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夜间经济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2020-08-11冯倩王理廖祖君

中国西部 2020年3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文献

冯倩 王理 廖祖君

[摘要]文章利用CiteSpace5.5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419篇关于夜间经济的中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关注夜间经济领域的研究人员及机构间的交流合作较少,暂未出现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力的学者或研究机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消费、夜间旅游、餐饮消费、夜间工作和夜间消费主体;研究对象从城市细化到具体的商业街、新地标;研究前沿主要为夜间经济本身研究、运营模式研究、发展对策建议。未来夜间经济的相关研究应注意加强作者及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注重提升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加强城市夜间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等。

[关键词]夜间经济;文献计量;知识图谱;CiteSpace5.5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20)03-0112-11

[作者]冯倩 硕士研究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 成都 610072

王理 硕士研究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 成都 610072

廖祖君 研究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所 成都 610072

一、引言

“夜间经济”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現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一般是指从当日18:00到次日6:00,城市以餐饮、购物、休闲、旅游、文化、健身等为主的各种消费活动。进入21世纪,夜间经济作为一种以服务业为主体的新经济业态,以一线城市为代表,迅速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掀起发展热潮。与此同时,国内夜间经济的相关研究成果持续增加,多集中在为促进地方夜间经济发展所开展的对策建议研究方面,对指导夜间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国内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有助于发现当前国内夜间经济研究的热点、薄弱环节及空白领域,对进一步深化已有研究成果非常重要和迫切。本文利用CiteSpace5.5软件,以及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419篇夜间经济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回顾国内夜间经济研究进程,梳理夜间经济研究现状,总结夜间经济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以期为深化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对夜间经济现有研究成果展开分析。首先,利用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5.5,提取文献研究机构、作者、发布年限、关键词等信息,绘制知识图谱。其次,围绕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突显词等知识图谱展开可视化分析,深度挖掘文献数据。最后,对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夜间经济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

2.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中文文献为数据来源。为保证研究文献的全面性,本文以夜经济、夜间经济、夜市经济、灯光经济、夜晚经济等为主题词,检索全部中文期刊公开发表的文献,时间范围为1980年1月1日-2020年2月25日,最终得到671篇与夜间经济相关的文献。对检索所得的文献进行筛选,在剔除与夜间经济主题无关的文献220篇、无作者文献31篇、重复文献1篇后,最终保留419篇文献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三、研究现状

1.研究进程

文献发表数量随时间变化可以反映出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进程,据此可以对该研究领域发展水平、活跃度进行基础评估,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速度进行合理预测。通过对研究样本的419篇文献分析可知,CNKI收录的第一篇研究国内夜间经济的文献是由安源生于1980年发表在《新闻战线》的《周末一条街夜市受欢迎》,对当时南京夜间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自此,“夜市经济”开始进入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2002年,李文凡发表《把25:00变成钱》,推动国内学者对夜间经济的研究方向开始由狭义“夜市经济”逐渐向广义“夜间经济”转变。整体上讲,受国内夜间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初期研究的活跃度不显著,随着全球夜间经济发展的持续繁荣,国内对夜间经济的研究也不断增多,但研究成果仍然相对较少,研究深度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以“年文献发表量”为基础,将国内夜间经济的研究进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探索阶段(1980-2006年)。在这一时期,年均文献发表量约为3篇(1991年发文数量为0)。国内夜间经济研究刚刚起步,相关理论研究进展相对缓慢,夜间经济属于较为冷门的研究领域。

缓慢发展阶段(2007-2018年)。在这一时期,平均发文量从上一阶段的年均3篇上升至年均16.5篇。杭州市于2006年发布了《杭州市夜间娱乐休闲生活发展报告》,随后河北、宁波、重庆、西安、北京等地也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发展地方夜间经济的相关政策,夜间经济研究开始被更多的学者关注。

繁荣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随着全国各地夜间经济持续繁荣,夜间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潜能开始凸显,学界对夜间经济的研究也出现了跳跃式增长。2019年发表的文献数量达129篇,占当前夜间经济相关文献总量(419篇)的近三分之一,据2020年1月已发表的文献推测,2020年夜间经济相关研究文献的发表量可能不会低于2019年数量(详见图1)。

