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理论多学科护理康复干预对甲型流感感染患者的影响
2020-08-11于小玲杨丽娟
张 琛,于小玲,杨丽娟
陕西省西安市第九医院:1.感染性疾病科;2.综合科,陕西西安 710054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是一种可感染人类和动物的单股负链RNA病毒[1]。流感病毒感染以甲型流感(简称“甲流”)为主,感染人体后主要表现为流涕、肌痛、高热、咳嗽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甲流病毒可通过皮肤、消化道、眼结膜、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传播,也会影响公共卫生安全[2]。奥司他韦为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流、乙型流感(简称“乙流”)感染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减轻病情、缩短病程,从而持续改善患者的预后。由于甲流感染患者的病情复杂,除了对症治疗外,也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但是,当前流感患者的护理体系很难为患者持续提供优质的服务。跨理论多学科团队模式为来自2个及以上不同专业的人员形成固定的小组,讨论特定患者的某种疾病,最后提出有益于患者诊治的方案。该模式以人为本,依托各学科团队成员,进行团队合作治疗,协调各学科水平,同时促进其他专业的融合发展[3];能打破惯性思维,最大程度上避免专业和临床思维的局限性,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到“一站式”服务,促进患者康复[4]。本文具体探讨了跨理论多学科护理康复干预对甲流感染患者的影响,以明确该护理模式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到本院诊治的甲流感染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2~60岁;符合甲流的诊断标准,甲流病毒核酸定量检测阳性。排除标准:无法配合完成相关护理及调研;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奥司他韦治疗,口服奥司他韦(国药准字H20080763,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每日2次,每次75 mg,治疗观察7 d。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专科护理人员依据以往经验或遵医嘱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跨理论多学科护理康复干预,具体如下。(1)跨理论多学科人员的组建:包括分管护理副院长、感染科与呼吸科的专科护理人员、责任护理人员、行为干预师、心理干预师、社区护理人员等,建立团队成员微信群。通过集体结合个体培训、参会学习的方式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并对在护理中可能遇到的应急预案进行学习。(2)建立科学规范的跨理论多学科会诊制度:团队协调者统筹安排会诊、护理工作,包括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由专科护理人员提出申请,团队成员开展科内讨论,确定拟请专家,了解病情及拟解决的问题,启动临时预案。同时依据最新护理指南,制订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和对策,在微信群内分享学习经验。(3)开展跨理论多学科会议:护理部组织专家开展跨理论多学科会议,针对复杂疑难病例及不良反应情况,将会议制度文件化,做到有效落实。由专科护理人员整理会议人员发言内容并认真执行意见,跟踪随访经跨理论多学科讨论的病例,及时反馈情况,指导督促患者执行,以便评价疗效,并形成长效机制。2组患者护理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 (1)疗效标准。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甲流病原学检查阴性;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缓解,甲流病原学检查阴性;好转: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甲流病原学检查阴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2)记录2组患者发热、咳嗽、咽喉痛等症状缓解时间。(3)血液学指标测定: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3~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4)记录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腹泻、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的情况。
2 结 果
2.1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腹泻、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3%(4/68)vs.21.7%(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5,P=0.009)。
2.3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咽喉痛等症状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2.4CRP与TNF-α水平变化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RP与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CRP与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CRP与TNF-α水平变化比较
3 讨 论
甲流感染多发病于冬春季,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疾病。接种疫苗和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甲流的两大策略,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性大,注射流感疫苗也仅仅只对部分人群起到部分保护作用,因此,加强药物治疗意义重大[5]。神经氨酸酶为当前广泛的抗流感药物,上市药物包括扎那米韦、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等。在甲流感染患者的治疗中,要求护理人员有更高的专业素质。但是受目前护理人员经验与知识技术水平的局限性,很多护理操作需要与多学科人员合作完成[6]。在跨理论多学科护理康复干预体系中,专科护理人员处于主导地位,其他医护人员也在团队中承担不同的职责。不同学科成员各司其职,功能互补,当专科护理人员遇到无法独自处理的问题时,则联系团队成员进行跨理论多学科护理讨论,制订规范性、针对性的护理方案[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泻、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跨理论多学科护理康复干预能使各学科人员互相帮助,在护理方法、理念上达成共识,深化护理内涵,提升专科护理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8]。
甲流感染的治疗要求是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发热、咳嗽、咽喉痛等症状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从机制上分析,跨理论多学科护理康复干预能提高团队成员对护理的认知水平,充分发挥自身在疾病管理中的作用,不仅解决了因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矛盾,而且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从而促进患者持续康复[9]。
炎症介质瀑布式级联反应也是甲流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CRP、TNF-α作为一种生物学指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炎症感染诊断中。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的血清CRP与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从机制上分析,跨理论多学科护理康复干预可以实现护理质控由面到点的转变,进一步细化、深化和规范护理质量管理的内涵,为患者提供系统、规范、全程的护理干预[10]。且该模式可满足患者基本的生活需要,为护理管理的专业化实践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进而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实验室检查指标的转归,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1]。不过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比较少,对机制的分析不明确,这将在下一步研究中进行深入分析。