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PM-Scl抗体检测对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2020-08-11李格宁蔡洁新陈绩才林秋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5期
关键词:肌炎硬化症多发性

李格宁,蔡洁新,陈绩才△,林秋强,陈 韧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1.风湿免疫实验室;2.风湿免疫科,广东汕头 515800

结缔组织病是一种主要侵犯全身结缔组织和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由于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管,是一个重要的靶器官。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对结缔组织病的重视,近年来发现一些结缔组织病间相互移行、合并和重叠的患者,用传统分类标准无法得出确切诊断,因此,称为重叠综合征或重叠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是指同时或先后患有2种及以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发生漏诊、误诊。该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除常规检测的抗体,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可溶性抗原谱、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等,还存在其他多种自身抗体,如肌炎相关性自身抗体,包括抗PM-Scl抗体、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和抗Ro52抗体[2]。本研究对2017—2019年在本院就诊的624例结缔组织病患者进行抗PM-Scl抗体定量检测并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2019年在本院就诊的624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4例,女480例;年龄5~89岁,平均53.4岁;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断均符合201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联盟(ACR/EULAR)发布的最新系统性硬化症分类诊断标准[3]。对照组为本院体检健康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21~60岁,平均48.0岁。

1.2抗PM-Scl抗体定量检测 采用德国欧蒙公司生产的抗PM-Scl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将标本按1∶100稀释,根据加样方案向相应微孔中分别加入稀释血清、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及判断标准血清各100 μL,室温(18~25 ℃)温育30 min,洗板3次,加酶标抗体100 μL,室温温育30 min,洗板3次,加底物显色,室温避光温育15 min。加终止液100 μL,450 nm波长比色,判断标准为:≥20.0 RU/mL为阳性,<20.0 RU/mL为阴性。标本吸光度(A)值采用五拟合参数计算软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标本水平。

1.3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 采用广州康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ANA谱抗体,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并采用配套软件Aesku Scan进行扫描和判读。结果判断:≥6个灰区值为阳性,<6个灰区值为阴性。

1.4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 采用德国Aesku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提供的ANA抗原片检测患者血清中ANA,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起始稀释滴度为1∶8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结缔组织病患者抗PM-Scl抗体定量检测结果 624例结缔组织病患者抗PM-Scl抗体检出水平为6.57(2.31~10.02)RU/mL,检出率为3.5%;在90例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患者中,其抗体检出水平为11.34(6.48~16.32)RU/mL。624例结缔组织病患者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抗PM-Scl抗体,有22例患者抗PM-Scl抗体水平升高,结合临床相关资料,最后有20例确诊为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22例抗PM-Scl抗体水平升高患者均出现在临床诊断为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及其重叠综合征患者中,阳性率为13.3%(22/165),其他结缔组织病及对照组均未检测到该抗体。见表1。

表1 624例结缔组织病患者抗PM-Scl抗体定量检测结果

2.2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与非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抗PM-Scl抗体检测结果 20例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患者抗PM-Scl抗体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患者(P<0.01)。见表2。

表2 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与非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抗PM-Scl抗体检测结果

2.3抗PM-Scl抗体水平升高患者的ANA谱和ANA检测结果 22例抗PM-Scl抗体水平升高患者的ANA谱抗体检测均阴性,AN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核型均为核仁抗体阳性。见表3。

表3 抗PM-Scl抗体水平升高的ANA谱和ANA检测结果

3 讨 论

抗PM-Scl抗体的靶抗原主要位于核仁的颗粒部分,由11~16种蛋白多肽组成,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75×103和100×103的两种蛋白质已被鉴定为主要抗原组分。本研究显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22例抗PM-Scl抗体水平升高患者血清出现特征性荧光染色模型,即Hep-2细胞实验基质分裂间期细胞的细胞核核仁呈现强均质型荧光染色,有丝分裂期细胞浓缩的染色体区为阴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抗体,22例抗PM-Scl抗体水平升高患者血清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均阴性,其原因是抗Scl-70抗体的靶抗原是DNA拓扑异构酶1,而抗PM-Scl抗体的靶抗原位点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为75×103和100×103的蛋白质。

已有一些相关资料显示,抗PM-Scl抗体可存在于多种结缔组织病中,但阳性率不高,其中多发性肌炎的阳性率为8%,系统性硬化症的阳性率为3%,在肌炎合并硬化症重叠综合征患者中该抗体阳性率高达25%[4]。虽然仅25%左右的重叠综合征出现抗PM-Scl抗体阳性,但是抗PM-Scl抗体阳性者50%易患重叠综合征[5]。本研究624例结缔组织病患者,抗PM-Scl抗体检出水平为6.57(2.31~10.02)RU/mL,阳性率为3.5%。其中有90例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患者,其抗体检测水平为11.34(6.48~16.32)RU/mL。抗PM-Scl抗体的阳性率虽然不高,但是几乎仅存在于多发性肌炎[6]、系统性硬化症[7]及重叠综合征中。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患者抗PM-Scl抗体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患者,说明抗PM-Scl抗体对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具有良好相关性,有一定诊断价值。这也解释了本研究抗PM-Scl抗体阳性多出现在一些结缔组织病间相互移行、合并和重叠患者中的原因。多发性肌炎与弥散型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抗PM-Scl抗体阳性的患者,一般其他自身抗体为阴性,如抗可提取核抗原或抗Jo-1抗体。但是抗PM-Scl抗体阳性患者中抗着丝点抗体或抗Scl-70抗体阴性,表明这些患者具有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的疾病单元。抗PM-Scl抗体相关重叠综合征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与弥散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相比,抗PM-Scl抗体相关重叠综合征患者需要的激素剂量较低,且大多具有良好的预后。抗PM-Scl抗体阳性与肺纤维化和指端溃疡风险增加有关,对肺动脉高压和下消化道症状有保护意义[8]。西班牙的一项研究发现,癌症风险与抗PM-Scl抗体存在直接相关性(OR=3.90,95%CI:1.31~11.61,P=0.014)[9],然而,另一项研究并未验证出该结果,抗PM-Scl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肿瘤组与系统性硬化症不合并肿瘤组的阳性结果相似(6.5%vs.6.9%,P=0.916)[10]。

抗PM-Scl抗体不是系统性硬化症特异性的指标,在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中经常出现[11],即使肌炎临床症状不明显的,也可出现肌酶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抗PM-Scl抗体阳性率虽然不高,但是几乎仅存在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及其重叠综合征患者中,与某些疾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检测抗PM-Scl抗体对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及重叠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抗PM-Scl抗体阳性的患者不多,与叶杨等[5]的研究阳性率有差别,可能与本试验采用的是德国欧蒙进口试剂盒检测,抗体特异性较高,以及不同地区疾病阳性率有一定差异有关。

猜你喜欢

肌炎硬化症多发性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多发性肌炎的关键基因及发病机制
miR-340、Th17/Treg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耳硬化症的临床与影像分析
耳内窥镜在耳硬化症人工镫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按压环跳穴治疗膝腿肌炎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实验室检测对多发性肌炎及皮肤炎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