2.高被引文献分析

被引用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篇文献价值高低。因此,对夜间经济相关的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有利于把握夜间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对本文收集的419篇文献的被引次数进行统计后发现,被引频次最高的十篇文章中,有5篇文章提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分别为《发展我国城市夜经济的对策与建议》《发展我国城市夜经济的意义条件与对策》《夜生活与夜经济:一个不容忽视的生产力》《论开封市夜经济的经营与管理》《谈“夜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有3篇文献关注夜间旅游,分别是《发展我国城市夜间旅游的对策研究》《夜间旅游与夜经济:城市发展的新动力》《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综述》。其中,曹新向2008年发表在《经济问题探索》的《发展我国城市夜间旅游的对策研究》一文是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该文在总结夜间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夜间旅游产生的背景,提出了城市发展夜间旅游的对策建议。此外,还有2篇文献与城市夜景照明相关,分别是《“城市夜规划”初探——“广州城市夜景照明体系规划研究”引发的思考》《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研究》(详见表1)。

3.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将研究样本中所包括的419篇文献导人CiteSpace5.5软件,年限设置为1980-2020年,时间分区设置为1年,网络节点选择为机构(institution),算法选用MST,其余设置保持系统认定,进入可视化界面,得到机构合作共现图谱(详见图2)。图谱中以圆圈为节点表示研究机构,圆圈越大则说明该研究机构发文越多,圆圈之间的连线越粗表示所对应的机构之间合作越紧密。

(1)从机构的发文量来看。发文最多的为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共4篇。整合所有二级机构后,河北工业大学仍然是发文最多的机构,共发文8篇。此外,河南大学(4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3篇)、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3篇)等3家机构发文量大于2篇。根据机构发文量统计结果,夜间经济领域发文量大于等于2篇的研究机构共有26家,发文总量占总发文量的13.99%。表明夜间经济领域的研究机构众多且发文较为分散。另外,一般认为中心度>0.1说明该机构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所有夜间经济研究机构中,中心度最高的河北工业大学仅为0.01。表明当前夜间经济研究领域仍然缺乏实力强劲、研究水平高、较为权威的头部研究机构。

(2)从各机构间的合作关系来看。机构合作共现图谱中,网络节点数N=26,网络连线数E=5,网络密度值Desity=0.0154。说明夜间经济领域研究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网状合作局面,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交流尚处于探索阶段。由机构合作共现图谱中的连线情况也可知,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如河北工业大学、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相互之间暂未开展合作研究。其余机构间现有的少量合作也多是两两合作,如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机构内合作,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与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跨机构合作,贵州大学与石家庄经济学院的跨地域合作等,都是各机构为开展合作研究所进行的初步尝试。除此以外,大部分机构都是独立研究并形成最终成果。这不利于夜间经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难以快速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4.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将年限设置为1980-2020年,时间分区设置为1年,网络节点选择为作者(Au-thor),算法选用MST,其余设置保持系统认定,得到作者合作共现图谱(详见图3)。作者合作共现图谱中,以圆圈为节点表示作者,发文量越大则节点越大,圆圈之间的连线越粗代表所对应的作者之间合作越紧密。核心作者是对某研究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研究群体,通常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力量。依据普赖斯定律对夜间经济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进行统计,核心作者的认证公式为M=0.749*Nmax1/2(M表示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数量,Nmax表示截至设定时间所有作者的最高发文量)。

(1)从作者的发文量来看。夜间经济所有发文作者中,张金花发文量最高,共7篇,吴敏发文4篇居于第二;陈茂辉、刘悦琛、王雨菲、胡锦澜、臧梦璐、吴兴杰、王欣、张馨月等8位作者均发文3篇;孙宇、宋亮等27位作者发文2篇。由此可知,夜间经济领域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数量M=1.98,即发文量大于等于2则可被认为是核心作者。根据作者发文量统计情况可知,夜间经济领域的核心作者共37名,为已发文作者总量的10.08%,共发文89篇,占总发文数的1/5。这表明夜间经济领域研究学者较多,但核心作者仍然较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核心作者的中心度均为0.0,这说明夜间经济领域尚未出现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2)从作者间的合作情况来看。作者合作共现图谱中,网络节点数N=37,网络连线数E=12,网络密度值Desity=0.018。这表明核心作者间暂未形成较为密集的合作网络,大部分作者仍然是独立开展研究。但由图谱中节点间的连线情况可知,张金花(河北工业大学)、吴敏(河北工业大学)与王茂华(河北大学)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合作关系;元媛(河南大学)、刘向前(河南大学)与梁留科(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之间已经建立了团体合作机制;胡锦澜和吴兴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陶朝英(贵州大学)和陶红茹(石家庄经济学院)等较多作者间开始两两合作。可以看出,不同机构、不同区域、不同学科的核心作者已经开始在夜间经济研究领域进行积极合作。学者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推动研究成果的共建共享、促进学科间的优劣势互补,加速国内夜间经济研究进程,提高研究水平。

四、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关键词是对一篇文章的高度总结概括,能最直接地表明研究主题。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分析,总结夜间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

