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病原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及管理对策

2020-08-11容,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5期
关键词:条码病原内科

代 容,周 林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院感科,重庆 402460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多种传染病仍然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最重要的一类疾病,病原微生物检验对疾病的诊断和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意义。准确的检验报告除了需要仪器和检验技术外,送检标本的质量也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本文主要查找与分析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管理策略并对其进行应用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荣昌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标本接收、拒收标准,选取2018年3-12月在本院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的26 318例标本中不合格标本1 354例,回顾分析不合格标本组成情况、不合格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采用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环节质量控制后,统计分析2019年3-12月24 898例标本中的1 120例不合格标本。

1.2流程再造与实施 根据存在的问题,对现有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流程进行改造。与临床、实验室沟通建立各种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具体内容包括:(1)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2)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3)手术切口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4)尿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5)粪便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6)脑脊液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7)脓液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重点干预的科室有重症监护病房、骨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

1.3环节质量控制 实施标准操作规程的同时,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由院感专职人员、护士长对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执行力和依从性。在实施过程中,结合临床实践不断优化和改进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标准操作规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4效果评价 实施标准操作规程3-6月后,进行效果评价。评价主要包括实施标准操作规程前后病原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重点干预科室不合格标本分析。

1.5统计学处理 收集资料,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标准操作规程实施前后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病原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类型分析 2018年3-12月本院1 354例不合格标本中,对不合格标本类型进行分析,痰液标本占86.85%(1 176/1 354),粪便标本占6.20%(84/1 354),尿液标本占5.61%(76/1 354),分泌物、咽拭子、腹水各占0.37%(5/1 354),血液标本占0.22%(3/1 354)。

2.2病原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 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包括采集方法不当、标本容器错误、不合格痰标本、运送不及时、送检标本与条码不符等,对检验质量影响较大。标准操作规程实施前后,各类不合格标本统计见表1。

表1 标准操作规程改进前后标本不合格原因统计(n)

2.3优化标准操作规程前后病原微生物合格标本情况 2018年3-12月于本院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的不合格标本(1 354例)占该时期所有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26 318例)的5.14%。标准操作规程优化后,2019年3-12月于本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不合格标本(1 120例)占该时期所有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24 898例)的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标准操作规程提高了全部病原微生物送检标本的合格情况。其中痰里有食物、其他送检标本为尿液与条码不相符、送检标本为大便与条码不相符、标本损坏、送检标本与条码不符、其他等问题均有所下降。

2.4标准操作规程实施前后重点干预科室送检标本合格率 骨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科室送检标本合格率上升,重症监护病房、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等合格率有所下降。干预前后所有重点科室的送检标本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标准操作规程实施前后重点干预科室送检标本合格情况

2.5标准操作规程实施前后重点干预科室不合格标本数量统计 骨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的不合格标本量均有所下降。见表3。

表3 标准操作规程实施前后重点干预科室不合格标本数量统计

3 讨 论

病原微生物检验对于临床诊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目前对于病原微生物检验的需求不断增大,同时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流程不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执行力不高,以及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微生物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不佳,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深入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规范流程,及时排除不合格因素,严格控制微生物检验质量[2],以达到最佳检验结果,更好指导临床。临床医生、护士、检验人员、护工和受检者本人都应该连接标本采集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质量。

3.1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1根据检验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常见不合格原因统计记录[3],以及标准操作规程实施后数据,痰里有食物、其他送检标本为尿液与条码不相符、送检标本为大便与条码不相符、标本损坏、送检标本与条码不符、其他等问题均有所下降。

3.1.2在微生物检验中,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保证检验步骤符合规定,对每个环节严格把控,密切监测[4]。标准操作规程实施后,标本类型错误的标本数量有所上升,因此,对标本类型的质量控制还要进一步加强。

3.1.3加强临床与检验之间的联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在合理的时机进行标本采集,及时运送和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是前提,因此,要强调正确采集标本的重要性,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和监督管理机制,以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由研究结果可知,实施标准操作规程后,病原微生物标本总体不合格情况有所改善。

3.2管理对策 重视质量控制管理不仅能切实解决病原微生物检验现存的问题,更能保证检验准确性及检验质量[5-6]。因为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从标本的采集至对标本进行检验的过程包括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对标本的质量造成影响[7]。本研究对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流程进行优化,并探讨其可行性和依从性,评价其在提高临床检验质量中的作用,能够提高病原学检查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是标准操作规程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改善,并且要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因此,要缩小病原学检查质量与临床需求的差距,保证检验结果符合临床需求,提高检验质量,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后续探讨中,应完善质量控制对策,扩大标本选取数量,増加研究的临床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条码病原内科
热线互动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浅析影响商品条码质量的主要因素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日杂商品条码质量现状研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ISSN条码的制作和印前输出要点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