中,1例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升高至90.6 U/ml,1例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升高至38.5 U/ml,其余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4例患者行开腹探查术,16例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均见肿瘤位于后腹膜,请普外科医师协助切除肿瘤。18例患者肿瘤完全切除,2例患者因肿瘤与周围血管关系密切,仅行部分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2例,平滑肌瘤4例,皮样囊肿1例,脂肪肉瘤2例,神经鞘瘤3例,良性畸胎瘤3例,间皮来源的良性囊肿2例,脂肪瘤1例,良性浆液性囊肿1例,副神经结瘤伴出血1例。(表2)
2.3 误诊原因分析
腹膜后肿瘤较少发生,本研究中的患者大多无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自扪及腹部包块和腹部胀痛,临床症状与妇科肿瘤相似,无特异性,易误诊为妇科肿瘤。肿瘤标志物对于恶性肿瘤具有诊断价值,对于良性肿瘤无法进行鉴别,本研究中的患者肿瘤标志物大多正常,容易误诊。本研究中第1、3、7、8、12、13、14、15、16、19、20例患者超声提示妇科肿瘤,CT、MRI只提示肿物来源于盆腔,未明确肿物具体来源,术前应更进一步多科室会诊,正确解读影像定位。第2例患者的MRI提示恶性不除外,虽然未确诊为腹膜后肿瘤,但卵巢癌患者易出现腹腔积液和肿瘤标志物升高,而腹膜后肿瘤腹腔积液罕见,且肿瘤标志物一般不高,应进一步明确诊断。第10例只做了超声检查,未进一步检查CT或MRI。第4、5、6、9、11、17、18例患者的超声及CT、MRI均提示妇科肿瘤,辅助科室及临床医师对于影像定位、解剖结构及腹膜后肿瘤认识不足,所以造成了误诊。
3 讨论
腹膜后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50~60岁,男性多于女性[5]。由于盆腔较狭窄,邻近脏器多,大血管、淋巴、神经解剖关系复杂,腹膜后肿瘤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常表现为盆腔包块,常误诊为妇科肿瘤。腹膜后肿瘤早期多无症状,直到肿瘤很大时才被发现。有学者将腹膜后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归纳如下[6-7]:①盆腔内输尿管向中间或向前移位(卵巢肿瘤是将输尿管向侧、后方移位);②髂外血管消失或被包绕;③盆底肌肉肿胀增厚;④直肠移位。针对小于2 cm的腹膜后病变,无论是经腹还是腔内超声的灵敏度均较差,需要结合MRI和增强CT等方式或进行外科评估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来源,最终定位、定性还需要病理确诊。手术切除是腹膜后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术中应尽可能地彻底切除[8-9]。术前若进行组织学检查,应经阴道或经直肠等腹膜外途径进行,切忌经腹活检。
本研究中患者大多无不适症状,13例患者为体检发现,3例患者自扪及包块,4例患者出现腹痛、腹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10]。妇科肿瘤粘连严重时,查体包块活动度也较差,两者很难鉴别。为预防误诊,应仔细询问病史,查体时如果肿块可推动说明肿瘤来源于卵巢可能性大,若肿瘤位置固定、不易推动,位置较高、紧贴盆壁或位于子宫后方,或肛诊时肿瘤凸向后盆腔,则提示肿瘤有可能来源于腹膜后[11]。
B超能够发现临床尚未触及的肿块,显示肿块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CT增强扫描对确定大血管有无浸润具有很大帮助,能够明确肿块位置、大小、周围脏器与大血管是否受到侵犯,对于腹膜后微小病变尤其是小于1 cm的病变具有较强的空间分辨力。MRI可行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成像,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大。国外通过对比研究,发现MRI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率可达90%,而CT的诊断率仅为80%[4,11-12]。术前不除外腹膜后肿瘤的应及时联系外科、影像科等进一步详细排查[13]。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超声,如果提示双侧卵巢正常大小的附件区包块,应考虑腹膜后肿瘤的可能,诊断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显示卵巢。对于绝经患者,卵巢已萎缩,如果肿瘤较大,卵巢显示有难度,定位会很困难,容易误诊[14]。
表1 2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主诉、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妇科肿瘤标志物仅对排除恶性肿瘤具有价值,对于良性肿瘤无法进行鉴别。因此,对于考虑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如果CA125、CA19-9水平不高,且患者无腹腔积液时,应考虑腹膜后肿瘤的可能。对盆腔肿瘤患者行肿瘤标志物检查,不仅可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还可判断肿瘤是否来源于卵巢[9]。如果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不典型(如肿瘤实性为主、大血管移位、肿瘤位于直肠后等),且CA125水平不高,则需要仔细观察子宫和肿瘤之间有无清晰分界、有无直接相联系的血管及其与脊柱的关系,有助于正确分辨正常盆腔与腹膜后肿瘤[15]。本研究中的患者均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其中1例患者CA19-9水平升高至90.6 U/ml(正常值为0~35 U/ml),1例患者的CA125水平升高至38.5 U/ml(正常值为0~35 U/ml),其余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内。
表2 2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手术方式及病理结果
综上所述,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虽不常见,但也并不罕见。由于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异性的辅助检查方法,往往给诊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体积较大、症状不典型的盆腔肿瘤,要考虑到腹膜后肿瘤的可能性,必要时行多学科会诊,以便充分地进行术前评估和准备,减少误诊、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