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8-11陈泽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心功能冠心病

陈泽丽,丁 斐

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安康 725000

目前,冠心病已经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趋势越来越严重[1]。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已逐渐成为冠心病最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案[2]。临床研究表明,PCI能够重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供血,改善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症状,并有疗效佳、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3-4]。患者PCI术后一些基础病因尚未消除,且后续遵医治疗较差等相关因素极大增加了病变部位血栓或再狭窄的发生概率,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全面恢复[5-6]。已有研究证实,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手术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7]。因此,本研究以2018年1-12月在本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分析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在本院行PCI术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8];(2)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治疗效果可判;(3)对本研究知悉后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存在障碍者;(2)恶性肿瘤及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者;(3)精神类疾病及意识存在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46~77岁,平均(62.32±7.34)岁;病程4~18年,平均(7.61±0.87)年。对照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47~78岁,平均(63.40±7.45)岁;病程4~17年,平均(7.59±0.86)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2组冠心病患者均行PCI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讲、出院指导、用药干预、康复锻炼、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意图前期。医护人员采用集中讲课、观看视频、放映幻灯片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冠心病健康基础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全面了解冠心病的形成机制及对自身身体健康所带来的严重危害。采用自我效能激励法使患者深刻体会到认知行为改变对自身血脂水平控制的重要意义,通过改变以往不良生活习惯使患者病情恢复好转,从而尽可能争取患者对诊疗护理的积极配合。(2)意图期。医护人员针对患者已有改变意图而又无法坚持的阶段性特点,积极采取面对面沟通的方式主动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逐一解决每个患者的内心疑虑和矛盾,指导和督促患者坚定不移地改变以往不良生活习惯。(3)准备期。医护人员应指导和协助患者根据自身病情的实际状况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健康行为计划和目标,内容涵盖患者日常科学饮食、适量运动、遵医用药、情绪控制、戒烟限酒、定期复查等,并积极鼓励患者养成坚持自我管理日记书写的好习惯,以促进计划保质保量完成。(4)行动期。医护人员对患者健康行为的改变予以阶段性的肯定和鼓励,使患者深刻体会到健康行为改变对于提高睡眠质量、稳定血糖血脂水平、降低心绞痛发生次数等自身病情好转和身体恢复的促进价值,使患者在开展行为改变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疑虑得以全面解决。(5)维持期。医护人员主要通过电话访问及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督促患者将其所养成的健康行为习惯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通过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三方共同努力,最大限度消除导致危险行为发生的因素,促进健康行为状态的持续保持。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2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心功能的考察指标主要包括B型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生活质量变化情况采用健康调查简表,评估项目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每项满分为100分,其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2 结 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指标BNP和LVEDD水平均明显降低,而LVEF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PCI术后健康调查简表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分)

3 讨 论

近年来,冠心病作为一种慢性病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9]。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冠心病均已经成为导致居民发生死亡的重要原因[10]。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日常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若冠心病患者仅依靠治疗和护理而不彻底改变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难以从根本上治愈疾病[11]。早在20世纪80年代,行为转变理论就被提出,并被应用于辅助吸烟人群进行戒烟,如今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改变慢性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及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防护能力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2]。

本研究通过对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进行护理干预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的观察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BNP和LVEDD水平均明显降低,而LVEF水平则明显升高,这与黄和煦等[13]的研究报道相一致,说明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积极进行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特别是对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的恢复和好转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治疗价值。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项目评分均明显提高,这与高春梅等[14]的临床研究相符,表明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还能够有效推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心功能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警惕冠心病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