1.研究热点分析

(1)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在CiteSpace5.5软件中,本文将网络节点选择为关键词(keyword),得到节点数N=82,连线数E=121,网络密度Density=0.364的夜间经济关键词共现图谱(详见图4)。图谱中,以圆圈作为节点表示关键词,圆圈越大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节點间连线越粗则说明有对应关键词共同出现的文献数越多。

由关键词共现图谱可知,夜经济、夜市、餐饮消费、夜间旅游、深夜食堂等关键词节点较大,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其中,最突出的为夜经济与诸如夜市、文化、百货商店、商业街区、消费等多个节点之间均出现了连线。这说明当前夜间经济在国内主要发展形式之一为夜市,主要以消费带动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其发展水平受城市商业基础、文化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

另外,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夜间旅游与文旅融合、餐饮消费等关键词之间出现了连线;餐饮消费与特色餐饮、深夜食堂等关键词之间也出现了较为密集的连线。这表明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正在积极探索同旅游业、文化产业与餐饮业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其中,餐饮业以发展“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为主,旅游业致力于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夜间旅游模式。夜间经济研究对餐饮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商业等夜间特色发展模式尤为关注。

(2)高频关键词及中介中心性分析。高频次关键词可以概括出夜间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中介中心性可以说明该关键词在夜间经济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受关注度。一般认为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对于学术研究来说较为重要。在出现频次较高的21个关键词中,共有9个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大于0.1,分别是夜经济(143次,0.87),夜市(129次,0.35),夜间旅游(18次,0.19),深夜食堂(12次,0.19),餐饮消费(5次,0.14),消费(15次,0.14),三里屯(7次,0.13),商场(5次,0.12),市民(5次,0.12)(详见表2)。

这些高频关键词反映出,夜间经济研究的热点产业包括夜间旅游、餐饮、商业等,主要被研究人群为市民,重点研究的经营模式为夜市、商场以及特色餐饮企业,研究热点区域为三里屯、石家庄、台湾。同时,夜间消费也是研究热点之一。以上信息与关键词共现图谱解读结果基本一致。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基本囊括了夜间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共同构成了夜间经济的研究框架。

(3)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分析。利用CiteSpace5.5中的Timeline功能进行关键词时间线图谱绘制。在关键词时间线图谱中,模块值ModularityQ=0.6246(Q>0.5),网络社团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0.6148(S>0.5),聚类效果明显。夜间经济研究热点沿时间轴动态演进,并且同时生成了7个关键词聚类,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越多其标号越小。关键词按首次出现的年份在所属的聚类中逐一展开,节点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

依据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详见图5),将夜间经济研究热点的演进化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时间节点来看,研究热点的演进阶段与上文中按“年文献发表量"划分的夜间经济研究的发展阶段基本吻合。

第一阶段(1980-2005年),夜间经济领域文献发表量较少,关键词量也较少,研究主题较为单一。聚类0“消费”(2002-2019年)以及聚类2“夜市”(1980-2012年)为这一时期夜间经济领域研究热点。这一阶段,夜间经济研究主要是针对于台湾台北、北京王府井等国内夜间经济先发地,从城市夜间消费角度着手所开展的一些初期研究。

第二阶段(2006-2018年),这一阶段不少城市开始出台支持夜间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夜间经济研究稳步开展,关键词量上升趋势明显。聚类0“消费”(2002-2019年),聚类1“餐饮消费”(2008-2020年),聚类2“夜市”(1980-2020年),聚类3“夜间旅游”(2012-2020年),聚类5“游客”(2008年),聚类7“企业管理”(2008年)均为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研究学者开始从产业、经营模式、消费、区域发展等多个角度对夜间经济进行全面探索。

第三阶段(2019年至今),2018年,关键词“夜间经济”首次出现。2019年,夜间经济研究成果量大幅增多,关键词量陡增。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聚类0“消费”(2002-2020年),聚类1“餐饮消费”(2008-2020年),聚类3“夜间旅游”(2012-2020年),聚类4“夜间工作”(2019-2020年)。相比第二阶段较为广泛的研究探索,这一阶段,研究热点已经逐渐聚焦到与夜间经济更为密切相关的领域。从夜市这一传统研究领域转向消费(夜间灯光)、夜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餐饮消费(深夜食堂)、夜间工作(消费场景)等新兴研究领域;被研究人群从游客、市民、居民等缩小为夜间消费主体城市居民,研究对象从城市细化到具体的商业街、新地标的打造。这一阶段,国内的夜间经济研究进一步深入,由追求广度向追求深度过渡。

