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学生口语交际学习问题诊断及改进措施
2020-08-11方杰
方杰
【摘 要】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材料为例,分析中年级学生口语交际学习存在的问题,并由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让口语交际具有需求性、层次性、真实性和延伸性。
【关键词】口语交际;学习问题;改进措施
口语交际课的设置,是为了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运用语言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听、会说、会交流,同时也要通过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等。
笔者借助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四次口语交际,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然后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探究改进教学的策略,以提高口语交际课堂的实效性。
一、问题诊断
经过课堂实践,笔者发现三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存在以下几个典型问题。
一是交往沟通兴趣弱。虽然统编教材注重情境设计,如《我的暑假生活》一课用两幅插图唤醒学生的记忆,《名字里的故事》中的泡泡提示学生交流的对象,但是学生的表达兴趣还是不浓厚,交流时千篇一律或人云亦云,甚至沉默不语,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二是成段表达不规范。课堂上总能看到这样两类现象:胆大的学生发言积极,却容易夸夸其谈,讲话不完整、不规范。胆小的学生态度扭捏,说话声音小,一遇到教师引导追问,立刻低头不语。
三是对象意识不明显。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以回答教师问题的心态开展交流,或者以口述习作的形式进行表达,浑然忽略和教师、同学的互动。学生把口语交际简单地理解为是一种自我陈述、一种机械的课堂程序,更别提有应对意识了。
四是交流过程轻于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这种尊重与理解,不光表现在“说”上,更多的时候表现在“听”上。课堂上,教师提问后,一些学生就把手举得老高,争着去“说”。但对于发言的同学说的是什么却毫无兴趣,置若罔闻。其实,“听”与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不会听的人,是很难把握别人说话的要点的。
二、改进措施
(一)创设有效情境,让口语交际具有需求性
教学情境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情境创设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通常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实际,后想象”的原则来设置。现以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的教学为例。
1.展示故事情境
课始,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展现故事情境:乱涂乱画、礼让行人、爬树拍照、上车插队……激发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开展口语交际的兴趣,使其主动进行表达。这些从学生认知出发创设的情境,激发出了他们的创造力。
2.还原生活片段
在引导学生回忆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设置了一条情境主线,以表演形式还原生活片段:到外面旅游的时候,听从父母的吩咐拿着各种袋子抢座位,但最后又让出了好不容易抢来的位置。这个生活片段一下子拉近了交流的话题和生活的距离,教师以此引导学生以口语的形式将角色行为背后的原因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口语交际的灵活运用。
3.表演填补空白
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交流,找出让座的原因,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需要帮助的同学展开关于让座的互动,以表演填补空白。
通过创设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情境,学生模拟体验社会活动,在辨别是非中,激发交流的兴趣,继而口述暑假生活中的所闻所感,提高交际的兴趣。
(二)基于文本资源,让口语交际具有层次性
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的,口语交际教学要具有反思性,即不需要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学会的交际内容和技巧,而是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口语交际中表现出缺陷,但他们又不认为存在问题的方面。
比如《名字里的故事》一课,该课讨论的是一个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话题,他们都有话说,却不一定会说,说的时候可能条理性不强,不能抓住特点。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了。
1.让学生明确讲有要求
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明确讲的要求:先讲自己叫什么名字,接着讲名字的含义,最后讲名字的来历,按照这样的顺序讲清楚。
2.让学生明確听有回应
在明确听的要求时,教师让学生先观看采访视频,然后自由表达,说说在听的过程中该怎么回应,最后梳理出“有礼提问”“表达看法”“微笑赞许”“眼神鼓励”这些礼貌回应的方式。
3.让学生明确评有依据
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出示生动表达的评判标准。
[讲清楚 礼貌回应 声音响亮 口齿清楚 语速适中 按顺序说 有礼提问 表达看法 微笑赞许 眼神鼓励 ]
以上教学以范例作为扶手,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自主表达、生动表达、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质量。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很重要。如果教师只注重交际带来的表面热闹而忽略口语训练的实质,口语交际教学就失去了其作为语文课程重要构成的本体价值。
(三)优化课堂活动,让口语交际具有真实性
王荣生教授说过,目前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在于“过分日常化”。不能将日常生活中的内容简单地搬到课堂上,那样的口语交际实践是没有意义的。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请教》一课。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模拟请教的场景。
甲:邻居小辉借了我的足球一直不还给我,怎么办?
乙:告诉他的老师,叫老师帮你去要。
甲:真是一个好办法,谢谢!
乙:不用谢。
一来一回,寥寥几句,交际完成。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真的可以如此轻而易举地解决吗?教材中独立安排的“口语交际”评价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评判口语交际课成不成功,最朴素、最基本的标准就是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口语交际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如出现上述情境,那就必须质疑这节课的价值了。面对这样的内容,教师需要有意地为学生设置一些“坎儿”,逼着学生去动脑筋,去想办法。
1.交际第一坎:改变人物的身份
在真正的交际情境中,交际双方的身份确认尤为重要。要想提高请教成功率,还得找对人。教师可以做这样的假设:“假设你请教的人是(班长、你的同桌、你的好朋友、曾经和你闹过别扭的人),你该怎么向他请教?”
身份的转变会把学生带入不同的情境,他们要学会及时调整语言,思考如何通过提问、概括、举例来帮助对方理解说话内容,还得学会及时应对。学生的交际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
2.交际第二坎:转化请教的结果
既然是请教,对方想出来的点子就不一定有用。如果请教未果怎么办?处理这种情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交际环节。如果解决不了问题,又该怎么办?学生就要考虑换人商量等策略。
通过这样的应变训练,学生明白在交际的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敢于面对挫折,要善于思辨。所以说,口语交际绝不只是“能说会道”,更是要从活动中孕育出应对智慧,形成交际素养。
(四)立足社会实践,让口语交际具有延伸性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靠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才是真正展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舞台。
例如,教学口语交际课《名字里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访谈调查,在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一系列的采访调查,让学生在你来我往中不断深化交际,全面呈现口语交际最本真的价值。最后鉴赏品评,学生从名字中看到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化以及文化的传承。
当然,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创建多种情境,设计多维度交际话题,把口语交际实践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在实战演练中培养出落落大方、谈吐文明、善于交际的小公民。
参考文献:
[1]万春花.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0).
[2]徐霖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之我见[J].语文天地,2018(6).
[3]刘丽娟.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
[4]楊振奎.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J].甘肃教育,2018(9).
[6]黄芙蓉.口语交际课怎么上才有实效[J].小学语文教学,2019(17).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洋山镇小学 20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