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酸对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

2020-08-11李会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5期
关键词:氢氯吡高尿酸抑制率

李会文,邵 彬

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1.急诊科;2.质量管理科,陕西西安 7100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尽可能早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而PCI术的抗血小板治疗是防止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1]。尽管规范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但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在有些患者中会产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除了遗传因素是导致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主要因素以外,尿酸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2],其对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影响方面的报道尚少。因此,本研究探讨尿酸对男性ACS患者经PCI术后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1-12月于本院行PCI术的160例男性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80岁,平均(62.33±10.45)岁。所有患者于PCI术前12 h内口服300 mg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每片75 mg]和阿司匹林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注册证号H20130339,每片100 mg),于PCI术后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g,每日1次)与阿司匹林片(每次75 mg,每日1次)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按照尿酸水平(>420 μg/L为高尿酸血症)将160例ACS患者分为高尿酸组(72例)与正常尿酸组(88例)。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2016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4]及2007年《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为男性患者,年龄≥18岁;(3)均实施PCI术,且术后进行抗血小板治疗;(4)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2)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恶性肿瘤及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3)伴有痛风或近3个月内服用影响尿酸水平的药物。

1.3血小板反应性的测定 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1周,取2组患者的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VerifyNow血小板功能检测仪[美国爱科美思公司,药(械)准字:食药监械(进)字2012第2403609号]对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测定,以血小板聚集率>46%判定为抗血小板高反应性;采用血栓弹力图仪(上海中庸检验设备有限公司,YZ5000型)对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及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进行测定。AA抑制率反映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抑制的百分率,≥50%药物起效;ADP抑制率反映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抑制的百分率,≥30%药物起效。

1.4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压、血糖、血常规、吸烟、饮酒、心血管疾病等指标。所有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观察2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脑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支架内血栓。

2 结 果

2.1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2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高反应性比较 高尿酸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小板高反应性分别为(43.58±7.22)%、56.94%(41/72),正常尿酸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小板高反应性分别为(34.17±5.65)%、20.45%(18/88),2组之间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高反应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73,P=0.015;χ2=12.447,P=<0.001)。

2.32组AA抑制率及ADP抑制率比较 高尿酸组的AA抑制率与ADP抑制率分别为(48.25±8.87)%、(35.19±6.22)%,正常尿酸组的AA抑制率与ADP抑制率分别为(66.32±10.43)%、(60.44±9.17)%,2组之间AA抑制率及ADP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06、5.112,P<0.001、<0.001)。

2.42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 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均未见明显出血事件。高尿酸组出现心源性死亡1例,心力衰竭2例,脑卒中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支架内血栓1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7%(12/72);正常尿酸组出现心力衰竭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5%(4/88);2组之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9,P<0.001)。见表2。

表2 2组MACE的比较[n(%)]

3 讨 论

ACS患者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PCI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抗血小板治疗是保证PCI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基础[6]。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经典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效果及安全性均较高。但是不同个体间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存在一定差异,部分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较低,称为抗血小板药物抵抗[7]。阿司匹林为一种非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主要与环氧合酶-1上529号位点的丝氨酸残基发生不可逆乙酰化反应,导致环氧合酶-1失活,抑制AA的代谢,导致血栓素A2(其具有较强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生成的减少,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8-9]。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P2Y12拮抗剂,通过氧化作用形成2-氧基-氯吡格雷,再经过水解形成活性代谢产物,与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P2Y12发生不可逆结合,对ADP介导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过程进行抑制,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及聚集过程,此过程受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作用[6,10]。

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影响因素较多,如遗传变异、基因多态性、药物代谢、药物间相互作用、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及基础疾病等[11-12]。有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尿酸血症,且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及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13]。有研究显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其PCI术后血液存在高凝状态,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比较高[14]。本研究探讨尿酸对男性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尿酸组三酰甘油及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说明高尿酸血症的男性ACS患者,其体内的代谢情况比较紊乱。高尿酸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高反应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高尿酸组的AA抑制率及ADP抑制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提示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对高尿酸血症男性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较弱,对高尿酸血症男性ACS患者PCI术后AA及ADP的抑制作用导致血小板高反应性增高,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反应性增高。高尿酸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提示高尿酸血症男性ACS患者PCI术后更容易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原因可能是尿酸水平升高后,机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会明显增强,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对血小板活化及聚集产生促进作用,损害细胞膜,增加血管通透性及微循环障碍,从而促进血栓形成[15]。

综上所述,高尿酸男性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作用减弱,效应降低。加强ACS患者PCI术后的尿酸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氢氯吡高尿酸抑制率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双酶水解鱼鳞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研究
血栓弹力图评估PCI后氯吡格雷不敏感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Trichosporon asahii ankle cavity effusion inf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日本荚蒾叶片中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物的提取工艺优化*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
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