2.研究前沿分析

突显词是指较短时间内频次变化较大的关键词。突显词分析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夜间经济研究中最新、最有潜力的研究领域,即研究前沿。首先,在CiteSpace5.5软件的控制面板中,选择Burstnes,将r{0,1)处设置为0.1,利用突显词探测(Burst detection)功能,得到夜间经济领域的7个突显词(详见表3)。其次,利用CiteSpace 5.5软件的Timezone功能,绘制夜间经济关键词时区图谱,将突显词在图谱中选中后,利用Citation history功能,对与该突显词相关的文献成果进行查询。最后,依据各突显词相关文献,结合夜间经济研究热点分析,将夜间经济研究前沿领域按突显词分为以下三类:

(1)基于夜间经济本身的研究,即夜经济与夜间经济。第一个突显词“夜经济"最早于2002年出现,在其突显期(2003-2006年),为国内夜间经济研究开启了前沿篇。卫志民(2004)考察了政府在夜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夜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2018年,突显词“夜间经济”出现,国内夜间经济相关研究体系日趋完善。李华瑞(2019)通过对宋代夜间经济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总结出了影响当时夜间经济兴盛的直接原因。付晓东(2019)以我国部分发达城市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城市夜间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阐释了市场机制与政府治理在唤醒城市夜间经济中发挥的双重作用。

(2)夜间经济运营模式研究。包括商场、百货商店、夜市、台湾等四个突显詞。何嘉欣、纪琼、殷修成、林竹等数十位学者分别对台湾、上海、北京等不同省市的夜市发展展开了调查研究,据此提出了其他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如陈志华、万璐、陈正伟、冷鲜花、刘卓安等分别从零售业、银行业、金融业、博彩业、文化产业等夜间经济相关产业着手,根据不同产业特点给出产业夜间运营模式建议,“-产-策”甚至“-地-产-策”为不同产业勾勒因地制宜的夜间经济发展路径。

(3)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突显词“对策”出现于2008年。借由北京奥运会给各地发展夜间经济带来的契机,学者们开始以国家、省份、城市、产业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区域夜间经济的发展路径。如曹新向(2008)将视野拓宽到全国范围,针对我国城市夜间经济的整体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丁金胜(2012)以青岛为例开展了北方滨海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可以看出,夜间经济的研究前沿始终着眼于如何发展夜间经济,注重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五、结论与展望

1.结论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法,利用CiteSpace5.5软件分别以发文趋势(数量)、高被引文献、作者及机构、关键词等为切入点,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419篇夜间经济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从发文趋势分析结果来看。1980-2006年,夜间经济领域发文量较少,夜间经济尚未进入大众研究视野;2007-2018年,发文量呈增加趋势,夜间经济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研究领域也随之拓宽;2019年至今,夜间经济领域发文量迅速增加,夜间经济的研究逐渐增多并成为当前热点。

(2)从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分析结果来看。一方面,夜间经济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较少,暂未出现对整个夜间经济研究产生重大学术影响力的学者或研究机构;另一方面,虽然部分作者或机构已经对夜间经济开展合作研究,但作者之间、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仍然较少,以独立研究为主。

(3)从高被引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以及时间线图谱解读结果来看。夜间经济研究热点一直处于动态演变的状态。具体而言,研究热点从早期的夜市带动夜间消费,逐渐过渡到平稳发展时期的产业、经营模式、消费、区域发展等广泛领域,而目前,研究热点不仅包括消费(夜间灯光)、夜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餐饮消费(深夜食堂)、夜间工作(消费场景)和夜间消费主体,甚至聚焦到了商业街、新地标等更为精细的研究对象。

(4)从突显词分析结果来看。夜间经济的研究前沿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类别:一是基于夜间经济本身的研究,包括夜间经济发展历程梳理及现状分析,以及夜间经济融合发展、持续发展、繁荣发展的路径探索等;二是夜间经济运营模式研究,包括夜市以及零售业、银行业、金融业、博彩业、文化产业等;三是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包括以大中小城市、省份、片区甚至全国为研究对象,尽可能为推动地方夜間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的相关研究。

2.展望

虽然当前国内夜间经济的理论研究成果暂时滞后于夜间经济实际发展速度,但夜间经济研究的活跃度正在逐年提高,整体研究趋势向好,未来夜间经济研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作者及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激励更多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及研究机构参与夜间经济研究;推动跨学科、跨机构、跨区域的多元交流合作,构建更密切的合作网络,提升整体研究水平。

(2)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在继续深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夜间经济实际发展需要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导向,鼓励更多学术研究活动开展,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夜间经济理论体系。

(3)积极探索城市夜间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基于公园城市、绿色城市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进行充分评估,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探索“一城一色”的夜间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文献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文化“走出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2001-2020)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最精确人类大脑图谱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